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红荚蒾

红荚蒾 ,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6米;当年小枝被簇状毛至无毛。冬芽有1对鳞片。叶纸质,椭圆形、矩圆状披针形至狭矩圆形,稀卵状心形或略带倒卵形。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红荚蒾

别名:

淡红荚蒾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木兰纲

目:

川续断目

科:

忍冬科

属:

荚蒾属

种:

红荚蒾

分布区域:

中国西藏、南亚…

组:

圆锥组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6米;当年小枝被簇状毛至无毛。冬芽有1对鳞片。叶纸质,椭圆形、矩圆状披针形至狭矩圆形,稀卵状心形或略带倒卵形,长6-11厘米,顶端渐尖、急尖至钝形,基部楔形、钝形至圆形或心形,边缘基部除外具细锐锯齿,上面无毛或中脉有细短毛,下面中脉和侧脉被簇状毛,稀全面有毛,侧脉4-6对,大部分直达齿端,连同中脉上面略凹陷,下面凸起;叶柄长1-2.5厘米,被簇状毛或无毛。

圆锥花序生于具1对叶的短枝之顶,长 (5-) 7.5-10厘米,通常下垂,被簇状短毛或近无毛,有时毛密而呈绒状,总花梗长2-6厘米,花无梗或有短梗,生于序轴的第一至第三级分枝上;萼筒筒状,长2.5-3毫米,通常无毛,有时具红褐色微腺,萼齿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米,顶钝,无毛或被簇状微毛;花冠白色或淡红色,高脚碟状,筒长5-6毫米,裂片开展,长2-3毫米,顶端圆;雄蕊生于花冠筒顶端,花丝极短,花药黄白色,微外露;花柱高出萼齿。

果实紫红色,后转黑色,椭圆形;核倒卵圆形,扁,长约7-9毫米,直径4-5毫米,有1条宽广深腹沟,腹面上半部有1条隆起的脊。花期4-6月,果熟期8月。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产西藏东南部。印度西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及缅甸北部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生于针、阔叶混交林中,海拔 (1500~) 2400~3000米。


主要变种

叶较宽,通常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基部带圆形。花序具稀疏花,花梗纤细,部分花具细长梗;萼碟状;花药黄白色。果实较细长。

产陕西(秦岭)、甘肃南部、湖北西部及四川东部至西部。生于林中或山坡灌丛中,海拔1700~2700米。模式标本采自湖北房县。

紫药红荚蒾(变种)(新拟)

叶倒卵形、倒卵状椭圆形至矩圆形或狭矩圆形,长6~14厘米,侧脉7~9对,脉腋常集聚簇状毛。花药堇紫色。

产陕西(秦岭)、甘肃南部、湖北西部、四川、贵州东北部和东南部、云南东北部和西北部及广西东北部。生于山谷溪涧旁密林中或林缘,海拔1400~350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康定。

本变种在四川峨眉民间用嫩叶代茶。

紫药红荚蒾

小红荚蒾(变种)(植物分类学报)

灌木,高约1米;枝及小枝甚粗壮,节间短。叶较小,矩圆状椭圆形,两端楔尖,长2~3厘米,中部以上边缘具钝锯齿,侧脉与小脉不明显。花序极小,直径约1.5厘米。花密生于序轴的第一级分枝上;花冠白色,较短,筒长约5毫米;花药堇紫色。花期5月。

特产云南西部。生于山坡杂木林内。模式标本采自漾濞。

小红荚蒾

查看全部

主要价值

枝、叶: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用于疔疮发热,风热感冒;外用治过敏性皮炎。

根:祛瘀消肿。用于淋巴结炎(丝虫病引起),跌打损伤。

荚蒾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