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黄麻竹

黄麻竹(学名:Dendrocalamopsis stenoaurita (W. T. Lin)Keng)禾本科植物,竿直立或近于直立,顶梢略弯,节间圆筒形,亮绿色,无毛;竿环平坦;箨环稍隆起,近竿基部数节的节内常生一圈紧贴的灰白色柔毛环。箨鞘脱落性,质较坚韧,顶端为宽弧形而略微下凹,两肩稍耸起,背面被贴生的棕色刺毛,但毛的数量或多或少;箨耳窄长,呈线形,横卧于箨鞘顶端的两肩上,有皱折,并多少外翻,鞘口繸毛不发育;亦稀可花柱不裂,果实未见。笋期7-9月有时延至10月。

分布于广东怀集及绥江流域各地,广州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广州。该种笋味鲜美,具有软、滑、香、脆等特色,入口无渣,当地人民视为上菜;竹竿可作棚架等用。

(图片取之中国植物图库: )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黄麻竹

拉丁学名:

( )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禾本目

科:

禾本科

族:

牡竹族

属:

绿竹属

种:

黄麻竹

命名者及年代:

( ),

形态特征

竿直立或近于直立,高达10米许,直径7厘米,顶梢略弯,节间圆筒形,长22-32厘米,亮绿色,无毛;竿壁厚约1厘米;竿环平坦;箨环稍隆起,近竿基部数节的节内常生一圈紧贴的灰白色柔毛环。箨鞘脱落性,质较坚韧,顶端为宽弧形而略微下凹,两肩稍耸起,背面被贴生的棕色刺毛,但毛的数量或多或少;箨耳窄长,呈线形,横卧于箨鞘顶端的两肩上,有皱折,并多少外翻,鞘口繸毛不发育;箨舌高达3毫米,边缘具细齿;箨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两侧向内收窄,其基底宽度约为箨鞘顶宽的1/3,外翻或向外开展,易自箨鞘上脱离。

分枝习性较高,常在竿的第六、七节以上开始发枝,枝簇生,主枝稍粗长,在主枝上部具14叶,而末级小枝则有5-7叶。叶鞘长6-8厘米,近于无毛;叶耳小,鞘口繸毛不发达;叶舌极短,顶端微拱起,边缘有细齿裂;叶片带状披针形或为较长的长圆状披针形,长13-25厘米,宽1.5-3厘米,上表面无毛,下表面近于无毛,次脉5-7对,小横脉不明显;叶柄长3-4毫米。假小穗单生或簇生于花枝各节,卵状披针形,长2-2.5厘米,紫色,稍微两侧扁,先端尖,基部钝;苞片1或2片,腋内均有芽;小穗约含6朵成熟小花,另有顶端1朵不孕小花;小穗轴极短,颇坚实,不易逐节折断;颖1或2片,边缘生纤毛;外稃广卵形,长10-12.5毫米,先端尖,背面被短柔毛,边缘具纤毛;内稃与其外稃为等长,但甚窄,被微毛,顶端凹缺而2裂,背部2脊间约有5脉,脊上和边缘均生有纤毛;鳞被3,近相似,卵状披针形,长约3.5毫米,边缘生长纤毛,基部脉纹显著;花药长8-10毫米,顶端具小尖头,其上还生有小刺毛;子房无柄或有柄,倒卵形或卵球形,上部被细毛,花柱细长,通常顶端2裂,其1裂具1柱头,另1裂则有2柱头,亦稀可花柱不裂,只具1或2柱头,均作羽毛状。果实未见。笋期7-9月,有时延至10月。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分布于广东怀集及绥江流域各地,广州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广州。


繁殖方法

1.苗圃地的选择和整地:宜选土壤肥沃湿润,排水良好、土质松软的轻壤和中壤土,靠近造林地和水源,交通方便、地势平缓的坡地更佳。深耕25~30厘米,拣净石块和草根,碎土耙平。按双行带状种植法开好育苗沟.大行距1.0米,小行距0.8米。沟长视母竹长短而定,沟宽20~30厘米,深20~30厘米.每条沟施基肥(火烧草皮泥)50公斤左右.

