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香薷

香薷(学名:Elsholtzia ciliata (Thunb.) Hyland.)是唇形科香薷属植物。直立草本,高0.3-0.5米,具密集的须根。茎通常自中部以上分枝,钝四稜形,具槽,无毛或被疏柔毛。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1-4厘米。穗状花序长2-7厘米,宽达1.3厘米,偏向一侧,由多花的轮伞花序组成。花期7-10月,果期10月至翌年1月。

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印度、中南半岛和中国,欧洲及北美也有引种栽培。在中国除新疆、青海外几产全国各地;生长于海拔达3400米路旁、山坡、荒地、林内、河岸。

全草入药,治急性肠胃炎、腹痛吐泻、夏秋阳暑、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霍乱、水肿、鼻衄、口臭等症。嫩叶尚可喂猪。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香薷

别名:

香茹、香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目:

管状花目

科:

唇形科

亚科:

野芝麻亚科

族:

刺蕊草族

属:

香薷属

组:

香薷组

种:

香薷

命名者及年代:


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高0.3-0.5米,具密集的须根。茎通常自中部以上分枝,钝四稜形,具槽,无毛或被疏柔毛,常呈麦秆黄色,老时变紫褐色。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1-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状下延成狭翅,边缘具锯齿,上面绿色,疏被小硬毛,下面淡绿色,主沿脉上疏被小硬毛,余部散布松脂状腺点,侧脉约6-7对,与中肋两面稍明显;叶柄长0.5-3.5厘米,背平腹凸,边缘具狭翅,疏被小硬毛。

穗状花序长2-7厘米,宽达1.3厘米,偏向一侧,由多花的轮伞花序组成;苞片宽卵圆形或扁圆形,长宽约4毫米,先端具芒状突尖,尖头长达2毫米,多半退色,外面近无毛,疏布松脂状腺点,内面无毛,边缘具缘毛;花梗纤细,长1.2毫米,近无毛,序轴密被白色短柔毛。花萼钟形,长约1.5毫米,外面被疏柔毛,疏生腺点,内面无毛,萼齿5,三角形,前2齿较长,先端具针状尖头,边缘具缘毛。花冠淡紫色,约为花萼长之3倍,外面被柔毛,上部夹生有稀疏腺点,喉部被疏柔毛,冠筒自基部向上渐宽,至喉部宽约1.2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先端微缺,下唇开展,3裂,中裂片半圆形,侧裂片弧形,较中裂片短。雄蕊4,前对较长,外伸,花丝无毛,花药紫黑色。花柱内藏,先端2浅裂。小坚果长圆形,长约1毫米,棕黄色,光滑。花期7-10月,果期10月至翌年1月。

查看全部

主要变种

重圆齿变种(Elsholtzia ciliata (Thunb.) Hyland. var. duplicato-crenata C. Y. Wu et S. C. Huang):这一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叶缘具重锯齿。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北部;生长于海拔2300-3600米的林中、开旷山坡及沟谷中。

疏穗变种(Elsholtzia ciliata (Thunb.) Hyland. var. remota C. Y. Wu et S. C. Huang):这一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穗状花序疏离;苞片外面被微柔毛。分布于中国山西,四川;生长于河岸阶地向阳处。

少花变种(Elsholtzia ciliata (Thunb.) Hyland. var. depauperata C. Y. Wu et S. C. Huang):这一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植株矮小;花序较疏落。分布于中国河北北部;生长于山地溪间石缝中。

多枝变种(Elsholtzia ciliata (Thunb.) Hyland. var. ramosa (Nakai) C. Y. Wu et H. W. Li):这一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植株自基部多分枝;苞片紫色,无缘毛或缘毛甚短。分布于朝鲜、日本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河北和云南。

短苞柄变种(Elsholtzia ciliata (Thunb.) Hyland. var. brevipes C. Y. Wu et S. C. Huang):这一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植株矮小,自基部多分枝;苞片近圆形,具短柄。分布于中国四川西部和西藏东部。

查看全部

产地生境

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印度、中南半岛和中国,欧洲及北美也有引种栽培。在中国除新疆、青海外几产全国各地;生长于海拔达3400米路旁、山坡、荒地、林内、河岸。 喜温旺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 地上部分不耐寒。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一般在春季。春播又分为直播和撒播两种。较适合的播种方式有条播或撒播。直播:在4月上中旬。在畦内进行条播,按行距50-55厘米开沟深4-5厘米,把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播后覆薄土。撒播:将苗床整理好,在播种前浇足底水,在床面上均匀的撒种,表面覆土,踩实。采用直播的方法进行繁殖优点是种苗生长快,采收早,产量高。一般多采用此法播种。

