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叶菾菜

叶菾菜又名君达菜、牛皮菜、厚皮菜、是藜科甜菜属以嫩叶供食用栽培种的一个变种,为2年生蔬菜。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从阿拉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叶菾菜是藜科(Chenopodiaceae)甜菜属中以嫩叶作菜用的栽培种,二年生草本植物。学名Beta vulgaris L.var.cicla Koch.,别名菾菜(《别录》),甜菜(《日华子本草》),牛皮菜(《滇南本草》),石菜(《本草求原》),杓菜、猪牳菜(《广州植物志》),莙荙菜,光菜(《中国蔬菜栽培学》)。染色体数2n=2x=18。主根为肉质块根,含糖质,可制糖。煮食、凉拌或炒食,也可作饲料。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叶菾菜

别名:

菾菜

科:

藜科

属:

甜菜属

原产地:

欧洲地中海沿岸

植物介绍

叶菾菜是藜科(Chenopodiaceae)甜菜属中以嫩叶作菜用的栽培种,二年生草本植物。学名Beta vulgaris L.var.cicla Koch.,别名菾菜(《别录》),甜菜(《日华子本草》),牛皮菜(《滇南本草》),石菜(《本草求原》),杓菜、猪牳菜(《广州植物志》),莙荙菜,光菜(《中国蔬菜栽培学》)。染色体数2n=2x=18。主根为肉质块根,含糖质,可制糖。煮食、凉拌或炒食,也可作饲料。   依叶柄颜色不同分为白梗、青梗和红梗三类。叶菾菜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茎短缩,叶片卵圆形或长卵形,叶面皱缩或平坦。喜冷凉湿润。在中国长江下游幼苗能露地越冬,有时地上部分虽受冻,次年仍能萌发新叶。耐高温,有些品种四季可栽。耐肥、耐碱。在华中地区秋季8月上旬至10月播种,早播的当年可收;迟播的翌年春季采收。或于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夏季收获。华北春季终霜前后播种;秋季可于初霜前2个多月播种。东北、西北等高寒地带一年一季。以幼苗供食者直播;分期剥叶采收者育苗移栽。聚花果为播种材料,果皮厚,吸水慢,播前宜浸种,播后应覆盖保温,有利发芽。以幼苗供食者,播后30-40天采收。以成株剥叶采收者,定植后40-60天开始收叶,每次剥3-4片大叶。宜勤收、轻采。施足基肥,剥叶后增加追肥,促进新叶的形成与生长。一般分期剥叶采收的比采收幼苗的产量高。留种多采用秋播,种株在3月后停止剥叶,并减少追肥,避免徒长,5月抽薹开花,6月果实成熟。


栽培历史和文化

叶菾菜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叶菾菜由野生种(Betacicla和Beta maritima L.)经人工选择演变而成。公元前4世纪希腊已有栽培红叶、淡绿和深绿叶叶菾菜的记载。公元5世纪从阿拉伯引入中国。中国普遍栽培。


栽培文化

《本草纲目》称“菾菜,正二月下种,宿根亦自生。”疑取其开春雷之际下种;或指其甜味,而取“舔”为义。


植物特征

其白梗、绿梗的普通品种已经种植多年,而且全国栽培普遍,作为叶菜类食用。几年从英国、德国引进红梗绿叶的新品种,在北京的特菜基地小面积种植,供应首都的宾馆、饭店和作节假日的礼品菜,叶片翠绿色,质地柔软滑嫩,叶柄鲜红色,质地脆嫩,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因整体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红梗绿叶艳丽无比、可作为盆栽蔬菜种植出售,还可种在菜田周围及路边美化环境。叶菾菜可播种后一次性采收嫩株,也可多次剥叶采收,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特菜。

多又奇种子网培育的叶用红菾菜,植株生长强健,株高40厘米左右,叶片、叶柄为紫红色或鲜红色。以叶柄,叶片为食用部分,具有纤维少,味道好,色泽美观的特点,还具有良好观赏价值。 本产品栽培适宜性强,病虫害少,但对肥水要求较高。不同的土壤肥料和温度条件对叶片颜色的变化会有影响。栽培上,定植后50-60天可采收,可多次采收外叶,持续时间可达两个月以上。

查看全部

栽培技术

叶菾菜栽培季节分为春、秋两季,而以秋季越冬栽培为主。在符合无公害疏菜生产条件的基地,宜选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栽培。在长沙地区8月上旬至10月均可播种,早播的当年可以采收,迟播的以春秋采收为主。春播时,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以采收幼苗为主。此外,还要选择抗旱、耐热、生长迅速的品种,并覆盖遮阳网。夏季也可以播种,如成都的洋菠菜于6月播种,8~9月可以采收。   除以幼苗供食用的直播者外,叶菾菜都是撒播育苗后移栽。菜的种子是植物学上的果实,皮厚不易吸水发芽,播前宜浸种24小时,播后覆土,炎夏还需用遮阳网或稻草覆盖保湿,才能发芽。育苗每666.7平方米需种子3~3.5千克,约可栽植0.67公顷。早播者播后的30天左右定植,定植株行距26~33厘米。   以幼苗供食者,定植后30~40天采收;采用撒播直播的,在苗高6~8厘米时间苗,苗高20厘米左右定苗,待植株长出5~6片时,一次收获嫩株供食用。剥(擗)叶者,定植后40~60天,植株有6~8片叶时开始剥叶采收。早定植的冬前可采收3次左右。春季每10天左右剥叶一次。一般每次剥叶3~4片,留3~4片大叶,采后施以较浓厚的粪肥。勤采轻采和施足追肥,不断促进新叶的生长是丰产的关键。采收到中后期,应于采中中耕、除草、培土,促进发生新根,避免倒伏。除幼株有时有蚜虫和潜叶蝇危害外,很少有其他病虫危害。


