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栗鸮

栗鸮(学名:Phodilus badius),俗名猴面鹰。中等体型(27厘米)的红褐色鸮。其心形脸庞及时而竖起的“耳朵”与仓鸮甚似。上体红褐而具黑白点斑,下体皮黄偏粉具黑点,脸近粉色。虹膜-深色;嘴-褐色;脚-污褐色。

栗鸮属于留鸟,栖息于山地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次生林中。夜行性,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以鼠类、小鸟、蜥蜴、蛙、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为3~7月。每窝产卵3~5枚。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岛,极为罕见 。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CITES附录:Ⅱ 。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栗鸮

别名:

猴面鹰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鸮形目

科:

草鸮科

属:

栗鸮属

种:

栗鸮

亚种:

亚种

分布区域:

分布于海南、广…

形态特征

中等体型(27厘米)的红褐色鸮。其心形脸庞及时而竖起的“耳朵”与仓鸮甚似。上体红褐而具黑白点斑,下体皮黄偏粉具黑点,脸近粉色。虹膜-深色;嘴-褐色;脚-污褐色 。

栗鸮,小型鸟类,体长约29cm,体重311~360克。额、面盘、颏和喉浅葡萄红色,眼先和内侧眼缘深栗色。颈侧至胸围以一道白色而杂有褐色和栗色的项翎,后头及后颈深栗色。上背、肩和翅上内侧覆羽棕黄色而具栗色羽缘和近端黑色斑点;下背浅栗色,亦杂有黑色斑点。两翅大都棕栗色而具黑色横斑,第一枚初级飞羽外翱和小覆羽均缘以白色,第二枚初级飞羽近端处缀有3个白点,尾浅栗色,亦具多道黑色横斑。下体和覆腿羽葡萄红色。亦缀黑色斑点。上胸沾橙黄色,下腹中部及肛周羽色较浅。几近白色。翅下覆羽和腋羽浅棕色或栗色,近翼缘处有一栗色斑块。虹膜深褐色,嘴乳黄色,脚黄褐色,爪黄色,中爪内缘具栉状突。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栗鸮属于留鸟,栖息于山地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次生林中。


生活习性

白日坐姿平展,如蟆口鸱。夜行性,主要在晚上、黄昏和黎明前活动。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亦见2~3只的小群。主要以鼠类、小鸟、蜥蜴、蛙、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3~7月。营巢于树洞中。每窝产卵3~5枚。卵白色、光滑无斑,卵为椭圆形,大小为33~37mm×28~31mm,平均35~30mm,雌雄亲鸟轮流孵卵。


分布范围

栗鸮主要分布在中国广西、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岛;以及印度、 、锡金、缅甸、泰国和中南半岛。


亚种分化

全世界共有五个亚种,中国仅有华南亚种P.b.saturatus,分布于广西、云南和海南。其余四种为:P.b.parvus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P.b.badius分布于缅甸中部到马来西亚、西门达腊和爪哇;P.b.assimilis分布于斯里兰卡;P.b.arixuthus分布于奔格安岛。


保护级别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CITES附录:Ⅱ。


种群现状

中国:极为罕见 。

全球:全球种群数量未知,但在多数分布区内非常罕见,种群处于稳定趋势。

鸮形目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新疆歌鸲是雀形目鹟科歌鸲属鸟类,又名夜莺,夜歌鸲。成鸟全头顶和头侧淡棕褐色,眼先微微泛白,…
  • 斑头雁是雁形目鸭科雁属鸟类,又称白头雁、黑纹头雁。通体大都灰褐色,头和颈侧白色,…
  • 美洲蛇鹈是蛇鹈科的鸟类,具有全蹼,四趾均朝前,有蹼相连,嘴下常常有发育程度不同的喉囊。是热带内陆水鸟,…
  • 长尾鸭体长约58厘米,是中等体型的灰、黑及白色鸭,中央尾羽特长,雄鸟胸部的黑色斑块为特征。…
  • 细嘴雁:是雁属中体形大,个体重的鸟类。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
  • 潜鸟是潜鸟目潜鸟科动物的统称。潜鸟属5种:黑喉潜鸟、普通潜鸟、太平洋潜鸟、红喉潜鸟、黄嘴潜鸟。…
  • 鸸鹋,别名澳洲鸵鸟、澳大利亚鸵鸟等,是鸸鹋科鸸鹋属下的一个物种。其体型较大,体高可达1.8米,…
  • 橙胸咬鹃:全长约28厘米。雄鸟头、颈橄榄绿色,上体及中央尾羽栗色;中央尾羽具黑色端,…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