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金色林鸲

金色林鸲(学名:Tarsiger chrysaeus)是鹟科、鸲属小型鸟类,体长12-15厘米。头顶至背黄橄榄绿色,眼先和头侧黑褐色,眉纹金橙黄色。肩、翅上小覆羽、腰、尾上覆羽和整个下体概为金橙黄色,两翅黑色。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橙黄色具黑色端斑。特征极明显,野外不难识别。

金色林鸲是重要的农林益鸟。在繁殖期间栖息于海拔2000-4500米的针叶林、桦树林、竹林、杜鹃灌丛等高山地带,尤以杜鹃等低矮灌丛和竹林问较常见。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性胆怯,善于隐藏,平时多隐藏在茂密的灌丛或草丛中,偶尔发出轻柔的叫声。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等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分布于不丹、中国、印度、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金色林鸲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雀形目

亚目:

鸣禽亚目

科:

鹟科

亚科:

鸫亚科

属:

鸲属

种:

金色林鸲

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无危 标准

形态特征

雄鸟额、头顶、后颈和背黄橄榄绿色,眼先、头侧黑色,眉纹金橙黄色。肩、翅上小覆羽、腰和尾上覆羽亦为金橙黄色。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淡橙色或黄橙色具宽阔的黑色端斑。翅上大覆羽黑色,羽缘橄榄色或棕褐色,飞羽黑色,羽缘橄榄色或棕褐色。下体从颏、喉直到尾下覆羽全为金橙黄色。

雌鸟上体包括两翅表面橄榄绿色或暗橄榄色,额、眼先、头侧与头顶同色杂有黄色。中央一对尾羽橄榄褐色,其余尾羽淡橙黄色具宽的褐色羽缘和端斑。下体橙黄色,腹和尾下覆羽较淡。

幼鸟上体暗橄榄绿色具金黄色羽干纹,尾羽褐色,外侧尾羽基部内翻橙黄色,下体淡黄色,羽缘黑褐色,腹几纯黄色。

虹膜褐色或黑褐色,嘴暗角褐色,下嘴黄色,脚肉褐色或肉色。

性别

体重

体长

嘴峰

跗蹠

雄性

12-17克

103-145毫米

10-13毫米

62-70毫米

54-65毫米

28-30毫米

雌性

12-17克

105-152毫米

11-12毫米

60-73毫米

50-62毫米

27-30毫米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金色林鸲在繁殖期间栖息于海拔2000-4500米的针叶林、桦树林、竹林、杜鹃灌丛等高山地带,尤以杜鹃等低矮灌丛和竹林问较常见。秋冬季节下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中低山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林缘疏林灌丛地带。


生活习性

行为: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在林下地上奔走,在急速奔跑一阵后,常将尾翘到背上,也在林下灌丛枝间跳来跳去或飞上飞下,很少做长距离飞行。性胆怯,善于隐藏,平时多隐藏在茂密的灌丛或草丛中,偶尔发出轻柔的叫声。

叫声:告警时作“trrr”叫;也发似责骂声的“chirik-chirik”。有纤弱的高音鸣声“tse-tse-tse-tse-tse-chur-r-r”或“tze-du-tee-tse-chur-r-r”。

食性: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等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

迁徙:中国主要为留鸟,部分地区为夏候鸟。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不丹、中国、印度、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在中国分布于陕西(秦岭)、甘肃(东南部)、青海(东南部)、四川(平武、峨嵋、天全、瓦山、宝兴、峨边、灌县、康定、泸定、德格)、云南(贡山、泸水、丽江、永善、腾冲)、西藏(察隅、洛山口、米及墩、尼马山口等藏南和昌都地区西南部)。

金色林鸲分布图


繁殖方式

繁殖期5-8月。通常营巢于岸边、崖壁、树根或石头下面的洞中。巢用苔藓、枯草叶、细草根等材料构成,内垫细草、兽毛或羽毛。巢呈杯状,大小为外径10.5厘米×15.6厘米,内径5厘米×7.5厘米,高6.5厘米,深3厘米。每窝产卵3-4枚,卵蓝绿色或蓝色,光滑无斑,为卵圆形,大小为20.5毫米×15.1毫米。


亚种分化

Stresemamm(1923)根据在中国四川瓦山所采的标本发表了一亚种Tarsiger chrysaeus vitellinus,但多数学者认为该亚种和指名亚种并无显著差异,故将它作为指名亚种的同物异名。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全球种群数量尚未确定,但该物种在巴基斯坦和中国较为罕见,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和东部以及在不丹普遍存在(del Hoyo等人,2005)。

查看全部

鸲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蓝短翅鸫为鹟科短翅鸫属动物,俗名白眉短膀。分布于尼泊尔、印度、中南半岛、台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从西藏昌都西南部、东抵福建、北达陕西南部等地,多生活于潮湿森林中由稠密矮竹丛集的下木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
  • 小斑姬鹟体长12厘米,体羽是黑白两色或褐色及白色。栖息于热带、亚热带的潮湿低地森林和山地森林。…
  • 红胁蓝尾鸲俗名:蓝点冈子、蓝尾巴根子、蓝尾杰、蓝尾欧鸲。体型略小而喉白的鸲。…
  • 东方大苇莺是莺科苇莺属的一种动物,体长18-19厘米,体重22-29克。体型略大的褐色苇莺。…
  • 北红尾鸲是雀形目鸫亚科红尾鸲属的一种鸟类。北红尾鸲体长13—15厘米。雄鸟头顶至背石板灰色,…
  • 漠䳭是鹟科、䳭属小型鸟类,体长14-17厘米。雄鸟上体沙棕色,腰和尾上覆羽白色,两翅和尾黑色,…
  • 柳莺属于雀形目柳莺科鸟类,鸣禽类,俗称柳串儿或槐串儿,是我国最常见的、数量最多的小型食虫鸟类。…
  • 栗腹矶鸫是鸫科、矶鸫属小型鸟类,体长20-25厘米。雄鸟上体呈辉亮的钴蓝色,两翅黑褐色,喉蓝黑色,…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