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龙眼

龙眼(学名:Dimocarpus longan Lour.)是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常绿乔木,高通常10余米;小枝粗壮,被微柔毛,散生苍白色皮孔。叶连柄长15-30厘米或更长;小叶4-5对,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两侧常不对称;小叶柄长通常不超过5毫米。花序大型,多分枝;花梗短;萼片近革质,三角状卵形;花瓣乳白色,披针形,与萼片近等长,仅外面被微柔毛;花丝被短硬毛。果近球形,通常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体;种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质的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夏间,果期夏季。

中国的西南部至东南部栽培很广,以广东最盛,福建次之;云南及广西南部亦见野生或半野生于疏林中。亚洲南部和东南部也常有栽培。龙眼是中国南部和东南部著名果树之一,常与荔枝相提并论。龙眼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和蛋白质等,含铁量也比较高,可提高热能、补充营养。

(概述图来源: )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龙眼

别名:

桂圆、三尺农味…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无患子目

科:

无患子科

亚科:

无患子亚科

属:

龙眼属

种:

龙眼

命名者及年代: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通常10余米,间有高达40米、胸径达1米、具板根的大乔木;小枝粗壮,被微柔毛,散生苍白色皮孔。叶连柄长15-30厘米或更长;小叶4-5对,很少3或6对,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两侧常不对称,长6-15厘米,宽2.5-5厘米,顶端短尖,有时稍钝头,基部极不对称,上侧阔楔形至截平,几与叶轴平行,下侧窄楔尖,腹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粉绿色,两面无毛;侧脉12-15对,仅在背面凸起;小叶柄长通常不超过5毫米。

花序大型,多分枝,顶生和近枝顶腋生,密被星状毛;花梗短;萼片近革质,三角状卵形,长约2.5毫米,两面均被褐黄色绒毛和成束的星状毛;花瓣乳白色,披针形,与萼片近等长,仅外面被微柔毛;花丝被短硬毛。果近球形,直径1.2-2.5厘米,通常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体;种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质的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夏间,果期夏季。

查看全部

主要变种

钝叶龙眼(Dimocarpuslongan Lour. var. obtusus (Pierre) Leenh. )与龙眼的区别只是小叶顶端钝圆或微缺。中国云南也偶然见到。 钝叶龙眼(变种)


生长环境

龙眼是亚热带果树,喜高温多湿;温度是影响其生长、结实的主要因素,一般年平均温度超过20℃的地方,均能使龙眼生长发育良好。耐旱、耐酸、耐瘠、忌浸,在红壤丘陵地、旱平地生长良好,栽培容易,寿命长,产量高,经济收益大,群众喜种植。


分布范围

中国的西南部至东南部栽培很广,以广东最盛,福建一次之;云南及广西南部亦见野生或半野生于疏林中。亚洲南部和东南部也常有栽培。国内比较受好评的有广东的石峡龙眼,福建的普明庵、乌龙岭和油潭本等。


主要品种

龙眼的栽培品种不如荔枝的多,比较常见的有如下几种龙眼,而且生长力强,适于山地栽培。

品种名称

石硖龙眼

石硖龙眼又名十叶、石圆、脆肉等。原种出自广东南海平洲,是栽培历史悠久的鲜食名种,广泛传播至广东、广西等地。1829年清代赵古农择《龙眼谱》记述“粤之龙眼,当十叶为第一,十叶之名,俗化作石硖,石与十音类,硖与叶音似,其实此种则名十叶,盖凡龙眼叶或七片八片一桠不等,而此则一桠不等,故因以别其种也。

石硖龙眼有3个品系:黄壳石硖、青壳石硖与宫粉壳石硖。

草铺种果实圆球形或略扁圆形,中等大。果皮赤褐色或黄灰褐色,有龟状纹。果肉白蜡色至浅黄蜡白色,半透明,离核较易。品质上等可食率63.76%,可溶性固形体18.91-19.8%。果实成熟期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中迟熟种。

