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短趾雕

短趾雕(学名:Circaetus gallicus):体长62-70厘米,体重1.2 - 2.3千克。它们的颔、颈和胸部上方呈浅棕色。头部浑圆像猫头鹰般,眼睛呈鲜黄色。身体沉重,上体灰褐,下体白而具深色纵纹,喉及胸单一褐色,腹部具不明显的横斑,尾具不明显的宽阔横斑。虹膜黄色;嘴黑色;蜡膜灰色;脚偏绿。

短趾雕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有稀疏树木的开阔地区。冬季通常无声,偶作哀怨的咪咪叫声。是一种以蛇为主要食物的大型猛禽。其次为蜥蜴类、蛙类以及小型鸟类,偶亦捕食小型啮齿动物如野兔、野鼠等,也吃腐肉。繁殖期为4-6月,每窝通常产卵1枚,偶尔2枚。分布于非洲、古北界、印度、中国北部及小巽他群岛。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短趾雕

别名:

短趾蛇雕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隼形目

科:

鹰科

亚科:

蛇雕亚科

属:

短趾雕属

种:

短趾雕

亚种:

亚种

形态特征

短趾雕是大型猛禽,体长为62-70厘米,嘴峰4.0-4.3厘米,翼展17-20厘米,尾25.2-28.8厘米;雄鸟体重1.2-2千克,雌鸟体重1.3-2.3千克。是一种与白腹海雕、白腹隼雕、鹗等相似,但喉部、胸部沙褐色,具锈色纵纹,腹部具沙褐色横斑;尾羽较长的食蛇雕。该物种可以与同属相似的西非短趾雕和黑胸短趾雕区分开来,在地面可从它们白色的翅膀内侧及灰棕色的下身辨认出它们。

上体沙褐色或灰褐色,头较圆,眼较大,头顶后颈和上背具较长的披针形羽毛和黑褐色羽轴纹,眼先、额、颊、眉纹和眼下白色。最长的肩羽暗褐色,尾灰褐色,具白色尖端和3道黑色横斑,其中亚端黑色横斑最宽。内侧次覆羽淡灰褐色,内翈基部白色,外侧次覆羽暗褐色;初级飞羽黑褐色,内翈基部白色,次级飞羽内翈羽缘白色,具不清晰的黑色横斑。颏、喉和上胸土褐色,具黑色羽轴纹的白色羽基,其余下体白色,具淡褐色横斑,有时腹中部无横斑或横斑不明显。雄雕和雌雕外观相似,但雌雕更重,尾巴稍长。

幼鸟与成鸟大体相似,但上体较淡,头和颈呈白色,具具淡灰色和暗色轴羽纹。下体白色,缀有皮黄色;颏、喉和胸具褐色羽轴纹、两胁和腹具黄褐色斑点。

虹膜黄色或亮橙黄色,嘴淡蓝灰色,尖端较暗,蜡膜白色或淡浅灰色,脚和趾灰色。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短趾雕栖息於各种环境,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有稀疏树木的开阔地区,也出现于干旱草原、山坡、沼泽平原、海岸、沙丘以及荒漠和半荒漠地区。通常喜欢混合林和杂木林作为栖息地,这种开放区域和树木覆盖的生态环境有丰富的爬行动物可以猎取,也便于短趾雕筑巢。


生活习性

短趾雕在中国各地均极罕见, 其中新疆为繁殖鸟,甘肃为冬候鸟,北京、辽宁、河北为偶见旅鸟,陕西在20世纪60年代曾有发现,但后来就再也没有新的报道。迁到繁殖地的时间在4月初至4月中旬,离开繁殖地的时间在10-11月。

