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中国大锹

中国大锹,鞘翅目锹甲科刀锹属昆虫,雄虫体长多为40—-75毫米,宽15—30毫米。体扁宽,长椭圆形,前胸背板中点最宽,四缘有边框,前缘波形。全体黑色,背面不被毛,光泽中等。

雌虫体长多为31—52毫米,宽13—20毫米。长椭圆形,褐色至黑色,头大但明显狭于前胸,头额中有对丘突。鞘翅可见纵肋4条。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中华大锹甲

别名:

中华大锹,夹子…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纲:

昆虫纲

亚纲:

有翅亚纲

目:

鞘翅目

科:

锹甲科

属:

刀锹属

种:

中国大锹

分布区域:

华南

学术名称

拉丁学名:Dorcus hopei Saunders

目前国内有关锹甲的研究还很薄弱, 尤其是作为基础的系统分类学的研究现状制约了相关工作的开展。显著表现之一就是已知属种的中文名称很混乱, 如一些属种有多个中名, 另一些属种尚无中名, 或者是2个属种占用同一个中名, 也有一些属种的中名过于随意而令人费解。

中国大锹并非正统学名,它的中文学名也有多个,如中华大锹甲 、大刀锹甲华南亚种 、双齿陶锹甲 。

查看全部

分类

鞘翅目 锹甲科 大锹属

大锹属与刀锹属是同一属种,大锹属是日本学者的常用分法。


形态特征

中国大锹是国内比较常见的一种锹甲,和扁锹甲同为最常见的刀锹属种类,广泛存在于华南地区,成虫体长,体型大,体色黑色。雄虫大型个体大颚粗大内弯,内齿粗大明显,大颚内侧无锯齿区 。雌虫和小型雄虫翅鞘具小刻点排列成虚线状的平行纵向条纹。

雄虫体长27—-85毫米,宽15—30毫米。体扁宽,长椭圆形,前胸背板中点最宽,四缘有边框,前缘波形。全体黑色,背面不被毛,光泽中等。头硕大近横长方形,宽为长之倍余。上颚发达,略弯曲,通常长度于约与前胸宽度相等,中部略前背面有一斜上指的发达齿突,近端内缘有矮钝齿突一枚,雄虫因发育差异,齿突长短大小不同,越小型个体基齿突越靠近基部。触角10节,鳃片部4节。足短壮,前足胫节外缘锯齿形。

雌虫体长31—52毫米,宽13—20毫米。长椭圆形,褐色至黑色,头大但明显狭于前胸,头额中有对丘突。鞘翅可见纵肋4条。 [5-6]

幼虫为蛴螬型,体态肥胖,有一字型纵缸(屁眼是1型的)可在郊区的杂木林中的较硬的朽木里找到,头橙黄色。

查看全部

生活习性

成虫出现于5至9月,常于流汁树上发现。

白天躲藏在树洞等处,夜间活动,对风吹草动很敏感,有趋光性。

中国大锹是一种全变态的昆虫,生命周期里包括卵,幼虫,蛹,成虫的四个型态。

成虫食液、食蜜,幼虫腐食,栖食于朽木。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和种群分布

中国大锹通常生活在海拔200至2000公尺山区,主要分布在阔叶林。

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


繁殖方式

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产在朽木内。


饲养方法

由于其体大、形状奇特而为大众喜爱和收藏,并作为宠物饲养。

与普通金龟锹甲饲养无异,冬天将垫材加多使其过冬,繁殖时需要硬产木或中硬产木。

基本上锹甲的成虫是非常好照顾的,大约2~3cm厚的微湿木屑,一些可供攀爬的木块以及食物就可以让锹甲栖身其中. 温度方面山地品种建议放置在15~22℃,平地品种建议在20~30℃左右。食物方面可以选择适合的果冻,或是糖分高,水分少的水果. 容器方面因为锹甲不论公母都有强壮的大颚,最好是采用高度高于锹甲体长2倍的坚固容器,以免有些狂暴的个体把饲育容器破坏逃逸。

北峰中大 人工环境可购置锹甲繁殖用产木,埋入发酵木屑后压实,将公母配对后,在产房中放入母虫,约30-45天后挖掘即可取得幼虫和卵。

木屑和菌瓶都可以用来饲养幼虫,但以菌瓶饲养最佳,最佳温控温度为20-25℃,产卵介质以中硬产卵木为宜。 [6-8]

查看全部

锹甲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