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腿小隼(学名:Microhierax caerulescens):属于隼形目隼科,几乎与麻雀一样大,是世界上最小的猛禽之一。有2个亚种,典型特征为前额为白色,眼睛上有一条宽阔的白色眉纹,往后经耳覆羽与上背的白色领圈相连,颊部和耳覆羽为白色,从眼睛前面开始有一条粗著的黑色贯眼纹经过眼睛斜向下到耳部。
栖息于开阔的森林和林缘地带,尤其是林中河谷地带,有时也到山脚平原和林缘地带活动。属于留鸟,喜成对活动。常以小型昆虫或两栖动物为食。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山麓及东南亚。指名亚种为印度东北部的留鸟,有高海拔2000米的记录,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和中南半岛等地。
基本信息
红腿小隼是一种体型小的猛禽,与其他凶猛雄壮的鹰类相比,显得十分纤小。它的前额为白色,眼睛上有一条宽阔的白色眉纹,往后经耳覆羽与上背的白色领圈相连,颊部和耳覆羽为白色,从眼睛前面开始有一条粗著的黑色贯眼纹经过眼睛斜向下到耳部。其余上体包括翅膀和尾羽都是黑色,并且具有蓝绿色的金属光泽。前额、眉纹和上背的领圈为白色,贯眼纹为黑色。喉部为暗棕色,胸部和腹部为暗棕色,两胁、尾下覆羽和覆腿羽都是暗棕色,飞翔的时候翼下为白色,飞羽内翈和尾具白色横斑,内侧初级飞羽外翈基部有白色斑点。两胁、尾下覆羽和覆腿羽暗棕色。
幼鸟和成鸟相似,但前额、眉纹、脸和颈翎或多或少缀有棕色,胸较白,上体和翅上覆羽具淡棕色羽缘。
虹膜褐色,嘴石板蓝色,尖端有时为绿黑色,脚和趾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30-50克;体长190-200毫米;嘴峰♂11-12毫米,♀12-13毫米;翅♂94-106毫米,♀97-112毫米;尾♂58-64毫米,♀64-67毫米;跗蹠20-22毫米。(注:♂雄性;♀雌性)
栖息于开阔的森林和林缘地带,尤其是林中河谷地带,有时也到山脚平原和林缘地带活动。
留鸟。常单独活动,或是快速地煽动两翅在树林间进行鼓翼飞翔,间或穿插着滑翔,或是静静地栖息在枯树的树梢之上。性较胆怯。叫声纤细而高亢。主要以小型鸟类、蛙、蜥蜴和昆虫为食。捕食方式主要通过在空中飞翔,不断地觅找和追捕各种昆虫和小型鸟类,以及站在开阔地区的树上,观察地面动物的活动,发现后立刻飞下捕猎。
叫声:尖厉叫声及低声吱叫。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中国仅产云南亚种,但极为罕见,1980年首次报道,仅记录于云南盈江,为留鸟。
红腿小隼分布图
繁殖期为4-6月,营巢于腐朽的树洞中,每窝产卵4-5枚,卵的形状为卵圆形,颜色为污黄白色,具红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7.9-33.5毫米×21.4-22.3毫米。亲鸟有较强的护巢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美洲隼,学名:Falco sparverius ,隼科隼属的一种鸟类。是美国最小的猛禽,也是西半球…
红脚隼为脊索动物门,鸟纲,隼形目,隼科、隼属动物,又叫青燕子、青鹰、红腿鹞子、蚂蚱鹰 等,是小型…
燕隼:是隼科、隼属的鸟类。体长约36厘米,体重140-340克。体形比猎隼、游隼等都小,为小型猛禽,…
白腿小隼是小型猛禽,体长170-190毫米,体重50克左右。体形大小与红腿小隼差不多,…
黄爪隼:是隼科、隼属鸟类。体长约305毫米,雄鸟头、颈和翅上覆羽铅灰色;嘴蓝灰色;跗跖和趾淡黄色,…
黄爪隼:是隼科、隼属鸟类。体长约305毫米,雄鸟头、颈和翅上覆羽铅灰色;嘴蓝灰色;跗跖和趾淡黄色,…
黄爪隼:是隼科、隼属鸟类。体长约305毫米,雄鸟头、颈和翅上覆羽铅灰色;嘴蓝灰色;跗跖和趾淡黄色,…
灰背隼:属于隼科,隼属动物,是小型猛禽。尾羽上具有宽阔的黑色亚端斑和较窄的白色端斑。后颈为蓝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