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穗雀稗(学名:Paspalum paspaloides (Michx.) Scribn.)是禾本科,雀稗属多年生。匍匐茎横走、粗壮,长可达1米,节生柔毛。叶鞘短于节间,叶舌无毛;叶片披针形,总状花序,穗倒卵状长圆形,疏生微柔毛;第一颖退化或微小;第二颖贴生柔毛,5-9月开花结果。
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中国江苏、台湾、湖北、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有分布;生长在田边路旁。
双穗雀稗作为优良牧草引种,但在局部地区造成作物减产的恶性杂草。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基本信息
多年生。匍匐茎横走、粗壮,长达1米,向上直立部分高20-40厘米,节生柔毛。叶鞘短于节间,背部具脊,边缘或上部被柔毛;叶舌长2-3毫米,无毛;叶片披针形,长5-15厘米,宽3-7毫米,无毛。
总状花序2枚对连,长2-6厘米;穗轴宽1.5-2毫米;小穗倒卵状长圆形,长约3毫米,顶端尖,疏生微柔毛;第一颖退化或微小;第二颖贴生柔毛,具明显的中脉;第一外稃具3-5脉,通常无毛,顶端尖;第二外稃草质,等长于小穗,黄绿色,顶端尖,被毛。染色体2n=40(Brown,1948),48(Burton, 1942),60(Gupta et al.,1974)。花果期5-9月。
属禾本科多年生杂草。在华东地区多用它与其他草种混合栽种于低洼湿地或排水略差之处,当其他草种失利时,此草因性喜湿可取而代之。该植物在上海多分布在原属水稻栽种地区的湿生地,现虽开发建成居住区或工厂,以及高尔夫球场,但该草仍留在原地,常成单一的群落。生长势很强,很难消除。是叶蝉、飞虱的越冬寄主。
产江苏、台湾、湖北、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生于田边路旁,曾作一优良牧草引种,但在局部地区为造成作物减产的恶性杂草。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
主要以根茎和匍匐茎繁殖,种子也能作远途传播。匍匐茎实心,长可达5—6米,直径2—4毫米,常具30—40节,水肥充足的土壤中可达70-80节,每节有1-3个芽,节节都能生根,每个芽都可以长成新枝,繁殖竞争力极强,蔓延甚速。于4月初匍匐茎芽萌发,6—8月生长最快,并产生大量分枝。
(1)休眠与萌发 种子 双穗雀稗虽能大量开花结实,但绝大多数种子不充实,仅有部分较饱满,休眠期长,出苗率低。 分枝繁殖 双穗雀稗地上地下的茎上均有节,上下节上均可产生芽,发育成新株。以地下茎上的芽越冬,出芽开始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中旬,发生深度较浅,湿度高时,发芽深度在1厘米左右;湿度较低时,出芽深度可达2~3厘米。出芽后茎在地表及浅土中匍匐生长,由节生根,分枝繁殖,茎切断后,节上很快生根,再生力极强。 (2)营养生长 双穗雀稗适应性极强,耐旱、耐湿、耐遮阴,田埂、沟边、旱田、水田都能生长。4~8月为旺盛生长期。 (3)开花结实 双穗雀稗花期较长,从6月下旬直至10月,但结实较少。分布与危害 双穗雀稗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喜湿润,耐干旱,在沟边、田边及低湿旱田均有危害 。
防治方法:
1、黑麦草、早熟禾高羊茅等冷季型草坪成坪出现该草,使用坪安2号—消禾,每660平方米80-100ml,兑水25-30公斤,进行茎叶喷雾。
2、马尼拉、狗牙根草坪出现该草,使用坪安4号-金百秀,每660平方米12-16克,兑水25-30公斤,进行茎叶喷雾。
3、三叶草、马蹄金、葱兰麦冬草坪出现该草,使用坪安14号—大杀禾,每660平方米50-60ml,兑水25-30公斤,进行茎叶喷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