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枝蓼,又名簇蓼,平卧或斜生草本植物,属石竹亚纲、蓼科、蓼属植物,多生长于溪边或阴湿处,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可入药用于治疗腹痛泄泻和痢疾。产陕西、甘肃、东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生山坡林下、山谷水边,海拔150-3000米。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及印度也有。
一年生草本。茎细弱,无毛,具纵棱,高30-70厘米,下部多分枝,外倾。叶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3-6(8)厘米,宽1-2(3)厘米,顶端尾状渐尖,基部宽楔形,纸质,两面疏生硬伏毛或近无毛,下面中脉稍凸出,边缘具缘毛;叶柄长5-7毫米,具硬伏毛;托叶鞘筒状,薄膜质,长4-6毫米,具硬伏毛,顶端截形,缘毛粗壮,长7-8毫米。
总状花序呈穗状,顶生或腋生,细弱,下部间断,花稀疏,长5-10厘米;苞片漏斗状,无毛,淡绿色,边缘具缘毛,每苞片内含3-4花;花梗短,花被5深裂,淡红色,花被片椭圆形,长2-2.5毫米;雄蕊8,比花被短;花柱3,下部合生,柱头头状。
瘦果卵形,具3棱,长2-2.5毫米,黑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长于山坡林下、山谷水边,海拔150-3000米。
产于陕西、甘肃、东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及印度也有。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用100%辣蓼煎剂,成人每次60毫升,日服3次;小儿按体重服10~30毫升,每日3次。待体温下降至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后再续服2~3天停药。一般7天为一疗程。治疗54例,其中成人32例,小儿22例。成人组体温下降主正常所需时间最短30小时,最长4天;小儿组体温平均在36小时左右下降至正常。各种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成人组为3天,小儿组为2.5天;大便性状的改善较临床症状为晚,在体温下降及其他症状消失后,稀便仍可持续2~3天。全组病例大便培养阳性者共20例(其中弗氏杆菌18例,宋氏杆菌2例),治疗后复查全部阴性,转阴时间平均4~5天。成人32例全部治愈,无1例复发。小儿18例痊愈,4例显著好转。
全草。
习见萹蓄是蓼科、萹蓄属的一年生草本。茎平卧,自基部分枝,长10-40厘米,具纵棱。…
支柱蓼为蓼科的一种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通常呈念珠状。总状花序呈穗状,紧密,顶生或腋生;…
赤胫散 B. Li)蓼科蓼属植物,头状花序较小,直径5-7毫米,…
掌叶蓼
杠板归,中药名。为蓼科植物杠板归的干燥地上部分。别名刺型头。夏季开花时采割,晒干。除去杂质,略洗,…
火炭母,中药名。为蓼科植物火炭母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其味辛、苦,性凉;有毒。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两栖蓼是蓼科蓼属植物,多年生湿生或挺水草本。根状茎横走。生于水中者:茎漂浮,无毛,节部生不定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