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斑背燕尾

斑背燕尾(学名:Enicurus maculatus)体长25-27厘米,雌雄成鸟大体同色,只是雄鸟黑色或黑褐色部分在雌较多褐色。尾羽较长,呈深叉状。嘴直而壮,嘴须发达;第1枚初级飞羽大约为第2枚初级飞羽长度的一半;尾比翅长,外侧第二对和第三对尾羽最长,最外侧两对尾羽通常为白色,最外侧一对尾羽比邻近的一对外侧尾羽短;跗蹠长而纤细,色甚浅淡。栖息于海拔800-2000米间的地带,较其他燕尾更喜山区;常见于多岩石的小溪流。多成对活动。主要以水生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分布于中国福建、四川、云南、西藏,南疆诸邻国。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斑背燕尾

别名:

东方花尾燕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雀形目

科:

鸫科

属:

燕尾属

种:

斑背燕尾

亚种:


外形特征

斑背燕尾,额至前头顶白色,头顶黑褐色,其羽端黑色;眼先、颈、背和两肩黑色;后颈下部贯以一道白色缀黑的横带,后领巾状;两肩及背部杂以白色小形圆斑;翅黑褐色,大覆羽端部及次级飞羽基部白色,次级飞羽外翈狭缘以白端;腰和尾上覆羽纯白;尾羽黑色,羽基和羽端均白,最外侧两对尾羽纯白;颏至胸部黑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

雌雄成鸟大体同色,只是雄鸟黑色或黑褐色部分在雌较多褐色。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跗蹠、趾和爪肉色。

大小量度:体重♂37-48g,♀36-46g;体长♂232-265mm,♀220-254mm;嘴峰♂17-22mm,♀18-21mm;翅♂98-114mm,♀95-104mm;尾♂121-146mm,♀122-136mm;跗蹠♂27-30mm,♀27-30mm。

(注:♂雄性;♀雌性)

查看全部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海拔800-2000米间的地带,常出没于林区溪边和河流旁。较其他燕尾更喜山区;常见于多岩石的小溪流。多成对活动。也见停息在沿溪的树丛间或村寨中的水沟边。飞行时发出沙哑的kree或tseek声甚似紫啸鸫。停歇或飞行时也发出刺耳的尖声cheek-chik-chick-chick-chik。

食物以水生昆虫为主,有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等昆虫碎片,还有蝗虫、蚱蜢、蚂蚁、蝇蛆、蜘蛛,及昆虫的幼虫等残块,仅食少量的植物性食物。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斑背燕尾分布图 分布于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越南。


繁殖方式

营巢于急流附近的岩隙间。巢很隐蔽,不易发现。每窝产卵4枚。巢用苔藓、短根编织而成,内垫枯叶。也筑在村寨中住房后的水沟坎壁的土洞中,土洞上边以天然岩块为檐,周围密生蕨叶和野草。巢呈浅盘状,由苔藓和细干草铺垫而成;卵为卵圆形,污白色,上布红褐色斑点;卵4枚,孵卵全由雌鸟担任,雌雄鸟共同育雏。晚上雌鸟与雏鸟同在巢中,雄鸟则在附近的小树上歇息。


亚种分化

序号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斑背燕尾华南亚种

Enicurus maculatus bacatus

2.

斑背燕尾云南亚种

Enicurus maculatus guttatus

3.

斑背燕尾指名亚种

Enicurus maculatus maculatus

4.

斑背燕尾越南亚种

Enicurus maculatus robinsoni

查看全部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鸟纲——低危(LC)。

燕尾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白额燕尾是雀形目鸫科燕尾属鸟类,又叫水鸦雀、白冠燕尾、黑背燕尾。前额至头顶具白斑,…
  • 红喉姬鹟小型鸟类,体长11~13厘米。雄鸟上体灰黄褐色,眼先、眼周白色,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黑褐色,…
  • 棕尾褐鹟:体重9-16克;体长109-122毫米,是一种体型略小的红褐色鹟。眼圈皮黄,喉块白,…
  • 栗头地莺:小型鸣禽。体长约10厘米。体型纤细,是中国体型最小的鸟类之一;喙细尖,…
  • 蓝点颏亦称“蓝喉歌鸲”,通称蓝靛颏儿。身体大小和麻雀相似,体长12-13厘米,体重17-18克。…
  • 栗腹歌鸲是鹟科、歌鸲属小型鸟类,体长12-14厘米。雄鸟前额和头侧黑色,…
  • 白腹短翅鸲是鹟科、短翅鸲属小型鸟类,体长16-19厘米。翅短,尾长、呈凸状。…
  • 北红尾鸲是雀形目鸫亚科红尾鸲属的一种鸟类。北红尾鸲体长13—15厘米。雄鸟头顶至背石板灰色,…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