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土圞儿

土圞儿,中药名。为豆科土圞儿属植物土圞儿Apios fortunei Maxim.的块根。植物土圞儿,分布于我国甘肃、陕西、河南、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日本也有分布。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之功效。主治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百日咳,乳痈,瘰疬,无名肿毒,毒蛇咬伤,带状疱疹。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土圞儿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蔷薇目

科:

豆科

属:

土圞儿属

种:

土圞儿

毒性:

小毒《福建药物…

贮藏:

贮于干燥容器中…

别名

地栗子《救荒本草》,土子、土蛋《贵州民间草药》,九牛子(江西《草药手册》),九子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入药部位

植物土圞儿的块根。


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


归经

入肺、脾经。


功效

清热解毒,止咳祛痰。


主治

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百日咳,乳痈,瘰疬,无名肿毒,毒蛇咬伤,带状疱疹。


相关配伍

1、治小儿感冒,百日咳,土圞儿12g,鸡胆汁2只。水煎取汤加蜂蜜适量温服。(《中国民间生草药原色图谱》)

2、治咽喉肿痛,(土圞儿)块根1个,磨汁服。(《浙江药用物志》)

3、治疖毒,(土圞儿)块根煨熟,加食盐捣烂外敷;或用鲜块根适量,磨白酒外涂,随干随涂。(《浙江药用物志》)

查看全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鲜品,捣拦敷;或酒、醋磨汁涂。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内服宜慎。


炮制

在栽后二三年冬季倒苗前采收块根,挖大留小,可连年收获。块根挖出后,晒或炕干,撞去泥土即可。亦可鲜用。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清水浸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查看全部

鉴别

块根呈扁长卵形,长约2.2㎝,直径约1.2㎝,根头部有数个茎基或茎痕,基部稍偏斜,并有支根或支根痕。表面棕色,不规则皱缩,具须根痕。质轻而较柔韧,易折断,断面粗糙。味微苦涩,微有豆腥气。

为不规则的类圆形片状,肉质,具粉性。表面类白色或暗黄色,周边黄褐色或土棕色。气微,味微苦。

查看全部

形态特性

缠绕草本。有球状或卵状块根;茎细长,被白色稀疏短硬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7,卵形或菱状卵形,长3~7.5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急尖,有短尖头,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上面被极稀疏的短柔毛,下面近于无毛,脉上有疏毛;小叶柄有时有毛。总状花序腋生,长6~26厘米;苞片和小苞片线形,被短毛;花带黄绿色或淡绿色,长约11毫米,花萼稍呈二唇形;旗瓣圆形,较短,长约10毫米,冀瓣长圆形,长约7毫米,龙骨瓣最长,卷成半圆形;子房有疏短毛,花柱卷曲。荚果长约8厘米,宽约6毫米。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1000米山坡灌丛中,缠绕在树上。分布于我国甘肃、陕西、河南、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日本也有分布。


相关论述

1、《救荒本草》:“清热解毒,理气散结。”

2、《贵州草药》:“散积,理气,解毒,补脾。”

3、《贵州药植调查》:“治蛇咬伤,并治疔癀。去毒。”

[1-4]

查看全部

土圞儿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含羞草是豆科、含羞草属披散、亚灌木状草本植物。在中国为入侵物种,入侵级别为2级。…
  • 长柔毛野豌豆是豆科,野豌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攀援或蔓生,植株被长柔毛,长可达150厘米,茎柔软,有…
  • 仪花是豆科,仪花属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m,很少超过10m。小叶片3-5对,纸质,先端尾状渐尖,…
  • 铁刀木,因材质坚硬、刀斧难入而得名。豆科决明属的常绿乔木,高约10米左右;树皮灰色,近光滑,…
  • 酸豆,别名罗望子、酸角、酸梅,是豆科酸豆属的常绿乔木。树皮暗灰色,…
  • 云实,中药名。为豆科植物云实Caesalpinia decapetala Alston的种子。…
  • 豌豆花为一、二年生蔓性攀援草木植物,着花2~5朵。豌豆花的品种较多,通常有半重瓣种及重瓣种,花形美,…
  • 白花羊蹄甲是豆科、羊蹄甲属植物。小乔木或灌木,叶近革质。总状花序腋生,呈伞房花序式;总花梗短,…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