2.育苗季节:以母竹即将抽发新枝叶时育苗最好,一般在2月中旬至4月初为宜。

3.育苗方法:丛生竹育苗方法较多,在这里推荐两种。 一是竹节节间切口带莞埋杆法。选择竹丛外缘1~2年生健壮竹子作母竹,在基部找到母竹老竹秆柄与秆基连接点,用利刀砍断,连莞挖起,然后取出母竹,砍去竹梢,保留12~16个节。修剪过长的枝叶.在竹莞弯曲方向相反的一侧用细齿锯在每个节间锯一个叨口,深度为节间直径的3/4,然后把母竹移人育苗沟中.使竹柄(烟斗嘴)朝下,节间切口向上,竹杆上的节芽向两侧.平放于沟中,再淋透水、盖土,莞部盖土稍厚 (1叮~15厘米).用手压紧不伤芽,杆部盖土稍薄,马耳形切口朝夭露出地面。最后再盖一层草以保湿润。每亩可育苗150~150条. 二是插枝育苗.在2年生以上的母竹秆上,选择1年生的主枝或次生枝,其枝条莞部有一些明显突起根点的,即为合格枝。用利刀从下往上平竹杆切下枝条,留节2一3个,剪去枝梢,最上节保留侧枝一节。把切下的枝条浸在水中或放在荫凉处淋水保湿,到圃地后在已整好地的畦面上开沟,将枝莞切口向下斜埋人沟中,人土深6~10厘米,留最上一节枝叶露出地面。盖土踩紧后淋水盖草。插枝成活率一般在90%左右,每亩可育苗4 000~5 000株。

4.幼苗的管护:在整个育苗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有条件的可安装喷淋装置,并防止积水。抽笋前要注意适当遮荫、浇水。幼苗抽芽后一个月要对竹莞部施肥(插枝的不施).当新发幼苗长出根后,要每隔20~30天对苗木追肥一次,连追2~组次。至休眠期时停止施肥和灌溉。

查看全部

栽培技术

1.栽竹地的选择与整地:丛生竹对土壤要求肥沃疏松、深厚湿润.地势平缓、排水良好的冲积土最好,红壤、石灰土生长也正常。因此,宜选择山谷、山坡的中下部、河流两岸、水沟两旁、山塘水库周围,或在村边和房前屋后栽种。 整地方式一般有全垦、块状和带垦整地等,种植穴规格一般为:100X60x40厘米(长X宽X深)和60x60沐40厘米两种。 如间种农作物要注意所间种的作物不宜选攀援类植物,以免影响幼竹生长。

2.栽竹季节:丛生竹一般每年在2~3月份抽枝发叶,6~9月出笋。因此,2月中旬至4月初是栽竹的好季节.而采用移母竹造林的最好在农历的惊蛰至春分进行。一般阴雨天气,随挖随种,成活率都很高.采用竹苗造林则更好。

3.种植密度:以“好土种稀些,差土种密些;大杆竹种稀,小杆竹种密盾理水平高则稀.反之则密”为原则。一般采用3X4米或4x4米的株行距(即55丛/亩或40丛/亩)。据外地经验,年产笋2吨的麻竹林,密度为100丛/亩。

