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兰(学名:Renanthera coccinea Lour.):茎攀援,粗壮,质地坚硬,圆柱形,长1米以上,粗约1.5厘米,通常不分枝。叶二列,斜立或近水平伸展,舌形或长圆形。花序与叶对生,常3-4个,粗壮而坚硬,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疏生多数花;花火红色,开展;花瓣相似于中萼片而较小,先端近圆形,边缘内侧具桔黄色斑点;唇瓣3裂。花期4-6月。
生境为海拔达1400米,攀援于沟边林缘、疏林中树干上和岩石上。分布于中国海南和广西、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
基本信息
火焰兰茎攀援,粗壮,质地坚硬,圆柱形,长1米以上,粗约1.5厘米,通常不分枝,节间长3-4厘米。叶二列,斜立或近水平伸展,舌形或长圆形,长7-8厘米,宽1.5-3.3厘米,先端稍不等侧2圆裂,基部抱茎并且下延为抱茎的鞘。
花序与叶对生,常3-4个,粗壮而坚硬,基部具3-4枚短鞘,长达1米,常具数个分枝,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疏生多数花;花苞片小,宽卵状三角形,长约3毫米,先端锐尖;花梗和子房长2.5-3厘米;花火红色,开展;中萼片狭匙形,长2-3厘米,宽4.5-6毫米,先端钝,具4条主脉,边缘稍波状并且其内面具橘黄色斑点;侧萼片长圆形,长2.5-3.5厘米,宽0.8-1.2厘米,先端钝,具5条主脉,基部收狭为爪,边缘明显波状。
花瓣相似于中萼片而较小,先端近圆形,边缘内侧具桔黄色斑点;唇瓣3裂;侧裂片直立,不高出蕊柱,近半圆形或方形,长约3毫米,宽4毫米,先端近圆形,基部具一对肉质、全缘的半圆形胼胝体;中裂片卵形,长5毫米,宽2.5毫米,先端锐尖,从中部下弯;距圆锥形,长约4毫米;蕊柱近圆柱形,长约5毫米;药帽半球形,前端稍伸长而收狭,先端截形而宽宽凹缺;粘盘柄长约2毫米,中部多少曲膝状。花期4-6月。
海拔达1400米,攀援于沟边林缘、疏林中树干上和岩石上。产中国海南(三亚市、陵水、保亭、乐东、儋县、琼中)、广西(资源),分布于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模式标本采自越南。
在开花后或春、秋进行,将成株自然萌生的新芽 或母株去顶后长出的新芽用刀切下,另行栽植即可;或将带有3条以上气生根的茎上部剪下,另植于新盆。
余下的茎部过一段时间后会长出新芽,新芽长长后可作扦插材料。扦插宜在春、秋两季或花后进行。
温度:喜高温环境,生长适宜温度为18~35℃。不耐 寒,冬季需在中温或高温温室中越冬,在保持适宜温度条件下, 植株无休眠期。
光照:是兰花中较为喜光的种类,需较强的光照。但附 生于树上时不能接受强烈阳光的曝晒,否则叶片会发黄。
浇水:无休眠期,在整个生长期间都喜较充足的水。应 充分供给水分,以保持盆土的湿润。
环境湿度:喜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应经常喷洒叶面 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70%〜80%,否则会影响植株的生长。
施肥:种植时需注意施用基肥,并在生长季每半月追施1次肥料。近开花时要注意增施磷钾肥。
基质:可用蕨根、木炭、树皮块、椰壳等材料配制。
全草:用于风湿痹痛。
附方
【药 名】:火焰兰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兰科植物火焰兰的全草。
【功 效】:散瘀接骨
【主 治】:用于骨折。
【性味归经】:辛,平。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外用:适量,捣敷。
【别 名】:山观带山裙带(广西壮族语)。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
【拉丁名】:原植物火焰兰Renanthera coccinea Lour.
【考 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小花鸢尾兰是兰科鸢尾兰属植物。花果期3-6月。分布于云南西南部至东南部、福建北部和印度。生长于海拔…
黄花白及:草本植物,植株高25-55厘米。假鳞茎扁斜卵形,较大,上面具荸荠似的环带,富粘性。茎较粗壮,…
紫纹兜兰 Stein)是兰科兜兰属的地生或半附生植物。叶基生,叶片狭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
无苞杓兰:植株高8-12厘米,具细长而横走的根状茎。茎直立,较短,顶端具2枚叶。叶近对生,…
重唇石斛:茎下垂,圆柱形或有时从基部上方逐渐变粗,具少数至多数节。叶薄革质,狭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
大花斑叶兰 Hook. f.):植株高5-15厘米。根状茎伸长,茎状,匍匐,具节。茎直立,绿色,具…
小蓝万代兰:兰科,万代兰属附生草本植物。茎长可达8厘米或更长,叶多少肉质,带状斜立,花序近直立,…
云南杓兰:植株高20-37厘米,具粗短的根状茎。茎直立,无毛或在上部近节处疏被短柔毛,基部具数枚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