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领岩鹨

领岩鹨(学名:Prunella collaris)是鸟纲雀形目岩鹨科岩鹨属的鸟类,俗名岩鹨、大麻雀、红腰岩鹨。该种鸟类体长18厘米,似麻雀但稍大。嘴细尖,嘴基较宽,而在嘴长的中间部位有一明显的紧缩,这是该种鸟类特异之处;鼻孔大而斜向,并有皮膜盖着;嘴须少而柔软;前额羽稍松散,并不彼此紧贴覆盖;尾为方尾或稍凹;跗蹠前缘具盾状鳞。领岩鹨为高山鸟,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太平洋诸岛,主要栖息于2200米到3100米的高山。领岩鹨种下属有6个亚种。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领岩鹨

别名:

岩鹨、大麻雀、…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雀形目

科:

岩鹨科

属:

岩鹨属

种:

领岩鹨

亚种:

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无危 标准

形态特征

领岩鹨体长18厘米,似麻雀但稍大。

领岩鹨头部为灰褐色,腰部栗色,尾羽为黑褐色,有较淡的淡黄褐色边缘;中央尾羽有很宽的栗色端缘,外侧尾羽的末端有白色缘斑,颏和喉灰白色,羽毛近端处有“V”字形灰色和黑色相间的横斑;上腹及两肋栗色,各羽有较宽的白色边缘;下腹淡黄褐,各羽有暗色横斑;尾下复羽的基部灰色,次端为黑粟色,末端为白色。幼鸟整个下体褐灰色,有淡黑色条坟,嘴裂为显著的橙红色。

体重:♂18~19克,♀14~18克;体长:♂148~164毫米,♀126~144毫米;嘴峰:♂10~11毫米,♀10~12毫米;翅:♂73~78毫米,♀72~77毫米;尾:♂66~73毫米,♀61~67毫米;跗蹠:♂19~20毫米,♀19~21毫米。

(注:♂代表雄性;♀代表雌性)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领岩鹨 领岩鹨为高山鸟,栖息于2200米到3100米左右的高山针叶林带及多岩地带或灌木丛中,冬天下降至溪谷中栖息。该种鸟类常在岩石附近及灌木丛中寻食。


生活习性

领岩鹨 领岩鹨除繁殖期成对或单独活动外,其他季节多呈家族群或小群活动。领岩鹨性活泼而机警,在地面上活动和觅食,当人接近时,则立刻起飞,飞不多远又落入灌丛或杂草丛中。领岩鹨主要以甲虫、蚂蚁等昆虫为食,也吃蜗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种子与草子等植物性食物。在高山、荒漠和林间居民点的篱棚附近常能听到其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在灌木丛中或冬天的雪地上跳跃,常由一个岩石上飞向另一个岩石。领岩鹨性较羞怯,见人常藏匿在灌木丛中。鸣声除平常飞翔时发出的高声外,还有一种多变化的婉转动听的鸣声。

领岩鹨在中国主要为留鸟。在东北西北部额尔古纳河繁殖的种群或许为夏候鸟,但在何处越冬尚不清楚。冬季罕见于甘肃西北部武威。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分布范围 领岩鹨分布于欧亚大陆包括整个欧洲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


繁殖方式

繁殖时期约在6~7月间。巢置在多岩山地的岩石下及岩隙间,以禾本科的穗、枯茎、枯叶、细草根、细技及苔藓等制成,为碗形,铺有残羽、兽毛或纤维状细茎等。卵每产3~4枚,青色,孵化大约15日而出雏、雌雄共同育雏。


亚种分化

亚种名称

拉丁学名

分布范围

命名者及年份

领岩鹨东北亚种

Prunella collaris erythropygia

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东北、河北、陕西、四川、甘肃、山西、山东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北京和张家口之间。

Swinhoe,1870

领岩鹨台湾亚种

Prunella collaris fennelli

是台湾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台湾本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中部山地。

Deignan,1964

领岩鹨西南亚种

Prunella collaris nipalensis

分布于尼泊尔、锡金、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四川、陕西、甘肃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Blyth,1843

领岩鹨新疆亚种

Prunella collaris rufilata

分布于阿富汗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土耳其斯坦。

Severtzov,1879

领岩鹨青海亚种

Prunella collaris tibetana

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青海、甘肃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西部。

Bianchi,1904

领岩鹨藏西亚种

Prunella collaris whymperi

分布于喜马拉雅、印度以及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Stuart Baker,1915

查看全部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领岩鹨 领岩鹨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

查看全部

人工养殖

领岩鹨野生成鸟不易驯熟,长时期饲养才能小声鸣叫,故一般只饲养当年幼鸟,第二年换羽后方能驯熟、大声鸣啭。

领岩鹨 黄雀笼或山雀笼最合适,封闭笼底(死底)上铺布笼垫。

领岩鹨容易饲养,管理简单。除保证常备料清洁、充足外,每隔日换一次饮水,每周清刷一次鸟笼及罐、栖杠即可。水浴视鸟的需求,如鸟自行沾水罐中水洗浴时,则供给浴水。领岩鹨耐寒,冬季无需保温。不必遛鸟,只需挂高处就能起兴。

领岩鹨由于外形,羽色常被养鸟者误认为是“眉子”,饲养方法也照搬,按食谷鸟饲养,很少能养到“大叫”。因为岩在自然界主食昆虫,而不象眉子主食植物种子。

饲养领岩鹨喂鸡蛋(占20%)小米或蛋黄搓鸡料面,每隔两天喂少量昆虫幼虫和青菜叶,它能生活得很好。

查看全部

雀形目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