常单独活动。多见在空中翱翔和滑翔,滑翔时两翅平伸。觅食方式主要通过长时间地在空中翱翔搜索,发现后则突然降下捕捉。需要在树上筑巢。

短趾雕也叫短趾蛇鹰,正如它的名字,主要以蛇为食物,蛇长可达150厘米或更长,先吃蛇头,通常可以吃完。这些蛇类有一些是有毒物种,但大多数是无毒的。食谱中也有其他爬行动物,特别是蜥蜴,偶尔吃两栖动物、小型哺乳动物(如野兔、野鼠)、鸟类或无脊椎动物,也吃腐肉。大多数狩猎发生在空旷的地方。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原产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巴林、孟加拉国、白俄罗斯、贝宁、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吉布提、埃及、爱沙尼亚、埃塞俄比亚、法国、冈比亚、格鲁吉亚、加纳、直布罗陀、希腊、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立陶宛、马其顿共和国、马里、毛里塔尼亚、摩尔多瓦、黑山、摩洛哥、缅甸、尼泊尔、尼日尔、尼日利亚、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中亚和欧洲部分)、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索马里、南苏丹、西班牙、苏丹、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东帝汶、多哥、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撒哈拉沙漠西部、也门、赞比亚。

游荡:奥地利、比利时、不丹、柬埔寨、塞浦路斯、丹麦、芬兰、德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莱索托、卢森堡、马来西亚、马耳他、蒙古、荷兰、挪威、塞拉利昂、瑞典、英国。

短趾雕分布图

繁殖于新疆西北部天山,可能在中国中北区也有繁殖。罕见候鸟记录分散于中国北方各地,包括北京、河北、辽宁、四川、陕西、甘肃和新疆。西藏东南部有分布。

查看全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4-6月。多营巢于林缘地区,置巢于树顶部枝杈上,一般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15米,偶尔在悬崖上营巢。巢由枯树枝构成,大小为外径68-136厘米,内径35-55厘米,高60-100厘米。如果没有干扰,巢可以连续多年使用。每窝通常产卵1枚,偶尔2枚,卵的颜色为白色,大小6.7-8.0×5.0-6.4厘米。主要由雌鸟孵卵。孵化期47天。雏鸟为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喂养大约70-75天后才能离巢。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级保护动物。

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迫害,该物种在北欧从19世纪至20世纪遭受显著下降(Snow and Perrins 1998,Ferguson-Lees and Christie 2001)。在欧洲,农业开垦和土地利用的变化降低了短趾雕适宜狩猎的栖息地的范围。此外,增加植物栽培和树篱破坏,农药使用和遗弃传统农田以及随后的造林,蛇种数量减少。欧洲的森林火灾和道路建设造成的栖息地碎片化。在马耳他仍然遭受枪击(del Hoyo et al 1994)。 巢穴破坏和电力线造成的威胁(Tucker和Heath 1994)。该物种也非常容易受潜在风能开发的影响(Strix 2012)。 在西非范围内,该物种易受通过木材采伐和过度放牧以及接触杀虫剂而导致的栖息地退化(Thiollay 2007年)。

查看全部

鹰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兀鹫,国产动画《天行九歌》中的原创男性角色。韩国大将军姬无夜私人杀手组织“夜幕”中“百鸟”的高手,…
  • 林雕:为隼形目鹰科的鸟类,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长67-81厘米,翼展164-178厘米,…
  • 鵟是鹰科鵟属28种猛禽的通称。代表性物种普通鵟,体色变化比较大,上体主要为暗褐色,…
  • 黑冠鹃隼为鹰科、鹃隼属的鸟类,是一种中小型猛禽,体长30-33厘米,体重178-217克。…
  • 猛雕又名战雕、军雕。赞比亚国鸟。是一种原产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型雕。是非洲最大的雕。…
  • 秃鹫是美国漫威漫画旗下超级反派,初次登场于《神奇蜘蛛侠》第2期,由斯坦·李和史蒂夫·迪特科联合创造。…
  • 短趾雕:体长62-70厘米,体重1.2-2.3千克。它们的颔、颈和胸部上方呈浅棕色。…
  • 胡兀鹫是隼形目鹰科胡兀鹫属鸟类,别名大胡子鹫、胡子雕、髭兀鹫、胡秃鹫。…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