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黄领牡丹鹦鹉

黄领牡丹鹦鹉(学名:Agapornis personatus):是一种小型的鹦鹉。体长14-15厘米,体重43-47克。颜色鲜艳,体形胖乎乎如桃脸牡丹鹦鹉,头较大,显得体态短小。野生的黄领牡丹鹦鹉头部为黑色,犹如戴上黑头罩。它的颈部和胸部为黄色,背部、翅、尾和腿是绿色。跗跖很短,脚灰色较粗大。黄领牡丹鹦鹉的显著特征是白眼圈和红色的鸟喙。

栖息在热带丛林及草原,在有水源的地区活动,平常多十几只一小群活动,有时也会一百只左右聚集。它们主要吃谷物种子,也吃果实和绿色蔬菜或草籽。原产于非洲,容易繁殖,已作为宠物在世界各地饲养。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黄领牡丹鹦鹉

别名:

黄领黑头牡丹鹦…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鹦形目

科:

鹦鹉科

亚科:

鹦鹉亚科

族:

非洲鹦鹉族

属:

牡丹鹦鹉属

种:

黄领牡丹鹦鹉

亚种:

无亚种

黄领牡丹鹦鹉形态特征

黄领牡丹鹦鹉体长14-15厘米,体重43-47克。 颜色鲜艳,体形胖乎乎如桃脸牡丹鹦鹉,头较大,显得体态短小。野生的黄领牡丹鹦鹉头部为黑色,犹如戴上黑头罩。它的颈部和胸部为黄色,背部、翅、尾和腿是绿色。跗跖很短,脚灰色较粗大。黄领牡丹鹦鹉的显著特征是白眼圈和红色的鸟喙。雏鸟孵出时身上被覆浅红色绒毛,幼鸟颜色较成鸟黯淡。

人工培育的黄领牡丹鹦鹉身体的颜色出现变化,头、颈和胸变为橙红色,还或有一种蓝色型的品种在1927年出现,胸、颈为白色,背、翅、尾和腿为浅蓝色,喙也变为粉红色或黄色。

查看全部

黄领牡丹鹦鹉栖息环境

野生黄领牡丹鹦鹉多栖息在热带丛林及草原,包括红松林地、河岸森林、金合欢林带、无花果林。 栖息地与湿草原有密切相关。主要栖息于充满树木的河谷地区,会在600-1000米之间的林区活动,有时候会依照不同季节前往高地林区、平原地区和草地活动。


黄领牡丹鹦鹉生活习性

在有水源的地区活动,平常多十几只一小群活动,有时也会一百只左右聚集。它们主要吃谷物种子,也吃果实和绿色蔬菜或草籽。黄领牡丹鹦鹉在繁殖季节会因为争夺领地或配偶发生争斗。它们的喙十分强壮,在争斗时是危险的武器。由于生长在热带,人工饲养时黄领牡丹鹦鹉对低温耐受差,容易受冻伤。它们的叫声锐利、多变。

笼养的黄领牡丹鹦鹉与黑脸牡丹鹦鹉叫声虽不大,但爱鸣叫,有时十分恼人,喜爱洗澡与啃咬东西,刚引进饲养时非常敏感,适应期长,适应后大多变的强壮。

查看全部

黄领牡丹鹦鹉分布范围

野生黄领牡丹鹦鹉主要分布在坦桑尼亚中部、北部及东部海岸,在肯尼亚南部、赞比亚西南部的卡夫国家公园内,津巴布韦西北方的维多利亚也分布。由于繁殖容易,它们很早就成为人类的宠物,在世界各地的宠物商店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黄领牡丹鹦鹉分布图


黄领牡丹鹦鹉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旱季,约在3-4月及6-7月。在野外,黄领牡丹鹦鹉在树洞中营巢,巢材有树皮、枯草、树枝等,巢较大,接近球形。黄领牡丹鹦鹉多由雌鸟营巢,雌鸟会独自携带巢材活动,这是区分性别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野生的黄领牡丹鹦鹉除炎热的夏季,其他时间都可以繁殖。它们为单配制,雌雄会相伴终生。

卵生。一次产4-6枚卵,人工饲养常有未受精的情形发生,孵化期约18-23天,有时雌鸟在第2枚卵生下后才开始孵蛋,幼鸟约1个月后羽毛长成,育雏期间需提供足量的食物供亲鸟喂食,亲鸟如缺乏足够矿物质可能会拔幼鸟的羽毛,建议可于2星期左右或更早将幼鸟移出手养。

查看全部

黄领牡丹鹦鹉亚种分化

单型种,无亚种分化。


黄领牡丹鹦鹉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黄领牡丹鹦鹉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鹦鹉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