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弄蝶Potanthus confucius Felder是近年来发现在我地区为害水稻的新害虫。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由于幼虫在水稻和黄茅草上绝大多数以单叶卷筒为害, 且叶苞较小, 一般情况下易被忽视。
弄蝶科,展翅25 - 30 mm, 翅膀表面底色黑褐色,近后缘有一条橙黄色宽广的横带,翅腹面黄褐色具稀疏的黄斑,斑纹为近似种中较不明显。本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区,常见於阳光下访花吸蜜,数量很多,为常见的种类。
基本信息
本种为小型种。 体长12一14毫米,头色黑褐, 复眼深黑色,具反光。 触角长约 7 毫米左右 。 丝状部分黄黑相间 , 棒状部的背面全黑,腹面全黄, 顶端有弯钩 , 几 为全黑色。 雄蝶前翅长为12毫米,翅面深黑,黄斑宽阔, 翅前缘下方和翅后缘上方各有一长条形黄色条斑一枚, 别卜在前翅中室内具有大型近似扁月形的黄斑一枚。 翅背面的黄斑略同翅面 , 后翅长 9.5毫米, 翅面黑色, 中域区饰有宽阔的一字黄斑一枚 , 其上方具有黄色圆点二枚, 分别位于中室外
端及第七翅室中部。 雌蝶前翅长为11一 15毫米, 后翅长为 .8 , 毫米左右 ,翅面斑纹与雄蝶基本相同 , 只是前翅前缘下方的黄色条斑不太明显。 雌雄蝶后翅底面均为黄色,上有黑点数个 ,翅外缘均附有黄色缘毛。
常见於阳光下活动,习性敏捷,很少安静的停下来休息。
广东、台湾、香港等地。
黄斑弄蝶在绩溪和休宁等地一年发生三代, 以幼虫在朝阳背风的小山坡和田埂黄茅草上越冬, 于第二年3月上旬有离苞取食和转苞现象, 4月份取食量明显增加, 4月中旬开始化蛹 , 蛹期约一个月左右 , 月中下旬羽化。第一代幼虫绝大多数在黄茅草上为害, 第二代成虫开始迁人稻田产卵与当地第三代直纹稻苞虫混在一起为害, 同时仍有部分虫口 在原来的越冬寄主植物上繁殖为害。此虫虽然局部发生为害 ,但以向阳小山坡边的田块发生较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