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鬣蜥

鬣蜥(学名:Physignathus),中文拼音:liè xī,头小体侧扁,背鳞很小,大小一致,起棱,鳞尖朝后上。方体背橄榄棕色或灰色或浅棕黑色,可随环境及光线强弱改变体色。主要生活在美洲和马达加斯加、斐济和汤加等地。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鬣蜥

别名:

大马鬃蛇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爬行纲

亚纲:

双孔亚纲

目:

蜥蜴目

亚目:

鬣蜥亚目

科:

鬣蜥科

属:

长鬣蜥属

种:

美洲鬣蜥

分布区域:

墨西哥、美国森林

外形特征

鬣蜥体背橄榄棕色或灰色或浅棕黑色,可随环境及光线强弱改变体色,通常具有灰色或浅黄镶黑边的斑点以及三条断续的纵纹。头小体侧扁;背鳞很小,大小一致,起棱,鳞尖朝后上方;喉区鳞片椭圆;颈鬣与背鬣相连续,前段鬣鳞着生在皮肤褶上;雄鬣蜥鳞较雌者长,呈矛形或镰刀形;背鬣与尾鬣略为分开;趾侧具齿样栉状鳞。

鬣蜥尾强烈侧扁,被小鳞,尾下鳞较尾背侧者大而起强棱。

鬣蜥刚出生之幼体全长约13-18公分,成熟的雄水龙最大可达100公分,成熟的雌水龙约可达60公分,其中尾巴就占了全长的70~75%。

鬣蜥不咬人,为水陆两栖性的蜥蜴类。

查看全部

种群分布

鬣蜥国内分布:广东(广州)、 广西(龙州、 百色、 天等、 大新、 防城、 宁明), 云南(河口)

鬣蜥国外分布:越南、泰国

亚种分化:

中文名

拉丁属名

定名人

长鬣蜥

Physignathus

Cuvier

查看全部

生活习性

鬣蜥饲养的环境必须提供可攀爬的树干,在饲养箱中也同时须供应够大的水盆供其泡水、游泳。这类的蜥蜴因为动作迅速、活力旺盛且略带神经质,最好能提供较大的饲养空间,否则常会发生鼻头因撞击、磨擦笼壁导致破皮,最后甚至造成感染的情形。一般说来,考虑到完全成长后的体型,饲养箱的长度最少应是水龙全长的二倍以上。

虽然鬣蜥(Iguana)的外表总会让人联想起凶恶的恐龙或鳄鱼,但实际上,这些样子丑陋的家伙却可能是世界上胆子最小性情最温驯的动物之一。当你看到一只不在打盹的鬣蜥时,那么,它最有可能在做的两件事就是吃和晒太阳。

大多数野生鬣蜥都是地道的素食主义者,草、树叶、花瓣、水果和海藻都是它们的美食。吃饱喝足之后,它们会懒洋洋找个阳光充沛的地方,借助太阳的温暖消化食物。

这种鬣蜥生命中惟一同竞争有关的时刻发生在它们的交配季节,通常,最强壮的雄鬣蜥占有大块领地,和成群的妻妾自在逍遥。而其他雄鬣蜥如果不能以自己的武力击败为首的鬣蜥的话,就根本不可能得到交配繁殖的机会。几千年来,这种优胜劣汰的交配法则对维护鬣蜥的种群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它们生活的世界因为人类活动的介入而发生巨大改变时,这种法则,却可能给鬣蜥一族带来灭顶之灾。

鬣蜥由字面上看得出来就是指有棘鬣的蜥蜴,种类不多,其中最有名气的自然要属加拉巴哥群岛的海鬣蜥和陆鬣蜥,但如以宠物蜥蜴来说,绿鬣蜥可就算是最受欢迎的蜥蜴之王了,它也是体型最大的鬣蜥种类,是最被广泛饲养的代表性宠物蜥蜴,中国自从2001年底开放人工繁殖个体进口后,身价由数千元急跌至数百元一只,对于喜爱大型蜥蜴的人来说这不啻是一大福音。

绿鬣蜥是日型性的树栖型蜥蜴 ,属于素食性,可以菜叶,水果喂食,在野外,绿鬣蜥主要是栖息于邻近溪流的森林树冠层,所以在饲养环境上,水盆是不可缺少的设备,外皮十分坚韧,不易受伤,但必须注意保温灯具的距离,经常发生烫伤的意外,超长的尾巴在危急时也会自行断落以自保,所以再把玩时要小心尾巴,不过断落的尾巴会再生,所以不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由于宠物市场需求量很大,所以在美国佛州和南美洲各国都有大规模的专业养殖场大量生产上市,可以说是产量最大的蜥蜴。

长鬣蜥 雄性绿鬣蜥后腿部有股孔 ,颈部的肉垂远大于雌性,耳孔下方还有着一个特大的圆形鳞片也是远大于雌性,交配是在树上进行,怀孕的雌蜥会将卵产于地上挖出的洞穴中,掩盖覆土后就不会再理会卵窝,因此孵化的幼蜥从小就得自力更生,不过雌蜥有时会多掘几个洞穴以扰乱掠食者的注意,绿鬣蜥产卵数量很大,经常一窝可以产下30-50颗卵,大经过75-90天可以孵化。初生幼蜥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成年,如果饲养正确,绿鬣蜥可以活上十年以上。.

