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藤蓼(学名:Fallopia aubertii (L. Henry) Holub)是蓼科,何首乌属半灌木。茎缠绕,灰褐色,叶簇生稀互生,叶片长卵形或卵形,近革质,顶端急尖,两面均无毛;托叶鞘膜质,花序圆锥状,腋生或顶生,苞片膜质,顶端急尖,苞内具花;花梗细,花被片背部具翅,瘦果卵形,黑褐色,7-8月开花,8-9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内蒙古、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生于山坡草地、山谷灌丛。
木藤蓼攀援能力极强,是绿篱花墙、遮荫、假山等立体绿化快速见效的极好树种。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基本信息
半灌木,茎缠绕,长1-4米,灰褐色,无毛。
叶簇生稀互生,叶片长卵形或卵形,长2.5-5厘米,宽1.5-3厘米,近革质,顶端急尖,基部近心形,两面均无毛;叶柄长1.5-2.5厘米;托叶鞘膜质,偏斜,褐色,易破裂。
花序圆锥状,少分枝,稀疏,腋生或顶生,花序梗具小突起;苞片膜质,顶端急尖,每苞内具3-6花;花梗细,长3-4毫米,下部具关节;花被5深裂,淡绿色或白色,花被片外面3片较大,背部具翅,果时增大,基部下延;花被果时外形呈倒卵形,长6-7毫米,宽4-5毫米。
瘦果卵形,具3棱,长3.5-4毫米,黑褐色,密被小颗粒,微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7-8月,果期8-9月。
花蓼性自然生长在海拔900-3200米的山坡草地、山谷灌丛。 木藤蓼喜光,稍耐阴,在庇荫下小枝生长快;深根性、耐寒、稍耐高温,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稍耐瘠薄、干旱;喜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木藤蓼
分布于中国内蒙古(贺兰山)、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察隅)。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康定。
木藤蓼 采收:花蓼种子采收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种子成熟的标志是宿存花被由鲜色变为干微黄白色,外种皮由绿色转为棕褐色,总花梗尚带灰绿,小花梗已近枯黄褐时即应采收。因种子成熟较迟,常受早霜危害,如遇大风时种子飞散,所以应提前勘察种源和成熟情况,应成熟一批采一批,成熟一片采一片,方法戴手套捋采,采集后及时晾晒,然后揉搓除杂,装入布袋干藏于晾爽、干燥、通风的地方。出种率约60%,千粒质量4-5克,每千克20-25万粒,净度98%,发芽率80%。
播种:播种前10天将种子用始温45℃温水浸种20小时,捞出混沙在室温下催芽,待有30%种子裂嘴时即可播种。播种可在冬季,也可在春季。不管冬季、春季大都采用平床撒播,播后用筛子将畦地土或细沙土均匀的筛覆1.5至2厘米;每667平方米播种3千克,春播可苫地膜,既保湿又保温,能提前出苗。温室或大棚播种用平床撒播,所播种子只需浸种不必催芽,播前先将畦地刮起一层堰土,浇透底水,待水下渗时即可撒种,撒种后用细筛将堰土均匀筛覆1厘米,温度在20℃的条件下约10天可出苗。
木藤蓼 选地: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的中性沙壤地,并具有灌溉和排水条件,施足底肥,整成畦床。忌选择土壤粘重的黄泥土、低洼地、重盐碱地、重茬地。
管理:花蓼苗木主要利用地下部分栽植,除常规育苗浇水、除草、追肥外,苗木长到58厘米时可分株带土移植,每平方米保留苗木不要超过30株。在苗木长到15-20厘米时可采用断主根技术,促侧根发育,断根后及时施肥、浇水。秋季后期要控制浇水,避免徒长。
木藤蓼攀援能力极强,有支架或花格墙等附着物可迅速布满,是绿篱花墙隔离、遮荫凉棚、假山斜坡等立体绿化快速见效的极好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