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学名:Panicum miliaceum L.)是禾本科,黍属一年生栽培草本植物。秆粗壮,直立,高可达120厘米,节密被髭毛,叶鞘松弛,叶舌膜质,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常粗糙。圆锥花序开展或较紧密,成熟时下垂,小穗卵状椭圆形,颖纸质,无毛,第一颖正三角形,第二颖与小穗等长,第一外稃形似第二颖,第二外稃背部圆形,平滑,鳞被较发育,种脐点状,黑色。7-10月开花结果。
分布于中国西北、华北、西南、东北、华南以及华东等地山区都有栽培,新疆偶见有野生状的。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温暖地区都有栽培。
稷为人类最早的栽培谷物之一,谷粒富含淀粉,供食用或酿酒,秆叶可为牲畜饲料。由于长期栽培选育,品种繁多。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基本信息
一年生栽培草本。秆粗壮,直立,高40-120厘米,单生或少数丛生,有时有分枝,节密被髭毛,节下被疣基毛。叶鞘松弛,被疣基毛;叶舌膜质,长约1毫米,顶端具长约2毫米的睫毛;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5-20毫米,两面具疣基的长柔毛或无毛,顶端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常粗糙。
圆锥花序开展或较紧密,成熟时下垂,长10-30厘米,分枝粗或纤细,具棱槽,边缘具糙刺毛,下部裸露,上部密生小枝与小穗;小穗卵状椭圆形,长4-5毫米;颖纸质,无毛,第一颖正三角形,长约为小穗的1/2-2/3,顶端尖或锥尖,通常具5-7脉;第二颖与小穗等长,通常具11脉,其脉顶端渐汇合呈喙状;第一外稃形似第二颖,具11-13脉;内稃透明膜质,短小,长1.5-2毫米,顶端微凹或深2裂;第二小花长约3毫米,成熟后因品种不同,而有黄、乳白、褐、红和黑等色;第二外稃背部圆形,平滑,具7脉,内稃具2脉;鳞被较发育,长0.4-0.5毫米,宽约0.7毫米,多脉,并由1级脉分出次级脉。胚乳长为谷粒的1/2,种脐点状,黑色。花果期7-9月。
分布于中国西北、华北、西南、东北、华南以及华东等地山区都有栽培,新疆偶见有野生状植物。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温暖地区都有栽培。 稷
稷 时间: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播种,播种的时间最好是每年春季的五月份和每年秋季的八月底到九月初,这段时间的温度基本上是十五到二十五度左右,期间雨水和光照都比较充足,最适合生长。
播种:方式有三种,可以采取撒播的方式,在整好的地中将种子均匀的撒下去然后用耙子将种子压入土地,最后可以盖上一层薄膜或者是枯草、草木灰都可以。
常用的是进行条播,这样既能保证田间稷的合理密度以及稷的产量,同时也方便后期的一个田间管理。
第三种就是穴播,需要按照每行间隔三十五到四十厘米,每株间隔二十五到三十厘米左右的距离进行播种,这种方式就属于精耕细作了。
稷 苗长到三四厘米的时候,可以对田间进行间苗和补苗了,一般一周的时间需要定植完成,因为如果再晚一点的话,将会降低产量。
定植完成之后就需要进行第一次施肥、浇水和中耕除草,主要是为了促进稷苗的生长,等到稷苗长到一定时期的时候就会进入分薹期,这对稷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进行第二次施肥,主要是以磷肥和钾肥为主,第三次施肥就要等到稷结穗的时候,这时如果养分不足,那么就会出现很多的扁粒或空粒,主要是也硼肥为主,进行叶面喷施。
在第一、二次施肥的时候都需要进行中耕除草,而且每次施肥的同时都需要进行浇水,这样有利于稷苗对养分的吸收。
该种为人类最早的栽培谷物之一,谷粒富含淀粉,供食用或酿酒,秆叶可为牲畜饲料。由于长期栽培选育,品种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