查看全部

物种保护

鬣蜥生存主要面临的是寄生虫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寄生虫分为两种,内部和外部。内部包括各种蠕虫(蛔虫, pinworms ,钩虫) ,以及原虫(小细胞有机体)贾第虫和细菌。如果鬣蜥感染了蠕虫病毒,它是一个好迹象,它已内部寄生虫,其他症状有腹泻或便秘。 外部寄生虫爬行动物往往是蜱和螨虫,一般症状的侵扰可以改变行为(无精打采) ,刮伤,损坏的表面,以及实际看到点移动的鬣蜥,特别是在褶皱和下边缘的尺度。

拍摄于曼谷野生动物园 在1995年的难民危机中,大约有60000名古巴和海地的难民被美国军方从巴拿马迁到关塔那摩湾(Guantanamo Bay)。为了给这些难民提供住所,大片作为热带动物自然栖息地的热带雨林被圈出,用以建设临时难民村。这导致了关塔那摩湾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在难民危机最严重的时候,难民点所在地区的热带雨林数目缩减到不足从前规模的5%,而生活在这些热带雨林中的古巴鬣蜥的种群数目,也减少了98%。

鬣蜥的减少不仅引起了生物学家的关注,也唤起政府和环保主义者的危机意识。一方面,鬣蜥的生存依赖热带雨林,但研究人员也发现,在另一方面,鬣蜥独特的生活习性却也能大大有益于植被的恢复和茂盛生长。从那时起,圣地亚哥生物学会濒危物种繁殖中心(Center for Reproduction of Endangered Species,简称CRES)的生态学者们就开始了对关塔那摩湾上的古巴鬣蜥种群恢复状况的调查,而艾里森.阿尔伯茨(Allison Alberts)博士则作为濒危物种繁殖中心生态学和应用保护部门的负责人,尝试运用各种手段来保护和恢复鬣蜥的种群数目。

鬣蜥 最开始时候,阿尔伯茨及其同事采取的是最保守的保护措施。除了提供必要的帮助,他们并不过多打扰野生鬣蜥的生活,从而使这些鬣蜥不改变古老的习性,其中,也包括它们的交配法则。这些措施起到了不错效果,从它们被采取之日至今,已经有25种鬣蜥再次现身于一度被破坏的雨林中。而野生鬣蜥的数目,也恢复到了原有数目的40%。同时,对环境的有益影响也是显著的,植物的多样性增加了,新树苗和植被的数目也增加了。

当鬣蜥的种群数目相当巨大时,只有少数最强壮的雄性鬣蜥拥有传宗接代的权利,这对鬣蜥的下一代有百益而无一害。可是,当鬣蜥的数目减少到不足原有数目的2%,而决定下一代鬣蜥基因的强壮雄性鬣蜥数目更低上几十倍时,基因多样性的问题就变得非常严重。

正如托莱多动物园(Toledo Zoo)的彼得.托尔森(Peter Tolson)所指出的,“当种群的个体数目为200个的时候,人们就应当开始为基因多样性的问题而担忧了”。

阿尔伯茨想出的办法听上去让人觉得实在有些异想天开。当鬣蜥的交配季节到来的时候,她和她的同事将一群鬣蜥中个头最大的5只雄鬣蜥“绑架”。在这些鬣蜥被“绑架”的6个星期里,其他雄鬣蜥正如研究人员们所愿,没有让这大好的机会白白溜走。在一群发情的雌鬣蜥中,长久以来得不到交配机会的雄鬣蜥们如鱼得水,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至于交配期过后,被释放的雄鬣蜥们如何东山再起,一展雄风,夺回自己的统治权,那就是后文了。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查看全部

巨蜴驯成狗

2014年6月19日,Dave Durham教会他的爱宠Buddy,一只12岁的鬣蜥蜴像狗一样回应他的呼唤并与他互动。而这只爬行动物喜欢主人这样对待它,甚至在见到主人的时候会发出犬吠一样的声音。

有鳞目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尼罗河巨蜥是非洲最大的蜥类,体长1~1.4米,体重4~7千克,一旦遇水,身上的颜色会变得非常鲜艳。…
  • 沙蟒是比较原始的小型到中等大小的无毒蛇类,卵胎生,本属已知11种,分布于亚洲沙漠地区。…
  • 束带蛇,为有鳞目游蛇科束带蛇属爬行动物。身上具条纹图案,多为1条或3条纵向黄色或红色条纹,…
  • 科莫多巨蜥,学名Varanus komodoensis,巨蜥科巨蜥属的一种动物。又名科莫多龙,…
  • 王锦蛇是游蛇科、锦蛇属动物。体型粗壮,成体全长200厘米以上;吻鳞宽大于高,背见部明显,鼻间鳞方形,…
  • 巨蜥是巨蜥科巨蜥属的一种动物,包括所有蜥蜴中最重的科莫多龙及最长的萨氏巨蜥。…
  • 锦蛇为蛇目游蛇科的1属。有50种左右,均无毒。体长圆柱形或略侧扁。头较长,与颈区分明显。尾细长。…
  • 北草蜥俗名为草蜥,是蜥目蜥蚂科草蜥属的爬行动物,世界已知约10种,中国有6种。北草蜥体瘦长,…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