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百山祖冷杉

百山祖冷杉(学名:Abies beshanzuensis M. H. Wu)是松科冷杉属植物,乔木,高约11米,胸径40厘米;树皮灰白色,不规则龟裂,裂块纵向大于横向,裂隙较深。叶条形,在侧枝上排列成二列状,或枝条下面之叶排列成两列,上面之叶斜展至直伸,其长度由下面两侧至上面中央递减。球果通常每一枝节之间着生1-3个,圆柱形,长7-12厘米,径3.5-4厘米,成熟前绿色至淡黄绿色,熟后淡褐黄色或淡褐色;苞鳞稍短于种鳞或几相等长,上部近圆形,宽7-8毫米;种子倒三角状,具与种子等长而宽大的膜质种翅,翅端平截。花期5月,球果11月成熟。

百山祖冷杉为中国东南部新近发现的稀有珍贵树种,特产于浙江南部百山祖南坡海拔1700米以上地带,林中混生的优势树种为亮叶山毛榉及多脉青冈栎、青冈栎等阔叶树种。

百山祖冷杉是中国特有的古老残遗植物,是苏、浙、皖、闽等省唯一生存至今的冷杉属中的珍稀物种,对研究植物区系和气候变迁等方面有较重要的学术意义。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0年 ver 3.1——极危(CR)。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百山祖冷杉

界:

植物界

门:

裸子植物门

纲:

松杉纲

目:

松杉目

科:

松科

亚科:

冷杉亚科

属:

冷杉属

种:

百山祖冷杉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极危,来自世界…

形态特征

乔木,高约11米,胸径40厘米;树皮灰白色,不规则龟裂,裂块纵向大于横向,裂隙较深;大枝平展,枝皮不规则浅裂;小枝对生,稀三枝轮生,基部围有宿存芽鳞,主干及直立枝上的小枝交叉对生,一年生枝淡黄色或黄灰色,无毛或凹槽中有疏毛;冬芽卵圆形,有树脂,生于枝顶,三个排成一平面,中间之芽常较两侧之芽为大,稀在小枝节间上面(即背地面)生有一芽、其后发育成直立枝,芽鳞淡黄褐色,三角状卵形,背面中上部具钝纵脊。

叶条形,在侧枝上排列成二列状,或枝条下面之叶排列成两列,上面之叶斜展至直伸,其长度由下面两侧至上面中央递减,长1-4.2(通常为1.5-3.5)厘米,宽2.5-3.5毫米,先端有凹缺,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横切面有2个边生树脂道或生于两侧端的叶肉薄壁组织内,上面至下面两端及下面中部有一层连续排列的皮下层细胞;幼枝之叶在枝上常呈两列,先端呈二尖裂。雌球花圆柱形,长3-3.5厘米,径约8毫米,苞鳞上部向后反曲。

球果通常每一枝节之间着生1-3个,圆柱形,长7-12厘米,径3.5-4厘米,成熟前绿色至淡黄绿色,熟后淡褐黄色或淡褐色;中部种鳞扇状四边形,稀近肾状四边形,长1.8-2.4厘米,宽2.5-3厘米,先端近全缘或有极细之细齿,两侧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基部楔形、两侧耳状;苞鳞稍短于种鳞或几相等长,上部近圆形,宽7-8毫米,边缘有细齿,先端露出、反曲,尖头短,长1毫米以内,中部收缩或窄缩呈条状,宽3.5-4毫米;种子倒三角状,具与种子等长而宽大的膜质种翅,翅端平截。花期5月,球果11月成熟。

查看全部

近种区别

该种与邻近地区的冷杉及近缘种(如台湾冷杉、日本冷杉、朝鲜冷杉、冷杉等)的主要区别在其雌球花的苞鳞上部向后反曲,叶内树脂道边生或生于两侧端的叶内薄壁组织内,球果成熟后淡褐黄色或淡褐色,苞鳞上端露出而反曲,尖头极短,长1毫米以内。 百山祖冷杉


