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兰,中药名。为兰科隔距兰属植物蜈蚣兰Cleisostoma scolopendrifolium (Makino) Garay的全草。分布于我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血之功效。主治气管炎,咯血,咳血,口腔炎,慢性鼻窦炎,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胆囊炎,肾盂肾炎,小儿惊风。
基本信息
石蜈蚣、狗牙半枝、齿牙半枝莲(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金百脚、柏子兰、白脚蜈蚣、飞天蜈蚣、蜈蚣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有脚蜈蚣《全国中草药汇编》
全草。
味微苦,性凉。
入肾、肺、膀胱经。
清热解毒,润肺止血。
气管炎,咯血,咳血,口腔炎,慢性鼻窦炎,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胆囊炎,肾盂肾炎,小儿惊风。
1、治气管炎,咯血,①(蜈蚣兰)全草15g。加冰糖炖服。②(蜈蚣草)全草、白芨、广木香各15g,紫花前胡30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治慢性副鼻窦炎,(蜈蚣兰)全草30g。水煎冲黄酒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3、治急性扁桃体炎,蜈蚣兰30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4、治胆囊炎,蜈蚣兰30g,荔枝10枚。水煎加白糖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5、治肾盂肾炎,(蜈蚣兰)鲜全草30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6、治小儿惊风,(蜈蚣兰)鲜全草15-30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内服:煎汤,15-30g。
采集加工: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多年生常绿附生草本。质硬,匍匐分枝。叶2列,革质,两侧对褶呈短剑状,长5-8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钝。花序比叶短,基部具筒状膜质短鞘,花1-2朵;花小;淡红色,单生;花梗长2-3毫米;苞片卵形;中萼片卵状长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1.5毫米,侧萼片斜卵状长圆形,比中萼片略大;花瓣长圆形,比中萼片短而窄;唇瓣3裂,侧裂片近三角形,先端钝,基部中央有1条与距内隔膜相连的高褶片;距近球形,短于萼片,距口下缘具1环乳突状毛,背壁上1个形如马蹄状的胼胝体,隔膜较低,远离胼胝体。蒴果长倒卵形,长6-7毫米。花期6-7月。
附生于岩石上和树上。
大叶隔距兰 Garay):茎直立,粗壮,长5-20厘米,连同叶鞘粗2-2.5厘米,具分枝、长而粗壮…
大序隔距兰 Garay):茎直立,扁圆柱形,伸长,达20余厘米,通常粗5-8毫米,被叶鞘所包,…
红花隔距兰 Garay):植株通常悬垂。茎细圆柱形,长达70厘米,粗3-4毫米,分枝或不分枝,…
尖喙隔距兰 Seidenf.ex Averyanov):茎伸长,近圆柱形,长20-45厘米,…
蜈蚣兰,中药名。为兰科隔距兰属植物蜈蚣兰Cleisostoma scolopendrifolium Garay的全草。分布于我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血之功效。主治气管炎,咯血,咳血,口腔炎,慢性鼻窦炎,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胆囊炎,肾盂肾炎,小儿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