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歌鸲(学名:Luscinia cyane)为鹟科歌鸲属的鸟类,俗名蓝尾巴根子、蓝靛杠、挂银牌。分布于西伯利亚、朝鲜、日本、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北京、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四川、贵州、云南、浙江、福建、广东、西藏等地,多栖息于地面以及匿于芦苇荆棘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的Daurianregion。
基本信息
鸟名。鸣禽类。别名青鸲、蓝靛缸、小琉璃、轻尾儿、蓝尾巴根子、青长脚等。在我国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繁殖,秋冬季迁徙,遍布东部全境。体长约13厘米,重约15克。雄鸟背羽及飞羽均呈蓝色,尾羽蓝色更鲜亮;胸、腹部几乎纯白;脸部呈黑斑;头、颈两侧为深蓝色。雌鸟背羽橄榄褐色,飞羽及尾羽均深褐;嘴深黑,脚和趾肉黄色。地栖鸟,活动、觅食均在地面;性胆怯,常匿窜于灌丛、芦苇和荆棘间,驰走时,尾部常作扇状上下摆动。巢筑于地凹、穴隙或草丛中。主食昆虫。体态活泼秀丽,擅长模仿昆虫鸣唱。
中等体型(14厘米)的蓝色及白色或褐色歌鸲。雄鸟上体青石蓝色,宽宽的黑色过眼纹延至颈侧和胸侧,下体白。雌鸟上体橄榄褐,喉及胸褐色并具皮黄色鳞状斑纹,腰及尾上覆羽沾蓝。亚成鸟及部分雌鸟的尾及腰具些许蓝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粉白。 蓝歌鸲属于鸣雀,以叫声动人婉转而著名,善于学习其他物种的叫声特点,属于鸣雀中的习鸣鸟,叫声特点:冬季发出生硬的低tak声;也有响亮的se-ic声。
蓝歌鸲(图3) 繁殖于东北亚;冬季迁至印度、中国南方、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黑龙江。迁徙经华中至西南及华南越冬。亚种bochaiensis迁徙时经华东和东南至华南越冬。季节性常见于高至海拔1800米的森林。
中国分布: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博克图),黑龙江(小兴安岭,中部帽儿山),吉林(长白山),北京(百花山),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山西,陕西(南部),宁夏,甘肃(东南部),四川(东部),贵州,云南(西部,南部,东南部),浙江,福建,广东(珠江口),西藏(南部)。 蓝歌鸲(图4)
世界分布:西伯利亚(东部,东南部),朝鲜,日本,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缅甸。
栖于密林的地面或近地面处。
雄鸟上体和两翅内侧覆羽铅蓝色;飞羽暗棕褐,表面稍沾蓝,外侧具淡色羽缘;尾羽黑褐渲染蓝色;眼先和颊黑色;颊部向后沿颈侧有一条纹延伸至胸侧;耳羽近黑色;下体自颏至尾下覆羽纯白色,羽基黑色;两胁和覆腿羽淡褐色且缀以蓝色和灰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两翅褐色;尾羽黑褐沾蓝。体长约125mm,体重约13g。栖息于灌木林及草丛,常见在地面活动。营巢于林下树丛中,每窝产卵5—6枚,卵呈玉蓝色,大小约为19×14mm,孵化期为12—13天。以昆虫为主要食物,比较常见的种类。本种有2个亚种,国内均有分布。(1)指名亚种L. c. cyane (Pallas).上体铅蓝色。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2)东南亚种L.c. bochaiensis Shulpin.上体暗蓝色。分布于浙江、福建。
蓝歌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简称《野生动物保护法》),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栗腹歌鸲是鹟科、歌鸲属小型鸟类,体长12-14厘米。雄鸟前额和头侧黑色,…
白喉短翅鸫是鹟科、短翅鸫属小型鸟类,体长12-13厘米。上体锈褐或橄榄褐色,眼上方有1-2枚白羽,…
嘲鸫科属于一种鸟纲动物,已经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多分布于北美地区。
鹊鸲是雀形目、鹟科、鹊鸲属鸟类。体长约21厘米,体重31-42克。觅食时常摆尾,不分四季晨昏,…
红点颏:是鸟纲、鹟科的鸣禽。又名西伯利亚歌鸲。体长14-17厘米,体重16-27克。…
红胁蓝尾鸲俗名:蓝点冈子、蓝尾巴根子、蓝尾杰、蓝尾欧鸲。体型略小而喉白的鸲。…
岛鸫是鸫科、鸫属中型鸟类。雄性头部和脸完全是浅灰色或浅棕褐色。…
蓝大翅鸲是鹟科、大翅鸲属小型鸟类,体长19-21厘米。两翅尖长。雄鸟通体鲜紫蓝色具金属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