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衣(Echeveria ‘Vincent Catto’) 是景天科,拟石莲花属的一种多肉植物。小型种,易群生,夏季栽培难度较大。
基本信息
小红衣的小叶片呈莲座状紧密排列,叶片呈微扁的卵形,叶尖两侧有突出的薄翼。强光下,叶缘和叶尖会呈现出漂亮的红色。 小红衣的花(由Emmanuelle Aubé拍摄) 小红衣的花(由EmmanuelleAubé拍摄)
小红衣喜凉爽、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不耐水湿。对通风要求很高。夏天养护难度很大。
光照越充足、昼夜温差越大,叶片色彩越鲜艳,株型越紧凑。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放到室外养护,可使植株叶片颜色更加鲜艳。光照不足或土壤水分过多时徒长,全株呈浅绿色,叶片排列松散向外摊开,严重影响观赏性,甚至可能因植株的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夏天时需置于稍阴散光处以免灼伤。
因植株内部水分含量高,小红衣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非常容易变黑腐烂(尤其是夏季)。切忌浇水过多。为避免根部水分淤积,最好选用底部带排水孔的盆器,南方可选用透气性良好的红陶盆;玻璃容器吸热且透气性差,慎用。
参考浇水量:至少间隔10天左右浇一次水,每次浇透即可。可根据不同地区和季节的气候差异酌情增减浇水频率。夏季或梅雨季节最好暂停浇水。
宜用排水、透气性良好的沙质土壤栽培,以便于多余水分的排除和植物根部的生长;可用腐叶土(或泥炭土)、沙土和园土各1/3配制(也可适当提高腐叶土(或泥炭土)的比例),也可在土中添加适量蛭石、珍珠岩、兰石、桐生砂、赤玉土、鹿沼土。每1~2年于春季换盆一次,可将坏死的老根剪去。 小红衣(由Noelene Tomlinson摄影)
冬夏两季气温过高(高于35摄氏度)或过低(低于五摄氏度)时植株生长速度延缓或停止生长,此时应暂时减少或停止浇水,待气温适宜时再恢复浇水频率。
平时需及时将底部干枯的叶片摘除,以免堆积导致细菌滋生。植株徒长时可通过剪掉顶端的生长点部分以维持株型的优美。剪下的顶端部分可在晾干伤口后插入沙质微潮的盆土中生根,成为新的植株。底部的茎干和枝叶可萌发更多侧芽。
病虫害
小红衣的病虫害以介壳虫为主。初期虫害常见于根部或植株叶片中心处,发现虫害后需立即与其他植物隔离,剪掉滋生介壳虫过多的根部,可于患处喷洒护花神或灌根杀灭(百菌清、多菌灵等杀菌剂不具有杀虫功效)。彻底杀灭介壳虫可能需要数个周期。预防可于配土中混入少量呋喃丹或土虫丹。
常见病害以植株黑腐为主(即植株部位变黑并腐烂,多见于根部),多发于夏季,通常是由于通风条件差和高湿高温的环境所致,但有时也可能由介壳虫导致。发现后需迅速与其他植物隔离,初期可将腐烂的部位彻底剪去,可在切口处涂抹少许杀菌剂(百菌清、多菌灵等),切口晾干后插入疏松的沙土中即可重新生根。若黑腐已经蔓延到植株生长点即可视为死亡,尽早丢弃以防传染。预防可于配土中混入少许百菌清、多菌灵等杀菌剂。
观赏价值高,也是拟石莲属园艺育种中的出色杂交亲本。
小红衣这个品种在国内广为误传的拉丁文名称是Echeveria globulosa(此物种是否存在尚存疑),有些商家也将其当作姬莲(E. minima)出售。小红衣现通用的拉丁文应为Echeveria ‘Vincent Catto’ 。尽管名称相似,目前并无文献资料能够证明小红衣与老版小红衣(E. minima)存在亲缘关系。
对比下面两图可看出小红衣(E. 'Vincent Catto')和E. globulosa的区别。
小红衣(由Emmanuelle Aubé拍摄)
Reid Moran在1967年首次发表E.globulosa
【父本在“×”前,母本在“×”后】
回声拿铁 xGraptoveria 'Accolade' ——小红衣 × 华丽风车(Graptopetalum superbum)
xG. ‘Accolade’
棕玫瑰是景天科拟石莲花属的多肉植物,叶片呈红棕色,新叶多呈浅绿色,龙骨明显,叶背和叶缘布满短纤毛。
久米之舞,景天科拟石莲花属多年生无毛肉质草本植物。拉丁学名Echeveria spectabili…
宝石花,一类多肉植物的统称。正名:石花,别名:石莲花、石胆草、粉莲、胧月、初霜,民间泛指莲花座造型…
红蜡东云,景天科拟石莲花属多肉植物,也叫红东云,冬云系列品种之一。
玉杯东云是景天科拟石莲花属的多肉植物,是园艺杂交培育品种,由月影和东云杂交而来,为冬云系品种之一。…
月影厚叶石莲花,是石莲花属、厚叶石莲花栽培品种。
芙蓉雪莲是景天科拟石莲花属的植物。由于叶片表面覆盖着一层厚霜粉,通常呈现出白色;日照增多,…
黑王子锦是景天科拟石莲花属的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是多肉植物的一种,为黑王子的锦化品种,较为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