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地稔

地稔(拉丁文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是野牡丹科、野牡丹属的匍匐状小灌木,长10-30厘米;幼时被糙伏毛,以后无毛;叶片坚纸质,卵形或椭圆形;聚伞花序,顶生,花瓣淡紫红色至紫红色,菱状倒卵形,花期5-7月,果期7-9月。

地稔是一种集药用、观赏和保健于一体的优良地被植物,地稔果实为球状浆果, 直径在0.5-1.5cm,每年7-9月份分批成熟,成熟的果实外皮深紫色,果肉酸甜呈红色,也是良好的天然红色素原料。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地稔

别名:

铺地锦、山地菍…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桃金娘目

科:

野牡丹科

亚科:

野牡丹亚科

族:

野牡丹族

属:

野牡丹属

种:

地菍

分布区域:

中国南方

形态特征

小灌木,长10-30厘米;茎匍匐上升,逐节生根,分枝多,披散,幼时被糙伏毛,以后无毛。叶片坚纸质,卵形或椭圆形,顶端急尖,基部广楔形,长1-4厘米,宽0.8-2(-3)厘米,全缘或具密浅细锯齿,3-5基出脉,叶面通常仅边缘被糙伏毛,有时基出脉行间被1-2行疏糙伏毛,背面仅沿基部脉上被极疏糙伏毛,侧脉互相平行;叶柄长2-6毫米,有时长达15毫米,被糙伏毛。

聚伞花序,顶生,有花1-3朵,基部有叶状总苞2,通常较叶小;花梗长2-10毫米,被糙伏毛,上部具苞片2;苞片卵形,长2-3毫米,宽约1.5毫米,具缘毛,背面被糙伏毛;花萼管长约5毫米,被糙伏毛,毛基部膨大呈圆锥状,有时2-3簇生,裂片披针形,长2-3毫米,被疏糙伏毛,边缘具刺毛状缘毛,裂片间具1小裂片,较裂片小且短;花瓣淡紫红色至紫红色,菱状倒卵形,上部略偏斜,长1.2-2厘米,宽1-1.5厘米,顶端有1束刺毛,被疏缘毛;雄蕊长者药隔基部延伸,弯曲,末端具2小瘤,花丝较伸延的药隔略短,短者药隔不伸延,药隔基部具2小瘤;子房下位,顶端具刺毛。

果坛状球状,平截,近顶端略缢缩,肉质,不开裂,长7-9毫米,直径约7毫米;宿存萼被疏糙伏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

查看全部

生长习性

地稔喜生长在酸性土壤上,生活力极强,具有耐寒、耐旱、耐瘠、生长迅速等特点,甚至在石缝中亦能很好地生长开花。


分布情况

产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海南岛未发现),江西、浙江、福建。生于海拔1250米以下的山坡矮草丛中,为酸性土壤常见的植物。越南也有。


繁殖方法

地稔繁殖方法多样, 可以用种子进行有性繁殖, 也可切割或扦插繁殖等无性繁殖,为加 快地稔生长速度,一般采用切割的繁殖方式,在清明节前后选择生长势强的地稔植株,用铁铲划分成10×10cm的方块,带土按30×30cm的规格进行移,栽植时选阴雨天或早、晚阳光不 强的时候为佳, 栽好后压实并浇定根水,若有条件,可以用遮阳网离地表20厘米高遮阴,可以有效提高移栽地稔的成活率。


栽培技术

由于尚无人工培育的地稔品种,种质资源从野外的野生状态下获取。然而,在不同的环 境中,野生种质受不同因素的外界条件影响,生长态势表现不同,因此,选择种质的时候应选择生长速度快,开花量大和果实较大的品种,以免造成经济效益低下。

地稔虽然可在山坡地、采伐地、河边堤岸、田边地头、房前屋后等酸性贫瘠的红壤旱地上种植,但长势较慢,开花量和果实较小,影响其观赏和食用价值,因此,宜选用地势较高、不易积水、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栽培。在江西整地起垄应于3月下旬开始,整地时打碎土块,耙细耧平,然后做宽120cm、高10~20cm的垄,田间做好“三沟”,防渍排涝。

地稔为低耗肥植物,一般在栽植前结合整地每公顷施用尿素75kg、钙镁磷肥300kg、氯化钾45kg作基肥。栽植后每30天,视地稔植株的生长情况,在地稔的行间浇1次稀释的人粪尿或1%的尿素水溶液1500kg/hm2 ,蕾期、开花期和结果期应结合浇肥每公顷施磷酸氢二钾15kg,硼酸2.25kg,以增加开花量和提高结实率。地稔移栽当年植株生长比较缓慢,容易滋 生杂草,因此要定期除草,直到地稔全部覆盖地表后,则其他杂草很难侵入,以后只需定期 人工拔除一些长势强,株型高大的杂草即可。