草铺种龙眼树冠圆头形,树势壮旺,树势半开张。草铺种龙眼采收期较长,可在树上留果至中秋节前后采收,仍不影响其鲜食品质。

储良龙眼原产于广东高州分界镇储良村,母树系村民莫耀坤1942年用圈枝苗种植。1976年高州进行水果优稀品种资源条查时发现记载。1987年母树高8.1米,树冠覆盖面积约180平方米,主干周长1.78米。

在广东沿海大、中城市近年的水果市场上是唯一可与泰国进口龙眼抗衡、品质优于泰国龙眼的品种。储良龙眼是鲜食与加工兼优的良种,加工后的桂圆肉黄净半透明,肉身厚,干爽耐储,可制出一级至特级桂圆肉

查看全部

繁殖方法

先用实生繁殖培育砧木苗,然后用嫁接繁殖。7-8月龙眼成熟时,选取适应性强、粗生易长、病虫害少的母树采种,种子容易丧失发芽力,采种后,立即播种可提高种子发芽率。

用点播或条播,按行距20厘米开沟播种,每1公顷播种种量75千克左右。播种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当幼苗高度超过25厘米时,进行摘顶,促进主干增粗,随时剪除基部分枝,保持主干离地面10-17厘米光滑直立,利用嫁接的操作,经过1-2年培育的砧木苗可进行嫁接。

春季嫁接4-6月,秋季嫁接以9-10月份较适宜。接穗应从经过鉴定的优良母树上选取。嫁接方法用芽片贴接法或舌接法。春、秋两季均可定植,多采用长方形或正方形栽植。定植行株距一般4米,每公顷2600株左右为宜。

查看全部

栽培技术

壮花肥

第一次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花穗长至10-12厘米时,按株产25公斤挂果计算,每株施硫酸钾0.2公斤,0.2公斤干饼肥的腐熟稀水肥。如果是壮旺树,无缺肥表现,这次肥可不施:第二次在纯花穗已分化完成,大部份花蕾已饱满,花穗再不会出现“冲梢”危险的开花期前施用(平常年份是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有机质肥料大部份在此期施下。按株产25公斤计算,每株施饼肥1.5公斤或鸡粪5公斤,硫酸钾0.4公斤,钙美磷肥0.5公斤,尿素0.1公斤。

壮果肥

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第一次生理落果结束,第二次生理落果开始前(即小果黄豆大小时)施肥。这次肥料视有无挂果,挂果多少而定。按株产25公斤计算,每株施复合肥1公斤,硫酸钾0.3公斤,尿素0.3公斤,钙美磷肥0.25公斤。

根外追肥

2月上旬至3月上旬这40天通常喷复合核苷酸加磷酸二氢钾,加硼。5-6月份,每15-20天喷一次叶面肥,用磷酸二氢钾加硫酸镁加硫酸锌,兑水喷雾。

在果实发育期雨水过多,要注意及时排除积水,遇旱更需要及时灌水保湿,确保果实正常发育。

一般在3月中旬花穗发育刚完成至开花前进行疏花;在5月下旬至6月初小果发育至黄豆大小时疏果。具体方法及要求是:

疏去病穗、弱穗和生长不良的花穗,保留生长健壮的花穗,减少无谓养分消耗,提高座果率;

树冠顶部多疏,中下部少疏,以防止树冠顶部挂果过多而通顶,造成夏日直射树干,削弱树势;

去外留内,去主留副,折上留下。即把树冠外围的花、果穗多疏一些,保留较多树冠内围的花果,同一基枝上有两穗或多穗时,疏去主花穗,留副花穗,或疏去上部较长的花穗,保留下部短壮穗。

