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大林羚

大林羚(学名:Tragelaphus oryx):体长200-280厘米,尾长50-90厘米;体重300-942千克。皮毛呈褐色或黄褐色,上面有一些垂直的白色条纹。雄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脖子和肩膀上的颜色略带蓝灰色,而一道短而深的鬃毛从脖子的后部向下延伸。也有一些两侧有白色斑纹。雌雄都有角,角长43-66厘米,扭曲。雄羊前额的毛发很密,喉袋很大。尾尖有一簇黑色的毛发。

大林羚的栖息地主要是林地和稀树草原,从沿海平原至山区,从半沙漠到降雨量相对较高的地区。通常组成25-60只的松散和流动的牧群,偶尔可聚集超过1000只。植食性,以树叶、灌木、草、水果和种子为食。分布于非洲南部、中部和东部,从南非北部至刚果民主共和国和肯尼亚。

大林羚曾经归属于大羚羊属(Taurotragus),2013年划分至林羚属(Tragelaphus)。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大林羚

别名:

大羚羊、旋角大…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哺乳纲

亚纲:

真兽亚纲

目:

偶蹄目

科:

牛科

亚科:

牛亚科

族:

薮羚族

属:

林羚属

种:

大林羚

亚种:

无亚种

英文名称:


大林羚形态特征

大林羚头体长200-280厘米,尾长50-90厘米;雄性体重400-942千克,雌性体重300-600千克。是体型与德氏大林羚相近的最大的羚羊之一。它们的皮毛呈褐色或黄褐色,上面有一些垂直的白色条纹。雄性较为深一些。雄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脖子和肩膀上的颜色略带蓝灰色,而一道短而深的鬃毛从脖子的后部向下延伸。也有一些两侧有白色斑纹。皮毛上经常挂有一片露珠,被认为是一种适应高温分解的方法。

雌雄都有角,角长43-66厘米。沉重的角被拧成瓶塞状,从根部到角尖都有轻微的扭曲。雄性的角比雌性的角更结实,有更明显的脊。雄羊前额的毛发很密,喉袋很大。成年雄性的大林羚可以通过喉部下面的松弛皮肤和额头上长而粗糙的黑毛来识别。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特征分别变得更明显和更粗犷。大林羚有相对较小的尖嘴和小而狭窄的耳朵,长尾巴的尾尖有一簇黑色的毛发。当大林羚在它的栖息地四处游荡时,可以听到一种独特的敲击声,这一不寻常和独特的声音被认为是两个半蹄在抬起时碰撞在一起的结果,或者是腿部骨头移动发出的声响的结果。

查看全部

大林羚栖息环境

大林羚的栖息地主要是林地和稀树草原,从沿海平原至山区,从半沙漠到降雨量相对较高的地区。


大林羚生活习性

是一种社会性物种,通常组成25-60只的松散和流动的牧群,偶尔可聚集超过1000只,特别是在雨季期间。成年雄性通常形成羚群,成年雌性亦如此,年轻的大林羚雌性在育雏群中聚集。在这些羚群中,存在一个等级制度,它决定了接受雌性和喂养场所等食物的访问权限。雄性不是领地性的,但会对接受交配的雌性产生占有欲。

植食性,树叶和灌木及草是主要食物,也会消耗水果和种子,并且会在地上挖掘块茎、根和鳞茎。适应非洲许多地区的干旱条件,只要有足够量的多汁和富含水分的食物为食。它们进行长距离的周期性迁移。在有水源处它们常饮水,但缺水时也可长期不饮水而从树叶、根茎等食物中获得足量的水分。大林羚只要有汁叶就能够在无水的地区存活。这就是为什么大林羚虽然在白天和夜晚活跃,但最常见的是在夜间,此时能够采集到植被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提供含水量较高的食物。大林羚还可以通过让白天的体温升高来保存它体内珍贵的水分,从而减少出汗的需要。随着太阳落下,身体的热量会散发到较冷的夜间空气中。

查看全部

大林羚分布范围

原产地:安哥拉、博茨瓦纳、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莱索托、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卢旺达、南非、南苏丹、斯威士兰、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区域灭绝:布隆迪。

大林羚分布图

查看全部

大林羚繁殖方式

大林羚的繁殖方式是一雄多雌,优势雄性与多个雌性交配。虽然交配和分娩可能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发生,但是在降雨期间交配最为常见,在一些地区,有明显的繁殖季节。例如在赞比亚,幼仔出生于7-8月。妊娠期持续8.5-9个月,一般在干旱季节结束时出生高峰。每胎只产一只。雄性幼仔体重在28-35千克之间,而雌性幼仔体重在23-31千克之间。在生命的头两周内仍然隐藏在灌丛和高草植物中,小羚羊躺在隐藏处,而不是留在母亲身边。由于大林羚的乳汁富含营养,所以小羚羊生长迅速,6个月后断奶,它们很快加入了一个小羚羊托管群。3年左右性成熟。最长使用寿命为25年。年青的羚羊经常与同龄羚羊聚群交往。


大林羚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分化。


大林羚种群现状

过度捕猎是大林羚面临的最大威胁,导致其它们从许多地区消失。 然而,这种羚羊仍然广泛分布,并在许多保护区生存,因此尚未被视为濒临灭绝的物种。

大林羚全部生活在保护区的范围内,例如赞比亚卡夫埃国家公园,纳米比亚埃托沙国家公园,以及世界遗产地南非开普省花卉保护区。 在一些国家,如马拉维,大林羚完全局限于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 因此,这些地区的持续保护对大林羚未来的生存至关重要。

查看全部

大林羚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牛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盘羊:雄性肩高可达120厘米,体重可达200千克。雄性的弯角粗大,长达1米以上,向下扭曲呈螺旋状,…
  • 豚鹿也叫芦蒿鹿,体形中等,但较为粗壮,四肢较短,显得矮胖,臀部钝圆且较低,姿态象猪,因而得名。雄性…
  • 梅花鹿是一种中小型鹿,体长125至145厘米,尾长12至13厘米,肩高70至95厘米,…
  • 麋鹿是鹿科、麋鹿属唯一的鹿类动物。因为它头脸狭长像马、角像鹿又与其它鹿略有不同、蹄子宽大像牛、尾细长像驴,因此又名四不像。它的角形独特,形状与其它鹿的犄角正好相反,前杈再分小杈,而后杈几乎不分叉。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非常显著。四肢粗壮,主蹄宽大、多肉,有很发达的悬蹄,行走时带有响亮的磕碰声。麋鹿喜好沼泽湿地生境,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夏季求偶发情,比其它大多数鹿类都早一个季度。麋鹿曾广布于东亚地区,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最后的麋鹿种群残存于长江中下游湿地。元朝时,为了供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到19世纪时,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在西方发现后不久被八国联军捕捉并从此在中国消失。直到1898年被英国购买并繁殖到255头
  • 毛冠鹿是偶蹄目鹿科毛冠鹿属哺乳动物。耳外基部有长毛;上犬齿长大,稍向下弯,露出唇外;眼小;毛粗糙。…
  • 野猪又称山猪,猪属动物。野猪分为欧洲野猪和亚洲野猪,在全世界有27个亚种,亚种间和亚种内核型都有一…
  • 狍是鹿科、狍属的一种动物。体长约1.2米,体重约30千克,有着细长颈部及大眼睛,大耳朵。无獠牙,…
  • 非洲野水牛:共有5个亚种。头体长2.1-3.4米,身高1-1.7米,体重300-900千克。胸膛宽…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