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东方角鸮

东方角鸮(学名:Otus sunia),是脊索动物门,鸟纲,鸮形目,鸱鸮科的一种鸟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CITES附录Ⅱ级。相貌十分符合公众对猫头鹰形象的印象,圆脸庞,大眼睛,还有一双直立的“耳朵”——其实那是耳孔附近生长的羽毛,据说有促进声波聚焦的功效。东方角鸮十分娇小,即使伸直脖子挺胸抬头也不过两个拳头叠起来这么高,而且浑圆的头部占了很大比例。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东方角鸮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鸮形目

科:

鸱鸮科

属:

角鸮属

种:

东方角鸮

简介

体小(19厘米)而褐色斑驳的角鹗。眼黄色,胸满布黑色条纹。分灰色型及棕色型。与领角鹗区别在于型小,眼色较浅且无浅色颈圈;与黄嘴角鹗及White- fronted Scops鹗的区别在于胸具黑色条纹,体小而灰色重。较纵纹角鸨色深而型小,条纹于下体多而上体少。虹膜一橙黄色;嘴一角质灰色;脚偏灰。

  


外形特征

体长约19cm。全身遍布花纹,胸布满黑色条纹,在肩部有一比较大浅色的膜黄色,瞳孔呈深棕色到黑色。分灰色型及棕色型。与领角鹗区别在于体型小,眼色较色颈圈;与黄喙角鹗及白额角鹗的区别在于胸具黑色条纹,体小而灰色重。较纵纹角鹗色深而体型小,条纹于下体多而上体少。喙角质灰色;脚偏灰色 。

平时它们的“耳羽”并不竖立,只有在情绪较为激动或者受到威胁的场合才会显现出怒发冲冠的样子来,这个形态也是“角鸮”这一名字的来源。东方角鸮全身遍布花纹,在肩部有一列比较大的羽毛梢部有浅色的大斑——这样就使得它们在翅膀收起的时候背上出现一 个浅色的V字。东方角鸮有两种颜色类型,一是棕红底色,一是烟灰底色。这种角鸮曾经被叫做“红角鸮”,也是缘于它们有棕红色型的个体,东方角鸮虹膜是黄颜色的,瞳孔呈深棕色到黑色,这一点可以将它们与另外几种常见的角鸮区别开来。其实它们最独特的地方还在于鸣叫声。事实上,每一种角鸮都有自己独特的叫声,而很多人认识角鸮也最先从它们的叫声开始,每年四月中旬开始,它们那种十分空灵的“Tuntun-tun”鸣声就会回荡在很多地方,每度鸣叫大约能持续5、6秒钟,稍微停顿片刻又马上开始,有时候能持续一个晚上。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次大陆、东亚、日本、中国、东南亚及菲律宾;有些至南方越冬。

常见留鸟。亚种stictonotus为中国东北及华东长江以南的留鸟;指名亚种在西藏东南部;malayanus在华南、西南及东南包括海南岛和台湾;japonensis偶见于台湾。


生活习性

东方角鸮是留鸟。

它们白天大多数时候都呆在树荫深处,靠保护色取得安全。晨昏和夜间出来捕食大型昆虫和小型啮齿类动物。

它们在树洞、墙洞等凹陷处筑巢繁殖、抚育后代,在一个繁殖季节一般能养大四到六只幼雏。

白天大多数时候都待在树阴深处,靠保护色获得安全。晨昏和夜间出来捕食大型昆虫和小型啮齿类动物。呜叫声独特,每次呜叫大约能持续五六秒,稍微停顿片刻又马上开始,有时候能持续一个晚上 。

查看全部

叫声特征

叫声:粗喉音的tok- toitoink或 toiltoil tatoink声,重音在最后一节 。


保护级别

CITES附录Ⅱ级保护动物。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次大陆、东亚、日本、中国、东南亚及菲律宾;有些至南方越冬 。

鸱鸮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黑领噪鹛是雀形目画眉科噪鹛属鸟类,又名领笑鸫。…
  • 灰眶雀鹛,是画眉科、雀鹛属的鸟类。灰眶雀鹛是小型鸟类,头、颈和脸褐灰,…
  • 虹彩吸蜜鹦鹉体长25-30厘米,体重120-130克。嘴为橘红色,脚为蓝灰色。…
  • 凤头鸊鷉:体长为50厘米以上,体重为0.5-1千克。前额和头顶部黑褐色,枕部两侧的羽毛往后延伸,…
  • 山麻雀: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雄鸟上体栗红色,背中央具黑色纵纹,头棕色或淡灰白色,颏、喉黑色,…
  • 蜂鸟科,是雨燕目以下的一个科,共有340种。蜂鸟科的体型很小,羽毛通常色彩艳丽,…
  • 鸨科:是鸨形目、鸨科的中型至大型的陆栖鸟类,最大者站立高度超过1米,体重达10千克。身体粗壮,…
  • 鹤鸵:鹤鸵目、鹤鸵科的鸟类,共有1属3种,又称“食火鸡”。体型高大,头顶具保护性角质头盔。…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