疏果应疏去座果稀少的果穗,保留座果多而紧凑的果穗,但如果单穗座果过多则应适当疏去一些侧穗,适当减少单穗挂果量。

幼年树的管理应注重间作与覆盖、扩穴改土、及时施肥、合理整形修剪,形成良好的树形,培养强壮的骨干枝。成年树则着重增施肥料、培土、耕作、排灌和修剪。

查看全部

病虫防治

鬼帚病

主要症状:又称秃枝病、丛枝病、扫帚病等。病株幼梢受害后幼枝变狭、弯曲、叶缘卷曲,不能展开,叶色淡绿。严重时整个叶片呈细长带状,成叶卷曲皱缩,叶尖向下卷曲,叶缘向背卷弯,叶面凹凸不平,呈波状,叶脉成淡黄绿色,脉间叶肉出现不定形的黄绿色斑纹,小叶柄通常扁化变宽。病叶有时成各种畸形,易脱落。有时在同一枝梢上,可见到春秋梢明显畸形,而夏梢却正常,病梢的叶片干枯脱落后变成秃枝,有时也出现新梢丛生,节间短缩,呈扫帚状。受害花穗节间缩短,成丛生或簇生状花穗,无法正常结果。

防治方法:此病由病毒引起,可通过嫁接或虫害传染。还没有十分有效的防治方法,可能采用严格检疫,严禁从有病母株上接穗,选用抗病母株,培育无病苗木,加强栽培管理,及时防治虫害管理措施,以控制病势扩展。

椿象

主要症状:若虫和成虫为害嫩芽、枝梢、花穗和幼果,导致落花落果,大批发生时严重影响产量。5-7月若虫发生数量最多,以吸器吸食树汁。被害叶片上呈褐红色的细条或斑点,被害果实上呈褐色斑点。受害后使树梢干枯、小花和花穗脱落。

防治方法:可用药剂防治。用敌百虫800-1000倍液,在3月间向在新梢上进行交尾活动的越冬成虫喷洒,或在4-5月低龄若虫发生盛期时喷药。一般每株喷药7-10千克,严重时可喷2次,间隔5-7天,也可人工捕杀成虫。在冬季低温时,振动树枝,越冬成虫坠地后,集中烧毁,也可利用平腹小蜂、荔蝽卵跳小蜂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很有效果。

查看全部

主要价值

因其假种皮富含维生素和磷质,有益脾、健脑的作用,故亦入药。

营养学家研究发现,每100克龙眼果肉中含全糖12%-23%、葡萄糖26.91%、酒石酸1.26%、蛋白质1.41%、脂肪0.45%、维生素C163.7毫克、维生素K196.6毫克,还有维生素B1、B2、P等,经过处理制成果干,每百克含糖分74.6克,铁35毫克,钙2毫克,磷110毫克,钾1200毫克等多种矿物质,还有多种氨基酸、皂素、X-甘氨酸、鞣质、胆碱等,这是其强大滋补能力的来源。

龙眼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和蛋白质等,含铁量也比较高,可在提高热能、补充营养的同时促进血红蛋白再生,从而达到补血的效果。研究发现,龙眼肉除了对全身有补益作用外,对脑细胞特别有效,能增强记忆,消除疲劳。

经济用途以作果品为主。

种子含淀粉,经适当处理后,可酿酒。

木材坚实,甚重,暗红褐色,耐水湿;是造船、家具、细工等的优良材。

查看全部

无患子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马桑是马桑科马桑属的灌木。分枝水平开展,小枝四棱形或成四狭翅;其叶对生,纸质至薄革质,…
  • 梅花草,中药名。为梅花草属植物梅花草Parnassia palustris Linn.的全草。…
  • 野扇花是黄杨科,野扇花属灌木,高可达4米,分枝较密,…
  • 构骨叶冬青学名枸骨,又名猫儿刺、老虎刺、八角刺、鸟不宿、构骨、狗骨刺、猫儿香和老鼠树。常绿灌木或小…
  • 文冠果,无患子科文冠果属的落叶小乔木,树皮灰褐色,枝褐紫色,小枝被短柔毛;单数羽状复叶,…
  • 白刺是蒺藜科白刺属的灌木,分枝多而密集,呈丛生状,具有很强固沙阻沙能力。…
  • 腰果,漆树科腰果属被子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小枝黄褐色,无毛或近无毛;叶革质呈倒卵形,侧脉两面突起;多花,…
  • 槭树,中文拼音:qì shù 。是槭树科槭属树种的泛称,其中一些种俗称为枫树。槭属植物中,…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