南方地区雨量充沛。但季节分配极为不均,降雨集中在4~6月,这个时间地稔栽培应及时清沟排水,防涝防渍,而到7~9月,则高温干旱,雨量稀少,季节性干旱严重,虽然地稔的自然生长环境对水分要求不高,但严重的干旱同样会导致结实率降低、果实开裂等,又需要进行一定的补水。总之,在地稔工栽培中要保持土壤含水量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地表湿不可见明水,干不开裂为度。

地稔果实的成熟期不一致,当地稔果实外皮呈黑色,果蒂和果肉紫红色时,才可以分期收获,收获过早,果实淡而无味,过迟则容易开裂或烂果,均会影响果实的商品品质。

移栽当年的地稔主根生长不长,主要以匍匐根为主,匍匐根一般生长在地表,抗冻能力较弱,在温度较低时(≤-4℃)会导致地稔整株死亡,不能安全越冬,可以在低温到来以前在地稔植株表层铺一层地膜或覆盖一定量的稻草,有利于提高地温和防止冰雪直接接触地稔叶片造成的伤害,可有效提高地稔越冬的成活率。

地稔人工栽培中尚未见到发生病虫害,一般不需进行药剂防治。

查看全部

主要价值

地稔的观赏价值也较高,其叶片浓密,贴伏地表,能形成平整、致密的地被层,覆盖效果好,是良好的地被植物,并且叶、花、果终年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叶片可在同一时间内呈现绿、粉红、紫红等色,甚至可在同一片叶上出现;圆球形的浆果从结实至成熟也呈现绿-红-紫-黑的色彩变化。且地稔几乎长年开花,没有明显的无花阶段。

地稔中草药图片 地稔果实是一种多汁浆果,近球形,直径7~11mm,成熟的果实中还原糖占总糖的96.34%;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与传统水果梨、香蕉等相当。地稔果实中至少含有16种氨基酸,包括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7种人体所必需氨基酸和婴幼儿所需的组氨酸。谷氨酸具有较高的含量,且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32.80%。花青甙含量也较为丰富,达到300mg/kg。

地稔果实中含有钾、钙、磷、镁、钠、铁、锰、铜、锌等多种矿质元素,且各矿质元素的比例适当,果实具有高钾低钠的特点,有利于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同时,常量元素钙的含量较高,达7328.4mg/kg,可作为天然的补钙食品。

地稔研究早期主要是作为药草被人们所利用,其味甘、涩,性凉,具有活血止血、消肿祛瘀、清热解毒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高热、肿痛、咽喉肿痛、牙痛、赤白血痢疾、黄疽、水肿、痛经、崩漏、带下、产后腹痛、痈肿、疗疮、痔疮、毒蛇咬伤等病症。现代临床研究报道,可将地稔制成制剂,治疗消化道出血,其止血功效显著。另有报道,地稔有抗肿瘤、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毒副作用。

地稔不仅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提取天然色素用于食品加工,地稔果实的色素无毒副作用,色价高达190,有浓郁的果香味,在酸性条件下颜色鲜艳,性质较稳定,可用于饮料、冷饮、果酒、糖果和点心的着色。其色素用水或乙醇提取,工艺简单,成本低,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食用色素。

查看全部

野牡丹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金锦香,别名:杯子草、小背笼、细花包、张天缸、昂天巷子、朝天罐子、细九尺、金香炉、装天甕、马松子、天香炉,拉丁文名:Osbeckia chinensis L.,是野牡丹科、金锦香属直立草本或亚灌木,高20-60厘米;茎四棱形,具紧贴的糙伏毛。叶片坚纸质,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极稀卵状披针形,顶端急尖,基部钝或几圆形,全缘,两面被糙伏毛,于背面隆起,细脉不明显;叶柄短或几无,被糙伏毛。头状花序,顶生,蒴果紫红色,卵状球形,4纵裂,宿存萼坛状,外面无毛或具少数刺毛突起。花期7-9月,果期9-11月。图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
  • 鸭脚茶又名中华野海棠,为野牡丹科、野海棠属的一种常绿灌木。花紫色或粉红色,花期5—7 月,具有较好…
  • 朝天罐,别名:高脚红缸、罐子草、线鸡腿、大金钟、公石榴、倒水莲、阔叶金锦香,拉丁文名:Osbeck…
  • 野牡丹:灌木,高0.5-1.5米,分枝多;茎钝四棱形或近圆柱形,毛扁平边缘流苏状。叶片坚纸质,…
  • 巴西野牡丹,野牡丹科蒂牡花属常绿灌木,高100厘米。枝条红褐色,…
  • 尖子木,中药名。为野牡丹科尖子木属植物尖子木Oxyspora paniculata DC.的全株。…
  • 粉苞酸脚杆,是野牡丹科美丁花属的常绿灌木植物。粉苞酸脚杆其茎有棱或翅;单叶对生,常生于枝条上半部,…
  • 柏拉木,别名:黄金梢、山甜娘、崩疮药,为野牡丹科、柏拉木属灌木,高0.6-3米;茎圆柱形,分枝多,…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