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弹刀子菜

弹刀子菜,中药名。为玄参科植物弹刀子菜Mazus stachydifolius (Turcz.) Maxim.的全草。分布于东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功效。常用于便秘下血,疮疖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弹刀子菜

别名:

水苏叶通泉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管状花目

科:

玄参科

属:

通泉草属

种:

弹刀子菜

分布区域:

东北、河北、山…

采收时间:

开花结果时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微辛,性凉。


归经

归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

用于便秘下血,疮疖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相关配伍

治便秘下血:弹刀子菜30g,仙鹤草、醉鱼草、忍冬藤各15g,淡竹叶12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采集加工

开花结果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50厘米,粗壮,全体被多细胞白色长柔毛。根状茎短。茎直立,稀上升,圆柱形,不分枝或在基部分2-5枝,老时基部木质化。基生叶匙形,有短柄,常早枯萎;茎生叶对生,上部的常互生,无柄,长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纸质,长2-4(7)厘米,以茎中部的较大,边缘具不规则锯齿。总状花序顶生,长2-20厘米,有时稍短于茎,花稀疏;苞片三角状卵形,长约1毫米;花萼漏斗状,长5-10毫米,果时增长达16毫米,直径超过1厘米,比花梗长或近等长,萼齿略长于筒部,披针状三角形,顶端长锐尖,10条脉纹明显;花冠蓝紫色,长约15-20毫米,花冠筒与唇部近等长,上部稍扩大,上唇短,顶端2裂,裂片狭长三角形状,端锐尖,下唇宽大,开展,3裂,中裂较侧裂约小一倍,近圆形,稍突出,褶襞两条从喉部直通至上下唇裂口,被黄色斑点同稠密的乳头状腺毛;雄蕊4枚,2强,着生在花冠筒的近基部;子房上部被长硬毛。蒴果扁卵球形,长2-3.5毫米。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潮湿的山坡、田野、路旁、草地及林缘。分布于东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等地。


相关论述

1、《全国中草药汇编》:“解蛇毒。主治毒蛇咬伤。”

2、《湖南药物志》:“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疮疖肿毒,毒蛇咬伤。”

3、《浙江药用植物志》:“清热,凉血,解毒。主治便秘下血,毒蛇咬伤。”

查看全部

附注

长白山区尚有同属植物通泉草Mazus japonicas(Thunb.) O. Kuntze,产于长白山区各市县。全草入药,味苦,性平。有止痛,健胃,解毒的功能。用于偏头痛,消化不良,痈疽疔疮,脓疱疮,烫火伤,毒蛇咬伤。水煎服,用量15-2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1-3]

唇形目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