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格药柃

格药柃(学名:Eurya muricata Dunn)为山茶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高2-6米,全株无毛;树皮黑褐色或灰褐色,平滑;嫩枝圆柱形,粗壮,黄绿色,小枝灰褐色或褐色,连同顶芽均无毛;顶芽长锥形。

格药柃秋冬开花,具微香,浆果为球形,密集于枝干,十分可爱,是观花观果植物。

该种在外形上和黑柃(E. macartneyi Champ.)很相似,但后者的花药不具分格,花柱3枚,离生以及叶干后下面呈红褐色等易于区别。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格药柃

别名:

刺柃(云南种子…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侧膜胎座目

亚目:

山茶亚目

科:

山茶科

亚科:

厚皮香亚科

族:

杨桐族

属:

柃木属

种:

格药柃

分类系统:

恩格勒系统,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叶革质,稍厚,长圆状椭圆形或椭圆形, 格药柃(图1) 长5.5-11.5厘米,宽2-4.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有时近阔楔形,边缘有细钝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或淡绿色,两面均无毛,中脉在上面凹下,下面隆起,侧脉9-11对,两面均不甚明显或在上面稍明显;叶柄长4-5毫米。

花1-5朵簇生叶腋,花梗长1-1.5毫米,无毛。雄花:小苞片2,近圆形,长约1毫米;萼片5,革质,近圆形,长2-2.5毫米,顶端圆而有小尖头或微凹,外面无毛,边缘有时有纤毛;花瓣5,白色,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4-5毫米;雄蕊15-22枚,花药具多分格,退化子房无毛。雌花的小苞片和萼片与雄花同;花瓣5,白色,卵状披针形,长约3毫米;子房圆球形,3室,无毛,花柱长约1.5毫米,顶端3裂。

果实圆球形,直径4-5毫米,成熟时紫黑色;种子肾圆形,稍扁,红褐色,有光泽,表面具密网纹。花期9-11月,果期次年6-8月。 [3-6]

主要变种

毛枝格药柃(变种)长毛刺柃(云南种子植物名录)

该变种和原变种的主要区别仅在于:顶芽和嫩枝被短柔毛,至少顶芽被短柔毛。花期11-12月,果期次年7-9月。

查看全部

生长环境

多生于海拔350-1300米的山坡林中或林缘灌丛中。


分布范围

格药柃(图2) 产于江苏南部(苏州、宜兴、吴县)、安徽南部(黄山、祁门、宣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中部、北部和南部(乐昌)、香港、湖北东南部(道山、武汉)、湖南东部和南部(衡山、南岳、通山)、四川中部(峨眉、万源、雅安)及贵州西北部(赤水、绥阳、遵义)等地。模式标本采自香港。

毛枝格药柃(变种)产于浙江南部(庆元、淳安)、江西中部以南(新建、泰和、广丰、武宁、宜黄、瑞金、宁都)、湖南西部和西南部(城步、黔阳、芷江、洞口、永顺、会同、沉陵、新晃、雪峰山)、四川东南部(南川、秀山)、贵州中部以北(赤水、黄平、梵净山、贵阳、江口、印江、石阡、平坝、贵平、施秉、松桃、贵筑)、及云南东南部和南部(文山、景东、双江、勐海、广南、砚山、邱北)等地;模式标本采自贵州江口。

查看全部

主要价值

格药柃冬季开花,花白色,小花密集,具微香。浆果球形、大小似珠,熟时多呈紫黑色,具光泽,密集枝干,十分可爱,为不可多得的观花、观果园林植物。

树皮含鞣质,可提取烤胶;花又是优良的蜜源。

查看全部

柃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