狼(Canis lupus L),食肉目犬科犬属,又名野狼、豺狼、灰狼。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等级近危。
基本信息
狼群主要捕食中大型哺乳动物,也拥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制度。一群狼的数量正常在7匹左右,即所谓七匹狼,也有部分狼群达到过30匹以上,通常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狼由一对优势对偶领导,而以兄弟姐妹为一群的则以最强一头狼为领导。狼群有领域性,且通常也都是其活动范围,群内个体数量若增加,领域范围会缩小。
狼群之间的领域范围不重叠,会以嚎声向其他群宣告范围。幼狼成长后,会留在群内照顾弟妹,也可能继承群内优势地位,有的则会迁移出去(大多为雄狼)。狼群由家族成员为主,成员数在2-37只之间,由於拥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制度和领域范围,因此狼群不可能与别的狼群合作,也不会出现小说中由数个狼群组成、百来头的狼群。
野生的狼一般可以活12~16年,人工饲养的狼有的可以活到二十年左右。奔跑速度极快,可达五十五公里左右。狼的耐力也很好,它们有能力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奔跑20公里。智商高度发达,可以通过气味、叫声、肢体动作进行沟通。
体型中等、匀称,四肢修长,趾行性,利于快速奔跑头腭尖形,颜面部长,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犬齿及裂齿发达;上臼齿具明显齿尖,下臼齿内侧具一小齿尖及后跟尖:臼齿齿冠直径大于外侧门齿高度。毛粗而长。前足4~5趾,后足一般4趾;爪粗而钝,不能或略能伸缩。尾多毛,较发达。外形与狗、豺相似,足长体瘦,斜眼,上颚骨尖长,嘴巴宽大弯曲,耳竖立,胸部略窄小,尾挺直状下垂夹于两后腿之间。毛色随产地而异,多毛色棕黄或灰黄色,略混黑色,下部带白色。
栖息于森林、沙漠、山地、寒带草原、针叶林、草地。夜间活动多,嗅觉敏锐,听觉很好。机警,多疑,善奔跑,耐力强,通常群体行动。每年2-4月开始交配。
中国曾是狼种群数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对狼的种群数量从未进行过系统调查,所以很难提出一个准确的数字。近年来对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狼的种群调查表明:狼的数量不超过2000头。目前,产狼最多的地区是西北、内蒙古、东北地区和新疆的部分地区。但因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长期以来人为的大量捕杀,使得狼在我国的分布区域大为缩小,由过去的全国性分布,到现在只分布于北纬30。以北地区,基本上呈块状分布,在江浙地区已基本上绝灭。即使在北方的林区和草原,狼群也只偶尔见到。在我国,目前尚无专为保护狼而建立的保区。
(1)主要分布省份
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2)主要分布的保护区
天堂寨、兴隆山、白水江(甘肃)、布尔根河狸、雪岭云杉、托木尔峰、习水、梵净山、董寨鸟类、济源猕猴、鸡公山、宝天曼(内乡)、洪河、兴凯湖、九宫山、神农架后河、八面山、莫莫格、鄱阳湖、武夷山(江西)、桃红岭、井冈山、老秃顶子、老秃顶子、罗山、六盘山(宁夏)、青海湖鸟岛、庞泉沟、太白山、佛坪、卧龙、金佛山、芒康滇金丝猴、珠穆朗玛峰、塔里木胡杨林、甘家湖梭梭林、大围山、怒江高黎贡山、高黎贡山、铜壁关、清凉峰、天目山(浙江)、古田山、三江(黑龙江)、赛罕乌拉、八仙山、额济纳胡杨林、南靖南亚热带雨林。
(3)主要分布的山脉及湖泊
阿尔金山、中条山、大别山关帝山、贺兰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西段、昆仑山东段、昆仑山中段、香山、五台山、六盘山、芦牙山、太岳山、太行山、清凉峰、秦岭、天山、准噶尔界山及其山间谷地、帕米尔高原、伏牛山、鄱阳湖、昆仑山区。
