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耧斗菜

耧斗菜,拉丁学名:(Aquilegia viridiflora Pall.),为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科、耧斗菜属下的一个植物种。原产于欧洲和北美。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肥大,圆柱形,粗达1.5厘米,简单或有少数分枝,外皮黑褐色。根出叶,叶表面有光泽,背面有茸毛,在6、7月间开花,通常深蓝紫色或白色,花药黄色,供药用。

生长于海拔200-2300米的山地路旁、河边或潮湿草地。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地。俄罗斯远东地区有分布。有较好的观赏价值,亦可入药。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耧斗菜

别名:

猫爪花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毛茛目

科:

毛茛科

族:

耧斗菜族

属:

耧斗菜属

种:

耧斗菜

分布区域:

中国、俄罗斯

形态特征

耧斗菜 根肥大,圆柱形,粗达1.5厘米,简单或有少数分枝,外皮黑褐色。茎高15-50厘米,常在上部分枝,除被柔毛外还密被腺毛。

基生叶少数,二回三出复叶;叶片宽4-10厘米,中央小叶具1-6毫米的短柄,楔状倒卵形,长1.5-3厘米,宽几相等或更宽,上部三裂,裂片常有2-3个圆齿,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至粉绿色,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叶柄长达18厘米,疏被柔毛或无毛,基部有鞘。茎生叶数枚,为一至二回三出复叶,向上渐变小。

花3-7朵,倾斜或微下垂;苞片三全裂;花梗长2-7厘米;萼片黄绿色,长椭圆状卵形,长1.2-1.5厘米,宽6-8毫米,顶端微钝,疏被柔毛;花瓣瓣片与萼片同色,直立,倒卵形,比萼片稍长或稍短,顶端近截形,距直或微弯,长1.2-1.8厘米;雄蕊长达2厘米,伸出花外,花药长椭圆形,黄色;退化雄蕊白膜质,线状长椭圆形,长7-8毫米;心皮密被伸展的腺状柔毛,花柱比子房长或等长。

蓇葖长1.5厘米;种子黑色,狭倒卵形,长约2毫米,具微凸起的纵棱。5-7月开花,7-8月结果。

查看全部

生长习性

生长于海拔200-2300米的山地路旁、河边或潮湿草地。性喜凉爽气候,忌夏季高温曝晒,性强健而耐寒,喜富含腐殖质、湿润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分布情况

分布于中国青海东部、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山东、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在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

分株宜在早春发芽前或落叶后进行。播种最好于种子成熟后立即盆播,撒种要稀疏,出苗前需用玻璃覆盖播盆以保持土壤湿润并遮荫。经1个月出苗。实生苗翌年开花。优良品种通常采用分株法,于3~4月或8~9月进行,但以秋季为好。幼苗10厘米左右即可定植,株行距30~40厘米。花前应施追肥一次。夏季需遮荫。寒冷地区冬季需稍微加覆盖。3年以后植物易衰退,应及时进行分株,促其更新。

分株繁殖:施肥整地同上。春、秋栽种,春季1~4月、秋季8~12月,株行距10×13.2厘米,覆土1.6厘米,浇足定根水,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旺盛期追施少量尿素,每亩用5公斤尿素兑水灌浇,促进生长。

耧斗菜 种子繁殖春季1~4月,秋季6~12月均可用种子播种。为了调整耧斗菜的休眠期,种子采收后立即播种。施足底肥,耙细整平,做好苗床,浇足底水,把种子均匀播在苗床上面,用三合土覆盖以不见种子为度。保持畦面湿润,湿度过大会引起烂种,140天出苗。

穴盘繁殖

在392孔的穴盘中播种,用蛭石覆盖种子。发芽温度控制在21-24℃,10-14天可发芽。生长温度为18-20℃。每周施一次浓度为100ppm的氮肥。保持日照时数14小时以上的长日照可提前收获。本阶段需6-8周时间。 将392孔穴盘苗移入50孔或更大的穴盘中,保持生长温度在18-20℃,需要日照14小时的长日照。每周施用一次浓度200ppm的氮肥,保持土壤pH值在5.8-6.4,EC值在1.0-2.0,12-15片真叶时开始有花芽。在50孔穴盘中栽培需8-10周;注意不要使其卷根。自然条件下(3月中旬到4月开花)9月中旬到10月下旬在392孔穴盘中播种,移植到50孔穴盘8-10周后,定植于14-16厘米盆中。

定植后10-12周开始开花。播种到开花大约24-28周。通过控制日照长度达到促生栽培(1-3月开花)7-8月在392孔穴盘中播种,待移植到50孔穴盘8周后定植于14-16厘米盆中,接下来的5周里给予自然的短日照和低于15℃的昼夜温度最为理想。5周后要增加日照时数,从晚上10点到第二次早上14点采用人工补光,使其日照长度在14小时。持续每天补光直到开花,大约需7-8周。

