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猫头刺

猫头刺(学名:Oxytropis aciphylla Ledeb.)是豆科、棘豆属垫状矮小半灌木,高可达20厘米。根粗壮,根系发达。茎多分枝,开展,全体呈球状植丛。偶数羽状复叶;托叶膜质,先端平截或呈二尖,后撕裂,边缘有白色长毛;叶轴宿存,木质化,下部粗壮,先端尖锐,小叶对生,线形或长圆状线形,先端渐尖,具刺尖,花组成腋生总状花序;苞片膜质,披针状钻形,小;花萼筒状,花后稍膨胀,密被贴伏长柔毛,萼齿锥状,花冠红紫色、蓝紫色、以至白色,旗瓣倒卵形,先端钝,基部渐狭成瓣柄,子房圆柱形,花柱先端弯曲,无毛。荚果硬革质,长圆形,腹缝线深陷,密被白色贴伏柔毛,隔膜发达,种子圆肾形,深棕色。5-6月开花,6-7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和蒙古南部也有分布。生于海拔1000-3250米的砾石质平原、薄层沙地、丘陵坡地及砂荒地上。

春季绵羊、山羊采食一些猫头刺的花和小叶,骆驼有时采食一些嫩枝叶,春季发芽时马刨食其根。在 中国内蒙古伊克昭盟,幼嫩时马乐意采食。其茎叶捣碎煮汁可治脓疮。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猫头刺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蔷薇目

亚目:

蔷薇亚目

科:

豆科

亚科:

蝶形花亚科

族:

山羊豆族

亚族:

黄耆亚族

属:

棘豆属

亚属:

猬刺棘豆亚属

组:

猫头刺组

种:

猫头刺

命名者及年代:


形态特征

垫状矮小半灌木,高8-20厘米。根粗壮,根系发达。茎多分枝,开展,全体呈球状植丛。偶数羽状复叶;托叶膜质,彼此合生,下部与叶柄贴生,先端平截或呈二尖,后撕裂,被贴伏白色柔毛或无毛,边缘有白色长毛;叶轴宿存,木质化,长2-6厘米,下部粗壮,先端尖锐,呈硬刺状,老时淡黄色或黄褐色,嫩时灰绿色,密被贴伏绢状柔毛;小叶4-6对生,线形或长圆状线形,长5-18毫米,宽1-2毫米,先端渐尖,具刺尖,基部楔形,边缘常内卷,两面密被贴伏白色绢状柔毛和不等臂的丁字毛。

1-2花组成腋生总状花序;总花梗长3-10毫米,密被贴伏白色柔毛;苞片膜质,披针状钻形,小;花萼筒状,长8-15毫米,宽3-5毫米,花后稍膨胀,密被贴伏长柔毛,萼齿锥状,长约3毫米;花冠红紫色、蓝紫色、以至白色,旗瓣倒卵形,长13-24毫米,宽7-10毫米,先端钝,基部渐狭成瓣柄,冀瓣长12-20毫米,宽3-4毫米,龙骨瓣长11-13毫米,喙长1-1.5毫米;子房圆柱形,花柱先端弯曲,无毛。荚果硬革质,长圆形,长10-20毫米,宽4-5毫米,腹缝线深陷,密被白色贴伏柔毛,隔膜发达,不完全2室。种子圆肾形,深棕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查看全部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和蒙古南部也有分布。 生于砂砾质淡灰钙土、淡栗钙土、棕钙土地区及漠钙土区的边缘地区。见于干旱的丘陵和河谷阶地,也大量生长在山麓石质、砾石坡地和高原、河谷冲积平原的薄层覆沙地。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北部、宁夏中北部,与戈壁针茅、沙生针茅、石生针茅、短花针茅、冷蒿等组成荒漠草原;在贺兰山西麓洪积扇及山前倾斜平原淡灰钙土上,与红沙、无芒隐子草或短脚锦鸡儿、驼绒藜等组成草原化荒漠;向北部,可推进到荒漠带的边缘,例如在伊克昭盟西部、乌兰察布盟北部剥蚀低山砂砾质、碎石质坡地,与红沙及蓍状亚菊、冷蒿或刺旋花、半日花、松叶猪毛菜及小针茅、无芒隐子草组成草原化荒漠,在鄂尔多斯、阿拉善高平原南部,与霸王、沙冬青、绵刺、四合木、膜果麻黄及蓍状亚菊、小针茅组成荒漠草原。在半荒漠地带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及沙地,常与柠条、黑沙蒿、梭梭、白刺、霸王、泡泡刺等组成沙质荒漠草场。猫头刺还可向东、向南侵入干草原带,作为小针茅草原的伴生成分或沙化、荒漠化演替过程的一个类型,占据某些边缘地段。性喜干旱和砂砾质基质,不耐水淹和盐渍化;遇大旱,成片死亡或生长不良。 猫头刺


主要变种

胀萼猫头刺(Oxytropis aciphylla Ledeb. var.utriculata H. C. Fu)与猫头刺的区别在于花后萼膨胀为壶状或球状。分布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生于丘陵坡地。模式标本采自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猫头刺


生长习性

强旱生小半灌木,为荒漠草原带的标志植物之一。猫头刺早春4月返青,5月中下旬开花,6-7月结果。春季开花时,使荒漠草原在半月内呈现一片蓝紫色瑰丽的特殊季相。


主要价值

饲用:春季绵羊、山羊采食一些猫头刺的花和小叶;冬春季节和草缺年份,驴、马和山羊采食其茎基部。夏、秋季节骆驼乐食,其他家畜多不采食。植物全株多刺,花、叶短小,又藏于刺丛中,大大影响其饲用价值,为劣等饲用植物。在猫头刺占优势的半荒漠地区,最好用饲用价值较高的旱生、强旱生草本或小灌木、小半灌木逐步地代替这种草,使草场向有利方向更新。清除后的猫头刺可通过晒干、粉碎,用其草粉饲喂家畜,或直接用作薪柴和绿肥。这种试验应控制在一定面积上,带状间隔进行,防止大片除掉后造成土壤严重侵蚀。

其它:在荒漠草原地区也是一种固沙植物,在浮沙地上可防止土壤风蚀。枯死的植株可作为烧柴。

查看全部

豆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鹿藿,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鹿藿的茎叶。5~6月采收,鲜用或晒干,贮干燥处。…
  • 木蓝,中药名。为豆科木蓝属植物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 Linn的茎叶。植物木蓝,…
  • 大叶相思是豆科,相思树属常绿乔木,枝条下垂,树皮平滑,灰白色;叶片镰状长圆形,两端渐狭,穗状花序,…
  • 美丽胡枝子是一种豆科植物。这种植物在中国,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甘肃、云南、贵州、广东、海南、台…
  • 朱缨花豆科、朱缨花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条扩展,小枝褐色,粗糙。托叶卵状披针形,宿存。头状花序腋生,…
  • 蒙古黄芪P.K.Hsiao)是豆科、黄芪属植物黄芪的变种。多年生草本,…
  • 含羞草是豆科、含羞草属披散、亚灌木状草本植物,植株高1米;茎为圆柱状,…
  • 扁豆 Sweet)是豆科扁豆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全株几乎无毛,茎长可达6米,…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