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浆果薹草

浆果薹草(学名:Carex baccans),又名红果薹,为莎草科薹草属下的一个植物种。产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马来西亚、越南、尼泊尔、印度也有分布。生于林边、河边及村边,海拔200-2700米。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浆果薹草

别名:

红果薹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莎草目

科:

莎草科

亚科:

薹草亚科

族:

薹草族

属:

薹草属

亚属:

复序薹草亚属

组:

浆果薹草组

形态特征

根状茎木质。秆密丛生,直立而粗壮,高80-150厘米,粗5-6毫米,三棱形,无毛,中部以下生叶。

叶基生和秆生,长于秆,平张,宽8-12毫米,下面光滑,上面粗糙,基部具红褐色、分裂成网状的宿存叶鞘。苞片叶状,长于花序,基部具长鞘。

圆 锥花序复出,长10-35厘米;支圆锥花序3-8个,单生,轮廓为长圆形,长5-6厘米,宽3-4厘米,下部的1-3个疏远,其余的甚接近。小苞片鳞片状,披针形,长3.5-4毫米,革质,仅基部1个具短鞘,其余无鞘,顶端具芒;支花序柄坚挺,基部的1个长12-14厘米,上部的渐短,通常不伸出苞鞘之外;

花序轴钝三棱柱形,几无毛;小穗多数,全部从内无花的囊状枝先出叶中生出,圆柱形,长3-6厘米,两性,雄雌顺序;雄花部分纤细,具少数花,长为雌花部分的1/2或1/3;雌花部分具多数密生的花。雄花鳞片宽卵形,长2-2.5毫米,顶端具芒,膜质,栗褐色;雌花鳞片宽卵形,长2-2.5毫米,顶端具长芒,纸质,紫褐色或栗褐色,仅具1条绿色的中脉,边缘白色膜质。

果囊倒卵状球形或近球形,肿胀,长3.5-4.5毫米,近革质,成熟时鲜红色或紫红色,有光泽,具多数纵脉,上部边缘与喙的两侧被短粗毛,基部具短柄,顶端骤缩呈短喙,喙口具2小齿。小坚果椭圆形,三棱形,长3-3.5毫米,成熟时褐色,基部具短柄,顶端具短尖;花柱基部不增粗,柱头3个。

花果期8-12月。

查看全部

产地

产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马来西亚、越南、尼泊尔、印度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生境

生于林边、河边及村边,海拔200-2700米。


医药

根及全草(山稗子):苦、涩,微寒。凉血,止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崩漏,鼻衄,消化道出血,狂犬咬伤。 果实:甘、微辛,微寒。透疹止咳,补中利水。用于麻疹,水痘,顿咳,水肿,脱肛。

【拉祜药】日酒:全株治口腔溃疡,鼻衄,月经不调,红崩,胃溃疡《滇省志》。日酒:全草用于口腔溃疡,经期红崩大流血《拉祜药》。

【景颇药】Noyamhaq:根、种子用于月经过多,产后出血《德宏药录》。林苇,宁母:根治鼻衄,痢疾,产后出血,月经过多《滇药录》。

【德昂药】表波仁:功用同景颇族《德宏药录》。

【阿昌药】折拣青:根、种子治月经过多,产后出血《德宏药录》。

【白药】干卡:全草治鼻衄,便血,月经过多,产后出血;根治麻疹,水豆,百日咳,脱肛;种子治浮肿。【傣药】雅跋卢(西傣) :根治鼻衄,痢疾,产后出血,月经过多《滇药录》。

【佤药】毛哈拱:全草配伍治月经过多《德傣药》。

【僳僳药】年达纳:全草配伍治月经过多《德傣药》。尼阿恰贝:根治鼻衄,月经过多,产后出血;种子治麻疹,水豆,百日咳,脱肛,浮肿;全草兼具根与种子之功用《怒江药》。

【基诺族】扯卡尼休:全草治肾结石,胆结石《基诺药》。车克呐舍体:全草治疗肾结石,胆结石,妇女血崩,月经不调。

查看全部

薹草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浆果薹草,又名红果薹,为莎草科薹草属下的一个植物种。…
  • 翼果薹草是莎草科植物,生长于草甸及水边湿地。喜光,耐寒,耐水湿,适应性强。根状茎短,…
  • 十字薹草,是莎草科植物,根状茎粗壮,木质,具匍匐枝,须根甚密。花果期5-11月。…
  • 二形鳞薹草,是单子叶植物纲、薹草属,莎草科。根状茎短。秆丛生,高35-80厘米,锐三棱形,上部粗糙…
  • 泽苔草 Parl.)是一种多年生,沼泽草本。叶基生,略带革质,宽心形至肾形。花果期8~10月。
  • 乌拉草是莎草科薹草属秆丛生植物。乌拉草植株三棱形,坚硬,棕褐色,有光泽;叶短于或等长于秆,质硬,…
  • 异穗薹草是莎草科薹草属植物。根状茎具长的地下匍匐茎。秆高20-40厘米,三棱形,下部平滑,上部稍粗…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