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美国红梣

美国红梣,别名:毛白蜡、洋白蜡,拉丁文名:Fraxinus pennsylvanica Marsh.木犀科、梣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色,粗糙,皱裂。顶芽圆锥形,尖头,被褐色糠秕状毛。小枝红棕色,圆柱形,被黄色柔毛或秃净,老枝红褐色,光滑无毛。基部几不膨大;叶轴圆柱形,上面具较宽的浅沟,密被灰黄色柔毛。坚果圆柱形,脉棱明显。花期4月,果期8-10月。原产美国东海岸至落基山脉一带,生于河湖边岸湿润地段,树姿美丽。我国引种栽培已久,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多见于庭园与行道树。本种树皮不含七叶苷和七叶素的有效成分,故不能作秦皮药用。

图片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美国红梣

别名:

毛白蜡、洋白蜡…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目:

捩花目

亚目:

木犀亚目

科:

木犀科

亚科:

木犀亚科

族:

梣族

属:

梣属

种:

美国红梣

分布区域:

美国

形态特征

植株:落叶乔木,高 美国红梣 10-20米;树皮灰色,粗糙,皱裂。顶芽圆锥形,尖头,被褐色糠秕状毛。

枝:小枝红棕色,圆柱形,被黄色柔毛或秃净,老枝红褐色,光滑无毛。

叶:羽状复叶长18-44厘米;叶柄长2-5厘米,基部几不膨大;叶轴圆柱形,上面具较宽的浅沟,密被灰黄色柔毛(变种和一些栽培型常无毛);小叶79枚,薄革质,长圆状披针形、狭卵形或椭圆形,长4-13厘米,宽2-8厘米,顶生小叶与侧生小叶几等大,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阔楔形,叶缘具不明显钝锯齿或近全缘,上面黄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疏被绢毛,脉上较密,中脉在上面凹入,侧脉7-9对,与细脉在下面凸起;小叶无柄或下方1对小叶具短柄。

花:圆锥花序生于一年生枝上,长5-20厘米;花密集,雄花与两性花异株,与叶同时开放;花序梗短;花梗纤细,被短柔毛;雄花花萼小,萼齿不规则深裂,花药大,长圆形,花丝短;两性花花萼较宽,萼齿浅裂,花柱细,柱头2裂。

果:翅果狭倒披针形,长3-5(-7)厘米,宽0.4-0.7(-1.2)厘米,上中部最宽,先端钝圆或具短尖头,翅下延近坚果中部,坚果圆柱形,长1.5-2厘米,宽约2毫米,脉棱明显。

花果期:花期4月,果期8-10月。

查看全部

生长环境

生长于河湖边岸湿润地段,树姿美丽。


分布范围

原产美国东海岸至落基山脉一带 ,我国引种栽培已久,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多见于庭园与行道树。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高15~16米,宽7.5~9米,幼时塔形,随着树龄增长,树冠渐渐长成卵形,有时树形不规则,为世界著名观赏树木。

本种树皮不含七叶苷和七叶素的有效成分,故不能作秦皮药用。

查看全部

本种提示

本种与美国白梣 F. americana Linn. 甚易混淆,后者是本属中最高大的种,原产地树高有48米的记录,但引入我国栽植时不如红梣生长良好。

两者的区别是:红梣顶芽圆锥形,尖头,老枝上的叶痕上缘截平,小叶无柄或近无柄,果翅下延超过坚果的1/3,几达中部;白梣顶芽卵形,钝头,叶痕上缘凹形,小叶柄长0.5-1.5厘米,果翅下延不超过坚果的1/3处。 此外,我国也见于栽培的绿梣 F. pennsylvanica Marsh. var. subintegerrima (Vahl) Fern.[F. lanceolata Borkh.; F. pennsylvanica Marsh. var. lanceolata (Borkh.) Sarg.]与本种的区别仅在于毛被;对于一些无毛或近无毛的类型就很难鉴别。有些美国学者把它们作为一个种来看待。

查看全部

梣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苦枥木为木犀科梣属的植物。分布在日本、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长江以南、西南等地,生长于海拔300米至…
  • 湖北梣是木犀科梣属的植物,落叶大乔木,高达19米,胸径达1.5米;树皮深灰色,老时纵裂。小枝挺直,…
  • 白蜡树,又名梣、青榔木、白荆树等。是木樨科梣属落叶乔木。其地下根茎较为发达,有深根性;高可达15米,…
  • 小叶梣是木犀科梣属植物,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皮暗灰色,浅裂。当年生枝淡黄色,密被短绒毛,渐秃净,去…
  • 美国红梣,别名:毛白蜡、洋白蜡,拉丁文名:Fraxinus pennsylvanica Marsh…
  • 白枪杆
  • 白蜡树木犀科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纵裂。芽阔卵形或圆锥形,被棕色柔毛或腺毛。小枝黄褐色,粗糙,无毛…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