狼在世界上分布广泛,它们曾经的居住地遍布整个北半球,北美洲的加拿大、美国(夏威夷除外)和墨西哥,欧洲的大部分国家,几乎整个俄罗斯,东亚、中东的部分地区,印度还有尼泊尔。但今天,美国除北部几个州的大部分地区已经没有了狼的踪迹,墨西哥的野生狼群已经在1960年灭绝,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同样如此。欧洲的情况最糟,除了西班牙意大利、波兰、希腊和土耳其还有少量的狼群外,其他地区的几乎都已经灭绝了。
大约在6500多万年以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晚期,当时陆地上最大的爬行动物——恐龙突然灭绝,这给哺乳动物繁荣昌盛创造了绝佳机会。在此后的1000多万年的时间里,随着新生代的大幕逐渐拉开,各种小型哺乳动物纷纷登上了进化史的舞台一在距今大约5000万年的新生代始新世,现代食肉动物的共同祖先开始出现,以麦芽西兽的出现为标志,食肉类动物真是走上了漫长的进化之路。
麦芽西兽是现代食肉动物猫科、犬科、熊科、鼬科等动物的共同祖先,它具五指、较长的身体和较短的四肢,总体来说麦芽西兽类似于现在的鼬科动物,它能够爬树,捕食一些鸟类、小型啮齿类动物。有些科学家认为麦芽西兽也可能吃一些蛋或者水果。
在大约4700万年前的始新世中期,麦芽西兽开始分化并逐渐分化出猫亚目和犬亚目两个比较大的类群。其中,猫亚目是现代猫科动物的祖先,而犬亚目则逐渐分化出现代犬科动物。在恐龙灭绝后,存在两个巨大的生态位需要填补:大型的捕食者和大型的被捕食者。由于在恐龙时代,哺乳类动物多数体型甚小,因此在整个新生代,众多的哺乳类动物开始向更大的体型发展以占据恐龙灭绝所遗留下的生态化,最先得以发展的是被捕食者,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食草动物,像始祖马,从最初的狐狸大小的体型,经过几个世代的进化,最终演化出体型高大的现代马。伴随着被捕食者的体型变化,捕食者的体型也日益增大。当然,由于资源的限制和作为恒温动物能量消耗较高的原因,两者都不可能出现像梁龙或霸王龙那样巨大的体型。
始新世晚期,犬科最早从犬亚目中分化出来,这一时期的代表动物是黄昏犬( HPsperocyon)。Hesilerocyon的意思是西方的狗,它的出现标志着犬亚目动物的正式登场,它是犬亚目分化的关键种,也是犬科动物最初的三个分支之一。这些犬科动物的体型要比麦芽两兽大,类似于今天的狐狸,它们具有柔软但健壮的身体、长长的尾巴、带趾垫的足和较短的吻,与现在的狗或狼一样,它们是真正的趾行动物,这使它们相比麦芽西兽来说要善于奔跑但义具有很强的攀爬能力。当然,作为食肉动物来说,它们的听觉和嗅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我们把进化史上曾经出现的犬科动物三个分支(即犬科的三个亚科)称为:今犬亚科、古犬哑科和恐犬亚科(类似鬣狗的犬科动物)。黄昏犬所代表的那个分支就是其中的古犬亚科,古犬亚科曾经盛极一时,既有体型较大类似鬣狗的食骨者,又有体型较小类似郊狼的食腐者。
2300万年的中新世,古犬亚科的动物纷纷灭绝,但其中的Nothocyon和Leptocyon两类却存活下来,并进而各自发展成为恐犬亚科和今犬亚科。恐犬亚科,是在1600万年前由Nothoeyon中的汤臣属进化出来的。它们的特征是短脸,强有力的下颔骨和通常硕大的体型,外观模样介于鬣狗和狗之间。这些动物曾经和熊狗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并且应当存在激烈竞争,在熊狗灭绝后,它们取代了熊狗的生态位。尽管汤氏属的特征和今犬亚科动物非常接近,但今犬亚科动物并不是由汤氏属进化而来的。
在大约1000万年的中新世晚期,随着恐犬亚科动物的衰退,一类体型较小的古犬亚科动物Leptocyon得到了发展机会,这些体型类似狐狸的动物,逐渐演化为今犬亚科,今犬亚科进而进化出了今天存活于世界各地的各种现代犬科动物:
现代犬科动物到底起源于何地至今仍有争论,有人说现代犬科动物起源于美洲大陆的西南端,并在演化的一定阶段通过大陆桥辐射到欧亚大陆,可有人对此则持相反的观点。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大陆桥的存在,新旧大陆动物的相互辐射和影响不可避免。或许对于迁徙能力很强的食肉动物来说,新旧大陆件根本就不存在障碍。
现代犬科动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的牙齿结构,它们的牙齿具有了既能剪切又能研磨的功能,这使它们的捕食和摄取能量的能力大大加强。
在距今8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狼与豺、狐狸等犬属动物最先在亚洲出现。当然,这里并不是进化的终点,那时的狼和现在的狼并不完全相同。在这以后的几百万年的时间里,在美洲和欧洲也都先后出现过几种狼,其中一些便是今天红狼和郊狼的祖先。然而,灰狼的基因仍然蕴藏在各种狼的体内,等待时机一到便组装为真正的终极杀手。
在500万年前的上新世到180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犬科动物先后到达了非洲和南美洲,并在全世界繁衍起来。在这一阶段中,郊狼和红狼从它们的祖先中分化出来,郊狼和红狼只分布于北美地区,南于体型甚小,它们一般不具备捕杀大型猎物的能力一并且,我们一般所指的狼并不包括此两者,而仅仅是指灰狼。
还有一种大名鼎鼎的狼——恐狼在更新世晚期出现。恐狼的名气之所以大不仅仅是凶为它较大的体型,更是因为它直到8000年前才灭绝。这使得恐狼成为除灰狼外,人类可能曾经面对过的唯一一种“大灰狼”。
恐狼一直生活在北美大陆,传说中的恐狼具有凶恶的眼神和钢铁般的脸庞,潜伏在黑夜之中,吼唱着它们那感激死者的恐狼之歌。传说中的恐狼十分可怕,但从化石上看来,事实上恐狼只是比灰狼略大一些罢了。恐狼的牙齿要比灰狼有力,从这一点上推断,恐狼可能更轻易地咬碎猎物的骨头来食取里面的骨髓,恐狼应该是典型的机会捕食者,在洛杉矶著名的沥青坑中有3600具恐狼骨骼,这比其他动物要多的多,这说明它们常常潜伏在这片沼泽中以伺机猫杀陷进沼泽的猎物。恐狼还有一个比较健壮的原凶是,恐狼主要的猎物长角野牛、西方马都是十分健壮的动物,尽管洛杉矶的恐狼化石最为丰富,但恐狼的第一次发现则是在1854年的赞城,1858年雷第博士第一次将这种灭绝不久的物种命名为恐狼。
灰狼的出现甚至要比恐狼还早一些,这种存活到现在的犬科之所以发源于距今30万年的更新世中期,最先出现的地点是欧亚大陆,然后从白令海峡的大陆桥扩散至美洲大陆。
灰狼曾经和恐狼共同生活过近10万年的时间,由于恐狼从没有到过欧亚大陆,而从今天的结果看来,远道而来的灰狼的生存能力似乎更强。 灰狼和恐狼到底有多大强度的竞争我们不得而知,但仅从体型上来看,两者的生态位重叠应该相当明显,也就是说两位经验老到的猎手具有类似的猎物,在猎物足够丰盛的情况下两者似乎相安无事,但是一旦条件发生变化.那么两者之间的真正差距便暴露无遗,虽然不一定存在厮杀与搏斗,但爪牙之间的差距却已经体现在捕食的效率上,最终的结局自认是强者生存、弱者淘汰。
灰狼能够取得进化上的成功不只是因为它仅仅胜恐狼一筹,食性、行为、捕食策略、自身身体结构等多方面的进化特征使他更能适应当前的条件。
玛尔济斯犬,又称为马耳他犬、马耳他岛猎犬。英文名MalteseDog。是一种源于中古纪地中海区域的…
约克夏梗犬因产于英国东北部约克郡而得名,故又称约克郡梗、约瑟犬、约瑟猩。约克夏梗身材娇小,…
玛尔济斯犬,又称为马耳他犬、马耳他岛猎犬。英文名MalteseDog。是一种源于中古纪地中海区域的…
德国猎梗是一种小型犬类,是从猎狐梗和古老的黑、红色英国粗毛梗中培育出来的。体型相对比较小的犬类,…
拉布拉多又称寻回犬,是一种中大型犬类,是非常适合被选作经常出入公共场合的导盲犬或地铁警犬及搜救犬和…
美国恶霸犬是食肉目犬科犬属哺乳动物。头部中等长度,脑壳宽阔;耳呈倒三角形;眼部位置略低,…
喜乐蒂牧羊犬原产苏格兰,因产地原因得名Shetland sheepdog,简称sheltie。在古…
金毛寻回犬是单猎犬,比较流行的狗的品种。在猎捕野禽的寻回犬中培养出来的,游泳的续航力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