苗床选择光照充足且温暖的地方,施以农家肥,加入适量的过磷酸钙或者草木灰。4月上旬在畦内浇透水后播种,种子上覆浅土3厘米左右,保持床面湿润,7天左右即可出苗。待小苗出齐后进行间苗,使苗床上种苗不致过密,待苗高长到3-4厘米,长出4对叶子时,选在阴天或傍晚,栽在田地里,栽植的前一天,育苗地浇透水。

查看全部

栽培技术

选地:香薷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的土壤都可以栽培,但最好选择背风向阳、土质疏松肥沃壤土或砂壤土地块作为栽植地。但碱土、沙土不宜栽培。怕旱,不宜重茬,前茬谷类、豆类、蔬菜为好。

整地:清除育苗地石头、树根、杂草等杂物,然后深翻30厘米,结合深翻整地施入腐熟的农家肥做为基肥,用量为2000千克/亩,使土、粪混合均匀。再耙细,做成床,床宽1.3米左右,床高20厘米。床长依地形而定。

栽植:移栽时,根部生长完全的易成活,随拔随栽即可。按株距40厘米,沟深10-15厘米,把苗排好,覆土,浇水,1-2天后松土保墒。每公顷栽苗15万株左右,天气干旱2-3天浇1次水,以后减少浇水,促使其根部生长。

追肥:香薷的生长期较短,故以施氮肥为主。在苗高30厘米时进行追肥,于行间开沟施入腐熟的农家肥,然后覆土,用量为1500千克/亩。松土培土把肥料埋好。

灌溉:播种后,若天旱不下雨,要及时浇透水。在雨季时应注意排水防涝,防止积水乱根和脱叶。

间苗:播种苗3-4厘米高时,进行间苗。苗高6-8厘米时,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第二次间苗或补苗。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每半月施肥1次。

采种可以设采种田,也可以在生产田中选穗大健壮的母株,当上部花序的种子已经成熟,下部开始落地时,在早晨轻轻割掉,放在塑料上晾晒3-5天即可脱粒。

查看全部

病虫防治

褐斑病:受害叶面产生褐色病斑,后期出现黑色霉状物。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喷施50%的退菌特1000倍液,每周喷施1次,连续3-4周。

斑枯病:危害叶子。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大小不同、形状不一的褐色或黑色小斑点,以后逐渐形成圆形或多角形大病斑。病斑干枯后常出现孔洞,严重时病斑汇合,致使叶片脱落。在高温高湿、阳光不足、种植过密、通风差等条件下容易发病。防治方法:注意田间排水;避免种植过密;在发病初期可用80%可湿性代森锌800倍液,或者1:1:200波尔多液喷雾等进行药剂防治。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即可。

红蜘蛛:用40%乐果乳剂2000倍液喷杀。

蚜虫:用80%敌敌畏乳浊液1500倍液喷杀。

查看全部

主要价值

全草入药,治急性肠胃炎、腹痛吐泻、夏秋阳暑、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霍乱、水肿、鼻衄、口臭等症。嫩叶尚可喂猪。

唇形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藿香,学名:Agastache rugosa O.Ktze.;又名:合香、苍告、山茴香等,…
  • 蓝花鼠尾草是唇形科鼠尾草植物,多年生草本。丛生,株高30-60厘米。分枝较多,有毛,…
  • 地笋: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具节,节上密生须根。叶具极短柄或近无柄,长圆状披针形,两面或上面具光泽,…
  • 迷迭香,属唇形科迷迭香属多年生常绿亚灌木。幼枝呈四棱形,密被白色星状细绒毛;老枝呈网柱形,…
  • 紫苏 Britt.),唇形科紫苏属的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茎绿色或紫色,钝四棱形;叶阔卵形或圆形,…
  • 深蓝鼠尾草又名洋苏叶,[别名]尼加拉瓜鼠尾草,称瓜拉尼鼠尾草,是其学名音译。为唇形科多年生植物,…
  • 錾菜是唇形益母草属科植物。錾菜株上部具分枝;茎密被平伏倒向柔毛;叶卵形,疏生锯齿,上面密被糙伏微硬毛,…
  • 红紫珠是唇形科紫珠属的灌木。高约2米,小枝被黄褐色星状毛并杂有多细胞的腺毛;叶片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