4.种植方法:常见的有竹苗造林、插枝造林和带莞埋杆等方法。 竹苗造林:此法成活率高,成本低.运输方便,成林较快。具体做法是将一年生竹苗在挖苗前先切去大部分竹竿.只留基部3~4个节,把竹苗成丛挖起,2~3竿为一丛,分成若千小丛.浆根包扎好运往造林地。浆根前如能先用浓度为50Ppm的3号ABT生根粉药水浸泡数分钟则效果更佳。将竹苗放人预先挖好的坎中覆土踩紧.再培一层松土,盖草保湿。不宜种太深,以免影响出笋.插枝造林:丛生笋用竹种大多数主枝发达,枝莞像竹莞,都具有笋芽和突起的根点,可直接当作母竹来育苗和造林.做法与插枝育苗法相同,只是造林时每个定植坎要埋枝2条。成活率可高达90%~95写,当年竹苗平均高达2米以上。在种苗缺,季节紧和管理条件好的地方都可采用. 带莞埋竿法:竹种确定后,选一年生竹杆粗壮、枝节完整、个体较小的竹子作母竹。挖取时先离开竹杆30厘米左右扒开土层,找到母竹的柄与老竹连接点,用利刀砍断连莞挖出。将母竹杆砍去竹梢,切口向上,仅留1米长左右的秆,浆根包扎后运往造林地种植。种时把母竹平放于预先挖好的坎中,杆柄(烟袋斗头)朝下,杆基二侧的芽眼都倾向水平位置,分层盖土10厘米左右,踩紧再盖一层松土和一层草.此法栽种易成活,竹子成林快成材早,出笋快。但挖母竹费工,母竹来源少,成本高。 不论哪一种方法,都要求“深挖浅种,内紧外松”。 竹林的抚育管理 除草与松土:每年6~9月间除草,幼林一年两次.成林一年一次。为有利竹笋生长,松土宜在11月至翌春2月进行较好,深度15~20厘米,按“近莞丛浅,远莞丛深”原则掌握,每隔2~3年深翻土一次,把杂草灌丛翻人土中。也可以在新种竹林地内间种农作物,品种以豆类、木薯、西瓜、玉米和绿肥等为好,间种年限为1~2年,作物不宜太近竹丛。 施肥与培土:竹笋每年产量高,地力消耗大,必须补充养分.一般年产笋500~1 000公斤的笋用林,每年每亩至少要施尿素12.5公斤、磷肥5~7.5公斤、氯化钾4公斤。速效化肥宜在出笋初期施放.沿竹丛距离50~60厘米处开一环状沟,深10~15厘米,肥料施人沟中盖好土。有机肥每亩施2 500公斤左右,结合冬季松土时沟施。 未出土的竹笋肉嫩清脆味好.出土见光后笋肉易老化味差。因此在出笋初期(5~6月)宜对竹丛莞部培土,厚度20~30厘米,至翌年3月底4月初将培土扒开,使竹莞露出以提高地温,促进笋芽早萌动,提高竹笋质量。 采笋与留竹:丛生竹林的笋期较长.一般在5~6月为出笋初期,7~8月为出笋盛期,9~10月为末期,初期和盛期出笋量占总出笋量的80%~90%.此时笋体粗壮,成竹质量好,竹笋出土时都应及时采收,否则竹笋出土后见光易老化,质量降低.同时也要注意适当留笋养竹,否则竹林易衰败。一般每丛竹每年在8~9月留选4~5株母竹(新竹)。冬季要及时砍伐四年生以上的老竹3~4株,以保持竹丛相对年轻,生长旺盛。及时挖老竹莞是丛生竹复壮更新的重要措施,不可忽视。

查看全部

主要价值

该种笋味鲜美,具有软、滑、香、脆等特色,入口无渣,当地人民视为上菜;

竹竿可作棚架等用。

簕竹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凤尾竹 Raeusch. ex Schult. ’Fernleaf’ R. A. Young)是禾本科,簕竹属孝顺竹的变种。植株较高大,杆高可达6米,竿中空,小枝稍下弯,下部挺直,绿色;竿壁稍薄;节处稍隆起,无毛;叶鞘无毛,纵肋稍隆起,背部具脊;叶耳肾形,边缘具波曲状细长繸毛;叶舌圆拱形,叶片线形,上表面无毛,下表面粉绿而密被短柔毛,小穗含小花,中间小花为两性;外稃两侧稍不对称,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内稃线形,脊上被短纤毛,花药紫色,子房卵球形,羽毛状。成熟颖果未见。原产中国,华东、华南、西南以至台湾、香港均有栽培。凤尾竹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壤土。该种观赏价值较高,宜作庭院丛栽,也可作盆景植物。全草或根入药,味淡、微苦,性寒,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功效,可治痢疾、泄泻等多种病症。凤尾
  • 青皮竹是禾本科,簕竹属灌木或乔木状竹类植物,竿高可达10米,尾梢弯垂,下部挺直;节间绿色,竿壁薄;…
  • 观音竹是禾本科,簕竹属灌木或乔木状竹类植物。孝顺竹的变种,高可达7米,尾梢近直或略弯,下部挺直,…
  • 佛肚竹:为禾本科丛生型竹类植物。幼秆深绿色,稍被白粉,老时转榄黄色。秆二型:正常圆筒形,高7-10米,…
  • 孝顺竹 Raeusch. ex Schult. & Schult. f.)是禾本科簕竹属植物,…
  • 小琴丝竹是禾本科,簕竹属灌木或乔木状竹类植物,竿高可达7米,尾梢近直或略弯,下部挺直,…
  • 绿竹Keng)是禾本科,绿竹属竿较高大,近直立,单丛生;节间圆筒形,竿壁厚。箨鞘质地坚韧,…
  • 粉单竹是禾本科,簕竹属乔木状竹类植物。竿直立,顶端微弯曲,高可达18米,节间幼时被白色蜡粉,无毛,…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