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普陀南星

普陀南星(学名:Arisaema ringens):为单子叶植物纲天南星科天南星属的植物。分布于日本、朝鲜南部、台湾岛及中国大陆的浙江、江苏等地,生长于海拔2,5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沟边山坡林下阴湿地。

普陀南星具有消肿解毒、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肿毒结热。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普陀南星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天南星目

科:

天南星科

族:

天南星族

属:

天南星属

分布区域:

中国江苏、浙江…

组:

花南星组

形态特征

块茎扁球形,具小球茎。鳞片向上渐狭,内面的长约12厘米。叶2(-1),叶柄长15-30厘米,粗7-8毫米,下部1/3具鞘,鞘管状,口部截形;叶片3全裂,裂片无柄或具短柄,中裂片宽椭圆形,长16-23厘米;侧裂片偏斜,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5-18厘米,宽均在10厘米以上,先端渐尖,具长1-1.5厘米的锥状突尖,侧脉脉距约1厘米,集合脉距边缘5毫米。

花序柄短于叶柄,有时长为叶柄的1/2。佛焰苞管部绿色,宽倒圆锥形,长3.6-4厘米,上部粗1.8-2厘米,喉部多少具宽耳,耳内面深紫,外卷;檐部下弯成盔状,前檐具卵形唇片,下垂,先端外弯。肉穗花序单性,雄花序无柄,圆柱形,长1.5厘米,粗8毫米,雄花规则地螺旋状排列,每花花药2,具短柄,2室,药室短卵圆形,顶孔横裂;雌花序近球形,长宽1.5厘米,子房卵圆形,顶部渐狭,胚珠1。

各附属器棒状或长圆锥状,长3.5-4.5厘米,先端钝,基部增粗至0.9-1.2厘米,具长5-10毫米的柄,向上渐狭,上部粗5-8毫米。花期4月。

查看全部

生长环境

生长于沟边山坡林下阴湿地。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分布于中国江苏、浙江、台湾等地。

国外分布:朝鲜南部、日本


主要价值

块茎(由跋):辛、苦,温。有毒。用于毒肿热结。

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主痰湿咳嗽;风痰眩晕;中风;口眼喎斜;破伤风;痈疮肿毒。

天南星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