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石松,为石松科石子藤石松,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长可达4m。主茎下部有叶疏生,叶钻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膜质,灰白色,向上的叶较小,绿色,厚革质,有早落的膜质尖尾。植物的全草可供药用,《四川中药志》:能舒筋活血。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筋骨疼痛,月经不调及脚转筋。
基本信息
大型土生植物。地下茎长而匍匐。地上主茎木质藤状,伸长攀援达数米,圆柱形,直径约2毫米,具疏叶;叶螺旋状排列,贴生,卵状披针形至钻形,长1.5-3.0毫米,宽约0.5毫米,基部突出,弧形,无柄,先端渐尖,具1膜质,长2-5毫米的长芒或芒脱落。不育枝柔软,黄绿色,圆柱状,枝连叶宽约4毫米,多回不等位二叉分枝;叶螺旋状排列,但叶基扭曲使小枝呈扁平状,密生,上斜,钻状,上弯,长2-3毫米,宽约0.5毫米,基部下延,无柄,先端渐尖,具长芒,边缘全缘,背部弧形,腹部有凹槽,无光泽,中脉不明显,草质。能育枝柔软,红棕色,小枝扁平,多回二叉分枝;叶螺旋状排列,稀疏,贴生,鳞片状,长约0.8毫米,宽约0.3毫米,基部下延,无柄,先端渐尖,具芒,边缘全缘;苞片形同主茎,仅略小;孢子囊穗每6-26个一组生于多回二叉分枝的孢子枝顶端,排列成圆锥形,具直立的总柄和小柄,弯曲,长1-4厘米,直径2-3毫米,红棕色;孢子叶阔卵形,覆瓦状排列,长2-3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急尖,具膜质长芒,边缘具不规则钝齿,厚膜质;孢子囊生于孢子叶腋,内藏,圆肾形,黄色。
藤石松(图2)
生于海拔100-3100米的林下、林缘、灌丛下或沟边。
产于华东、华南、华中及西南大部分省区。亚洲其他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藤石松(图1) 有分布。
藤石松(图3)
中药名:舒筋草
考证:出自《四川中药志》
药材基原:为石松科植物藤石松Lycopodiastrum casuarinoides (Spring) Holub ex Dixit的全草。
性味功效:温;微甜;无毒。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明目;解毒。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