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氏马先蒿(拉丁学名:Pedicularis davidii),又名扭盔马先蒿,在峨眉山当地称“普贤花”,玄参科马先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特有种,分布于甘肃西南部,陕西南部及四川等地生于海拔1,750-3,500米的沟边,路旁及草坡上,可入药。
基本信息
多年生草本,干后稍变黑色,直立,高约15-30厘米,高者可达50厘米,密被短毛,根粗大,多自根颈下端发出2-4条侧根,粗线形或略作纺锤形,肉质,长约7厘米,直径可达6毫米,须根多,束生于根颈的四周,它处很少。
茎单出或自根颈上端发出多条,常3-4 数,或在基部有少数分枝,仅极偶然在硕大的植株中,如史氏马先蒿一样地在中上部极多分枝,中空,基部稍木质化,具明显的稜角,密被锈色短毛,但无毛线。
叶茂密,基生者常早脱落,下部的多假对生,上部的互生,基生者及茎下部的具长柄,柄长可达5 厘米,扁平,沿中肋具狭翅,基部两侧疏被短纤毛或无毛;叶片膜质,卵状长圆形至披地状长圆形,一般长约7厘米,宽约2厘米,下部的较大,长可达13厘米,宽约3.5厘米,向上迅速变小,上部的变为苞片,上面无毛或沿主脉及侧脉有短毛,下面被白色肤屑状物,其网纹作碎冰纹而明显,网眼中的叶面常褐色而凸起,羽状全裂,裂片每边9-14枚,疏稀,线状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基部下延连中肋成狭翅,边羽状浅裂或半裂,二次裂片卵形,边有重锯齿,齿端有胼胝质小刺尖。
总状花序顶生,伸长,长约13厘米,长者可达18厘米或更长,疏稀,果时更为疏稀;苞片叶状,上部的比萼短,3深裂;花梗短,长约1.5-3毫米,纤细,密被短毛;萼膜质,卵状圆筒形而偏斜,前方开裂至管的中部,或更深,长约5-6毫米,近于无毛,主脉5条,稍凸起,明显,次脉多条,稍较细,无网纹,萼齿3枚,草质而厚,不等,后方的一枚较小2-3倍,钻状,其余的长约为萼管的1/2 1/3,线形,均全缘;花冠全部为紫色或红色,长约12-16毫米,花管伸直,长约为萼的两倍,管外疏被短毛,盔的直立部分在自身的轴上扭旋两整转,复在含有雄蕊部分的基部强烈扭折,使其细长的喙指向后方,喙常卷成半环形,或近端处略作S形,顶端2浅裂,下唇大,长约8-11毫米,宽约11-13毫米,常与管轴成直角开展,3裂,有缘毛,中裂较小,大部向前凸出,宽倒卵形,基部有短柄,不迭置于侧裂之下,侧裂为给置的宽肾脏形,宽过于长,长约3.5毫米,宽约8毫米;雄蕊着生于花管的上部,2对花丝均被毛;子房卵状披针形,长约3毫米,柱头伸出于喙端。
蒴果狭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约1 0毫米,宽约4-5毫米,两室极不等,但轮廓则儿不偏斜,基部约1/3为膨大的宿萼所包,面略有细网纹,端有突尖。
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长于海拔1,750-3,500米的沟边,路旁及草坡上。
属于中国特有种,分布于甘肃西南部,陕西南部及四川。
药用,可用于治疗身体虚弱,肾虚,骨蒸劳热,关节疼痛,不思饮食。
大卫氏马先蒿五齿变种
与前一变种之别,在其萼齿5枚,大小不等。
产于我国四川西北部海拔3,200-4,350米的高山草地中。
大卫氏马先蒿宽齿变种
与前一变种之别,在其侧萼齿阔大,宽过于长,有明显之锯齿,质较厚。
产于我国四川巫溪海拔1,400-2,300米的路旁。
普氏马先蒿是玄参科马先蒿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甘肃、西藏、青海等地,生长于海…
返顾马先蒿为玄参科马先蒿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非人工引种栽培。干后不变黑,高30~70厘米。总状…
大卫氏马先蒿,又名扭盔马先蒿,在峨眉山当地称“普贤花”,玄参科马先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特有种…
甘肃马先蒿是玄参科马先蒿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四川、西藏、青海、甘肃等地,生长于拔1,825米…
中国马先蒿是列当科马先蒿属的一种植物,是中国的特有种。一年生,可达30厘米,主根圆锥形,有少数支根,…
二歧马先蒿为玄参科马先蒿属下的一个种。为我国特有种,产四川西南部与云南西北部。生于海拔2,700-…
红纹马先蒿是列当科马先蒿属的植物。自苏联西伯利亚经蒙古人民共和国至我国北方诸省,…
穗花马先蒿是列当科、马先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根圆锥形,常有分枝,强烈木质化。茎有时单一而植株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