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足藤,是一种附生缠绕藤本,长1-20米。分布于云南东南部河口、广西、广东及沿海岛屿、越南北部
基本信息
所属卷:Pothos L.
所属科:Araceae
中文名:百足藤
其它中文名:娱蚣藤、细蜈蚣草、细叶石柑(广西),雄鸡尾(海南)。
文献来源:Pothos repens(Lour.)Druce(1917); Merr.(1919, 1927).
Flagellaria repens Lour.(1790, 1793); Pothos loureiri Hook. et Arn.(1841); Schott(1853, 1860); Engl. in DC.(1879),(1905*); Hook. f. in Curtis(1900*); N. E. Brown(1903); Pothos terminalis Hance(1866); P. microphyllus Schott(1853*).
百足藤 附生缠绕藤本,长1-20米。分枝纤细,营养枝具棱,常曲折,节间长0.5—1.5厘米,节上束生纤维状气生根, 长1-2厘米;花枝圆柱形,具纵条纹、节间长1-1.5厘米,不具气生根,常披散或下垂。
叶片披针形,向上渐狭,长3-4厘米,宽5—7毫米,与叶柄皆具平行纵脉,细脉网结,但极不明显,叶表面亮绿色,背面绿色;叶柄长楔形,先端微凹,长可达13-15厘米,宽1-1.5厘米。幼枝上叶片远小,长1-2厘米,宽3—4毫米;叶柄长2-3厘米,宽0.4毫米。
花枝(茎)腋生和顶生,长约2—3厘米,苞片3—5,披针形,长1-5厘米,覆瓦状排列或较远离。花序生苞腋,序柄细长,长11—13厘米,基部常具一长1-2 厘米的线形小苞片。佛焰苞绿色,线状披针形,锐尖,具长尖头,长4—6厘米,宽5—8毫米。肉穗花序黄绿色(雄蕊黄色,雌雄蕊淡绿),细圆柱形,长5—6厘米,果时可增至10厘 米,径1.5-2毫米,具长约5-6毫米的梗。花密,径约5毫米。花被片6,黄绿色,雄蕊和 柱头稍超出花被,花药黄色。
浆果成熟时焰红色,卵形,长约1厘米。花期3-4月,果期5-7月。
分布及生境: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河口,生长于海拔120—220米,林内附生。广西、广东及沿海岛屿也有,生长于海拔 可达900米。分布于越南北部。
百足藤植物的用途及功能:茎叶入药,外用可消疮毒止痛。全草去湿凉血、止痛接骨;治穷伤,跌打、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