营养与食用

叶菾菜每100克叶片含还原糖0.95克,粗蛋白1.38克,纤维素2.87克,脂肪0.1克,胡萝卜素2.14毫克,维生素C45毫克,维生素B10.05毫克,维生素B20.11毫克,钾164毫克,钙75.5毫克,镁63.1毫克,磷33.6毫克,铁1.03毫克,锌0.24毫克,锰0.15毫克,锶0.58毫克,硒0.2微克。

可煮食,凉拌或炒食,如清炒叶菾菜、叶菾菜烧豆腐、肉炒牛皮菜。民间认为叶菾菜煸炒后与粳米粥共煮,能解热、健脾胃、增强体质。广东韶关有一道 "莙荙菜包",是用白萝小时、鲜冬笋、韭菜等切粒加水发虾米、香菇、瘦肉粒共炒后,勾芡,然后用叶菾菜叶片包裹后油锅煎之,煎时要把叶柄放于锅上。此菜风味独特,吃后回味无穷。

查看全部

药用价值

叶菾菜味甘,性凉。归肺、经。本品内外俱用,熟食为佳。功用主治:清热解毒,行瘀止血。治麻疹透发不快,热毒下痢,闭经淋浊,痈肿伤折。《随息居饮食谱》:"清火祛风,杀虫解毒,涤垢浊,稀痘疮,止带调经,通淋治痢,妇人小儿尤宜食之 。


主要化学成分

叶菾菜含二羟基苯丙氨酸(dihydoxyphenylalamine)、酪氨酸(tyrosine)、甜菜黄嘌呤Ⅰ和Ⅱ(vulgaxanthinⅠ、Ⅱ)、胍(guanidin)、杂黄嘌呤(hetroxanthin)、柚苷(naringenin)、山柰醇(kaempferol)、二氢山柰醇(dihydrokaempferol)、木犀草黄素(luteolin)、岩白菜内酯(bergenin)、脱氧牡荆素(deoxyvitexin)及3-羟基酥拉明(3-hydroxythramine)、甜菜黄素(betaxanthin)。尚含有齐墩果酸、甜菜碱、胆碱及阿魏酸等。


繁育

多又奇种子育种专家在晚秋播种的叶菾菜植株中,选择符合原品种特征特性的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作为种株。在原田内加强田间管理或移栽于留种田内,株行距30厘米X30厘米。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抗逆性。5月上中旬抽薹,插竹竿用绳绑牢,防止大风吹断茎枝;7月份叶菾菜种子成熟,采收后及时晒干,扬净后贮藏。叶甜菜种子产量75-100千克/亩。


药用机理

l。散风清热;用于发热,头风头痛,或小儿痘疹初起,用君达菜100克,炒熟调味食用。

2。行瘀解毒;用于月经不调及血肿,君达菜100克,煎汤服;热毒疮痈,君达菜100克,捣烂

3。清热止血;用于血热吐血,用红牛皮菜300克,白及50克,炖猪肉,分次食用。

查看全部

小药方

1 、治成人及小孩出麻疹应期不透:红牛皮菜、芫荽子、樱桃核各3钱,煎水服。(《四川中药志》)

2 、治吐血:红牛皮菜、白芨,炖猪条口肉服。(《四川中药志》)

3 、治痔下血:莙荙子、芸薹子、荆芥子、芫荽子、莴苣子、蔓菁子、萝卜子、葱子等分。以大鲫鱼一个,去鳞肠,装药在内,缝合,入银石器内,上下用火炼热,放冷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日二服。(《纲目》)

【宜忌】脾虚泄泻者忌服。   《本草求真》:"脾虚人服之,则有腹痛之患;气虚人服之,则有动气之忧;与滑肠人服之,则有泄泻之虞。"

查看全部

苋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土牛膝是苋科牛膝属草本植物。土牛膝茎四棱形,被柔毛,节部稍膨大,分枝对生;叶椭圆形或长圆形,先端渐尖,…
  • 莲子草属是苋科的一属。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茎基部匍匐、上部伸展,中空,有分枝,节腋处疏生细柔毛。叶对生,…
  • 血苋是苋科血苋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2米;茎粗壮,常带红色,有分枝,…
  • 千穗谷一年生草本;茎绿色或紫红色,分枝,无毛或上部微有柔毛。叶片菱状卵形或矩圆状披针形,具凸尖,…
  • 青葙,苋科青葙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无毛;茎直立,…
  • 地肤 A. J. Scott),是沙冰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50~100厘米。根略呈纺锤形,茎直立,…
  • 皱果苋是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有不明显棱角,稍有分枝,绿色或带紫色,单叶互生,…
  • 地肤 A. J. Scott),是沙冰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50~100厘米。根略呈纺锤形,茎直立,…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