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南方荚蒾

南方荚蒾,中药名。为忍冬科荚蒾属植物南方荚蒾Viburnum fordiae Hance的根、茎、叶。植物南方荚蒾,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及云南。具有疏风解表,活血散瘀,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月经不调,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淋巴结炎,疮疖,湿疹。

基本信息

中药名称:

南方荚蒾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茜草目

科:

忍冬科

属:

荚蒾属

种:

南方荚蒾

入药部位

根、茎、叶。


性味

味苦、涩,性凉。


归经

入肺、胃、肝经。


功效

疏风解表,活血散瘀,清热解毒。


主治

感冒,发热,月经不调,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淋巴结炎,疮疖,湿疹。


相关配伍

1、治外感风热,(南方荚蒾)茎30g,紫苏15g,虎杖根30g,水灯芯草15g,白牛胆15g,铁马鞭15g。煎水兑酒服。孕妇去铁马鞭。(《湖南药物志》)

2、治小儿疳积,南方荚蒾茎或叶15-30g,芡实3-15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3、治湿疹,用(南方荚蒾)根、茎30-60g。水煎外洗。(《全国中草药汇编》)

4、治风火牙痛,疮疖肿毒,将(南方荚蒾)茎燃烧后,靠近铁刀面。使冷凝成油液,涂患处。(《湖南药物志》)

5、治淋巴腺炎,(丝虫病引起)南方荚蒾、鲜满山红根各3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6、治过敏性皮炎、疖,鲜荚蒾叶适量,水煎,温洗患处。(《福建药物志》)

查看全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泡酒。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炮制

采集加工:根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或切片晒干。茎叶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形态特征

南方荚蒾,别名火柴树、荚蒾、满山红、苍伴木《广西本草选编》,火斋《全国中草药汇编》,酸汤泡《湖南药物志》,苦茶子、人丹子、赤籽、晒谷子《福建药物志》,土五味《贵州中草药名录》。灌木或小乔木,高3-5m。幼枝、芽、叶柄、花序、萼和花冠外面均被由暗黄色或黄褐色的簇状毛。叶对生;叶柄长5-12mm;叶膜状坚纸质至膜状,叶片宽卵形或菱状卵形,长4-7cm,宽2.5-5cm,先端尖至渐尖,基部钝或圆形,边缘基部以上疏生浅波状小尖齿,上面绿色,有时沿脉散生有柄的红褐色小腺点,下面淡绿色,沿各级脉上具簇状绒毛,侧脉每边5-7条,伸达齿端,与中脉在叶上面凹陷,在下面突起。复伞形式聚伞花序顶生或生于具1对叶的侧生小枝之顶,直径3-8cm;总梗长1-3.5cm,第1级辐射枝5条;花着生于第3-4级辐射枝上;花萼外被簇状毛,萼筒长约1mm,萼齿5,三角形,长约0.3mm;花冠白色,辐状,直径4-5mm,裂片卵形,长约1.5mm;雄蕊5,近等长或超出花冠。核果卵状球形,长6-7mm,红色;核扁,长约6mm,直径约4mm,有2条腹沟和1条背沟。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1300m的山谷溪涧旁疏林、山坡灌丛中或平原旷野。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及云南。


现代应用

治疗感冒发热,月经不调,风湿病,淋巴结炎,疮疖,湿疹和跌打损伤骨折等。


相关论述

1、《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清热,散瘀活血。主治感冒,发热,月经不调,肥大性脊椎炎,风湿痹痛,跌打骨折,湿疹。”

2、《湖南药物志》:“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1-3]

查看全部

荚蒾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水东哥是猴桃科水东哥属乔木,小枝被爪甲状鳞片,无毛,叶纸质或薄革质,倒卵形,叶缘具细锯齿,…
  • 金叶总序接骨木是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小乔木或灌木,高可达7米。新叶金黄色,老叶淡绿色,奇数羽状复…
  • 瞿麦 是石竹科、石竹属多年生草本,别名:高山瞿麦,高50-60厘米,有时更高。茎丛生,直立,绿色,…
  • 米仔兰是楝科米仔兰属的乔本植物。同枝多,叶柄上有极狭的翅,对生的叶片呈倒卵形至长椭圆形,圆锥花序腋生,…
  • 红醋栗是醋栗科、茶藨子属、茶藨亚属小灌木 ,株高 1~15 m,果实成串着生在果枝上 ,红色 ,故…
  • 海石竹为白花丹科、海石竹属宿根草本植物,原产欧洲、美洲。花瓣干燥,小花聚生成密集的球状,…
  • 南五味子,是五味子科冷饭藤属藤本植物。叶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渐尖或尖,…
  • 虎刺梅:别称铁海棠,是蔓生灌木植物。茎多分枝,长60-100厘米,直径5-10毫米,具纵棱,密生硬…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