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珍珠荚蒾

珍珠荚蒾(学名:Viburnum foetidum var. ceanothoides Hand.-Mazz.)为忍冬科科荚蒾属下的一个变种。常生于海拔1 600~2 500m的山地坡疏林中。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和西南部、西藏南部。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缅甸和老挝亦有。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珍珠荚蒾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茜草目

科:

忍冬科

族:

荚蒾族

属:

荚蒾属

种:

珍珠荚蒾

形态特征

植株直立或攀援状;枝披散,侧生小枝较短。叶较密,倒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长2-5厘米,顶端急尖或圆形,基部楔形,边缘中部以上具少数不规则、圆或钝的粗牙齿或缺刻,很少近全缘,下面常散生棕色腺点,脉腋集聚簇状毛,侧脉2-3对。总花梗长1-2.5 (-8) 厘米。花期4-6 (-10) 月,果熟期9-12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密林或灌丛中,海拔900-2600米。模式标本采自贵州贵阳。


分布范围

产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和云南东北部至西部和西南部。


主要价值

种子含油约10%,供制润滑油、油漆和肥皂。

药用价值

药用部位

干燥果实。

药材性状

干燥果实卵状椭圆形,压扁,长约7mm,红褐色,具纵棱槽,内有种子1粒,长椭圆形,压扁,背部具2纵槽,腹部具3纵槽,种皮常粘附果肉。气微,味酸,甘。以子粒饱满,色红,味甘者为佳。

性味与功用

酸、甘,平。清热解毒,止咳,消炎,接骨,止痛止泻,除湿,止血。用于感冒发热,咳嗽,喉痛,头痛,牙痛,火眼,急性胃肠炎,腹泻,胃酸过多,跌打损伤,疮疖红肿,麻疹不透,皮肤瘙痒,风湿,血崩,先兆流产等症。常用量6~9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查看全部

荚蒾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水红木是五福花科荚蒾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水红木枝带红色或灰褐色;聚伞花序伞形式,顶圆形,…
  • 日本珊瑚树 Zabel ex Rumpl.)是忍冬科荚蒾属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0米左右。 …
  • 合轴荚蒾是忍冬科荚蒾属植物。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幼枝、叶下面脉上、叶柄、花序及萼齿均被毛。叶纸质,…
  • 朝鲜荚蒾为五福花科、荚蒾属的植物。分布于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吉林等地,…
  • 荚蒾是五福花科,荚蒾属落叶灌木,高可达3米。叶片纸质,倒卵形,复伞形式聚伞花序稠密,…
  • 皱叶荚蒾是五福花科荚蒾属的小乔木植物。植株高达4米;叶柄及花序均被由黄白色、黄褐色或红褐色簇状毛组成的厚绒毛;小枝粗壮,稍有棱角;叶革质,卵状矩圆形至卵状披针形;聚伞花序稠密,总花梗粗,四角状,花冠呈现白色,雄蕊高出花冠;果实红色,后变黑色,宽椭圆形,无毛;花期为4-5月;果熟期为9-10月。皱叶荚蒾原产于中国,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及贵州等地。生长于山坡林下或灌丛中,海拔800-2400米。其性喜好阳光,耐半阴,喜温暖,有一定的耐寒性,喜湿润,不耐涝,耐中度盐碱,但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质土壤中生长更好,耐修剪,生长缓慢。其一般的繁殖方式为播种和扦插繁殖。皱叶荚蒾味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湿热痢疾、痈疽疮疖、咳血、吐血、便血、跌打损伤等疾病。皱叶荚蒾给人以郁郁葱葱的景象,全年观叶、春季观花
  • 粉团是忍冬科、荚蒾属落叶灌木,高达3米。当年小枝浅黄褐色,四角状。二年生小枝灰褐色或灰黑色。叶纸质,…
  • 巴东荚蒾是五福花科、荚蒾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福建、陕西、贵州、浙江、江西、…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