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树(学名:Crescentia cujete L.)是紫葳科葫芦树属乔木。高5-18米,主干通直,胸径28厘米;枝条开展,分枝少。叶丛生,2-5枚,大小不等,阔倒披针形,顶端微尖,基部狭楔形,具羽状脉,中脉被棉毛。花单生于小枝上,下垂。花萼2深裂,裂片圆形。花冠钟状,微弯,淡绿黄色,具有褐色脉纹,裂片5,不等大,花冠夜间开放,发出一种恶臭气味,蝙蝠传粉。果卵圆球形,浆果,无毛,黄色至黑色,果壳坚硬,可作盛水的葫芦瓢,抗风,可植于沿海地段。
原产热带美洲。中国广东、福建、台湾等地有栽培。
基本信息
葫芦树是小乔木,高5-18米,主干通直,胸径28厘米;枝条开展,分枝少。叶丛生,2-5枚,大小不等,阔倒披针形,长10-16厘米,宽4.5-6厘米,顶端微尖,基部狭楔形,具羽状脉,中脉被棉毛。花单生于小枝上,下垂。花萼2深裂,裂片圆形。花冠钟状,微弯,一侧膨胀,一侧收缩,淡绿黄色,具有褐色脉纹,长5厘米,直径2.5-3厘米,裂片5,不等大,花冠夜间开放,发出一种恶臭气味,蝙蝠传粉。果卵圆球形,浆果,长18-20厘米,粗913厘米、无毛,黄色至黑色,果壳坚硬,可作盛水的葫芦瓢。
原产热带美洲。非洲和东亚部分地区,中国广东(广州)、福建、台湾(竹头角)等地有栽培。
葫芦树分布图
葫芦树的果实炮弹果可以观赏,因为果壳坚硬,也常被用来制作容器或是工艺品。
2010-1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热带雨林温室内,有一棵树挂满了果实,又圆又大的,炮弹“从天而降”之势,引来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因其形状果实酷似原始的炮弹,被形象地称之为炮弹果。
它的名字似乎带着浓烈的火药味,其实炮弹果是著名的热带观果植物,这种奇异的果实生长速度很快,小小的幼果不出几天直径就能达20多厘米。观果期长,果实外观青绿光亮,又像西瓜,又像葫芦,让人误以为是一种美味的热带水果,其实它只是好看而不能食用的,果肉粘稠状,有异味,口感不良。
炮弹果(Crescentia cujeteL.)为紫葳科葫芦树属常绿小乔木,为典型的热带雨林“老茎生花”植物,花、果单生于小枝或老茎上;花冠钟形,淡绿黄色,具褐色脉纹,有深裂。原产于热带美洲,中国广东、福建、海南、台湾等地有栽培。这株炮弹果于三年前移植到热带雨林温室,首次在室内结果,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