从播种到收获约需26-30周。通过控制温度达到促生栽培(7-11月)2-5月在392孔穴盘中播种,8周后移入50孔穴盘,将其置于明亮凉爽的地方,保持日照长度14小时,温度5℃,4周后开始成花,可适当浇水。4周后将50孔穴盘从冷凉处定植于14-16厘米盆中。定植后4-6周可开花。

查看全部

管理养护

耧斗菜 栽种前需施足基肥,北方地区春季较为干旱,每月应浇水4~5次(根据环境察看盆土干湿度适当增减浇水次数),夏季需适当遮荫,或种植在半遮荫处,在生长更旺盛,忌积水,雨后应及时排水。严防倒伏,同时需加强修剪,以利通风透光。

待苗长到一定高度时(约40厘米),需及时摘心,以控制植株的高度;入冬以后需施足基肥,北方地区还应浇足防冻水,在植株基部培上土,以提高越冬的防冻能力。

查看全部

病虫防治

花叶病

全株发病,叶呈花叶症状,叶面皱缩、畸形。病原体由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病毒粒体球状,直径35纳米,失毒温度60~70℃,稀释终点1:10000倍,体外保毒期3~5天牙或汁液接触传播.寄主范围广泛。传染途径病毒可能通过蚜虫和汁液摩擦传毒,使无病健株发病。黄瓜花叶病毒可以由蚜虫和汁液摩擦传染,但田间主要是蚜虫传染,种子不能传毒,病株的花粉也不能带毒,蚜虫传毒是非持久性的,蚜虫先在病株上吸食几分钟后,将病株汁液里的病毒吸附在口器里的病毒,在吸食过程中直接注入植株内。传毒蚜虫主要是桃蚜,其次是棉蚜和甘蓝蚜。

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 科学施肥;重施有机肥,多用复合肥,增施磷钾肥,忌偏施氮肥,以改善植株营养条件,提高其抗病毒;疏松土壤有利于植株根系发育。及时铲除田间杂草,清除传染源。及早防治蚜虫,消灭传毒媒介。

白粉病

叶上发病,初形成白粉小斑点,后斑点扩大,严重时,整个叶面被白粉状物覆盖。

白粉病菌属于囊菌亚门真菌,粉菌属的白粉菌( Erysiphe aquilegiae.),无性期为Oidium clematidis Saccardo et Traverso。 白粉菌在寄主细胞上营外寄生,以吸器介入棒形或圆柱形,无色,有2~4个隔膜,分生孢子成串着生在分生孢子西风上,分生孢子单胞、椭圆形,无色,大小差异很大。 有性生殖时产生闭囊壳,扁球形,暗褐色,附属丝丝状。发病适温为16~24℃,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5%左右,温度大,空气不流通,适于发病。

防治方法

发病初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剂15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或50%多硫悬浮液3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发病初期也可用2%抗霉菌素120水剂或BO-10水剂,每次每亩田用药500毫升,加水100升(有效浓度100ppm)喷雾,每隔10天喷1次,可喷3~4次。

查看全部

主要价值

该种花姿娇小玲珑,花色明快,适应性强,适宜成片植于草坪上、密林下。也宜洼地、溪边等潮湿处作地被覆盖。自然式栽植、花境、花坛,岩石园。优良庭园花卉,叶奇花美,适于布置花坛、花径等,花枝可供切花。

《西藏常用中草药》:去瘀,止血,镇痛。用于下死胎,子宫出血。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活血儆瘀,止痛止血。治跌打损伤,拔除异物,外伤出血。

查看全部

植物文化

耧斗菜花语:必定要得手,坚持要得胜。

耧斗菜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伏毛铁棒锤 多年生草本植物。块根圆柱形或圆锥形,褐色,茎直立,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开花时枯落,…
  • 鸦跖花,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鸦跖花Oxygraphis glacialis Bunge的花及全草。…
  • 耧斗菜,毛茛科耧斗菜属多年生草本。根肥大,圆柱形;基生叶少数,…
  • 花毛茛是毛茛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50厘米,块根纺锤形,茎单生,或少数分枝;基生叶,具长柄,…
  • 槭叶铁线莲是毛茛科铁线莲属的小灌木植物。茎无毛,分枝,枝无纵沟;单叶,无毛;叶厚纸质,…
  • 唐松草是毛茛科、唐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干挺立,植株高达60-150厘米,叶态3-4回三出复叶,…
  • 黄连,别名:味连、川连、鸡爪连,属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角形,三全裂,…
  • 鹅掌草是毛莨科银莲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40厘米;根茎近圆柱形;基生叶有长柄,叶草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