产地生境

百山祖冷杉为中国东南部新近发现的稀有珍贵树种,特产于浙江南部百山祖南坡海拔1700米以上地带,林中混生的优势树种为亮叶山毛榉及多脉青冈栎、青冈栎等阔叶树种。

百山祖冷杉产地位于东部亚热带高山地区,气候特点是温度极低,湿度大,降水多,云雾重。年平均温度8~9℃,极端最低-15℃;年降水量达2 300毫米,相对湿度92%。成土母质多为凝灰 岩、流纹岩之风化物,土壤为黄棕壤,呈酸性,pH值4.5,有机质含量3.5%。幼树极耐阴,但生长不良。

查看全部

繁殖方法

因种源缺乏,庆元县林业部门,先用插条繁殖保存率很低,此后选择以日本冷杉为砧木进行枝接,用髓心形层对接法、围土劈接、靠接均获成功。中国杭州植物园也进行了嫁接法繁殖,保存了部分幼苗。


主要价值

百山祖冷杉是中国特有的古老残遗植物,是苏、浙、皖、闽等省唯一生存至今的冷杉属中的珍稀物种,对研究植物区系和气候变迁等方面有较重要的学术意义。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0年 ver 3.1——极危(CR)。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极危。

列入《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极小种群(狭域分布)保护物种。

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植物部分)2004年——极危。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一批)1999年8月4日——Ⅰ级。

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1991年9月——极危(CR)。

濒危种。百山祖冷杉系近年来在中国东部中亚热带首次发现的冷杉属植物。在自然分布区仅存林木五株,其中一株衰弱,一株生长不良。

由于当地群众有烧垦的习惯,自然植被多被烧毁,分布范围狭窄。加以该种开花结实的周期长,天然更新能力弱。

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全球气候变迁,其分布区向高纬度和高中海拔山地退缩;人类开发活动及森林火灾使冷杉分布区的“孤岛”面积更为缩小;物种之间生存竞争激烈;多雨的小气候,土壤淋浴作用强烈,造成土壤贫瘠,百山祖冷杉积聚养分以开花结实的间隔期长,难得开花;百山祖冷杉种群内部变异分化,形成性别分离和个体生态差异;百山祖冷杉种群个体太少,可孕性极差,自然有性繁殖十分困难,常规人工无性繁殖也很困难。可见,百山祖冷杉濒危有环境因素,也有物种本身内在因素,若仍任其自然演变,很难避免物种灭绝的发展趋势。

已由当地林场负责保护。近年为拯救这一树种免于灭绝,有关方面正在探索繁殖措施。

多方努力,系统保护:根据中国浙江省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内容的需要,百山祖管理处依托浙江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自然博物馆、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为技术支撑单位,组成植物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等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为保护百山祖冷杉提供技术保障。为使各保护单位沟通联系畅通,多次召开工作对接会,落实分解任务。其间,研究团队全方位开展保护和研究工作,对各种类型的百山祖冷杉大树、幼树和幼苗进行了监测,了解它们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建立完整的数据库。研究团队采取改良生境的方式,清除百山祖冷杉附近部分树木的枝条,为百山祖冷杉的生长、天然更新、种群增强等创造有利条件。研究团队采取种群增强和近地保护的措施,加强对现有苗木的培育管理,对野外种群恢复基地小树进行精心抚育,着手将苗圃地的幼苗回归种植到不同海拔的生境和附近的村庄周围,增加种群数量并扩大占有面积。

开展各项研究,助力保护工作:此外,研究团队还开展了种子雨研究,摸清百山祖冷杉的种子产量和扩散规律,利用红外相机对野生动物植食种子情况进行监测,监测不同位置种子的自然萌发情况;开展生殖生物学研究,以摸清花芽分化、开花、授粉、胚胎发育、种子成熟等各个历程的情况;开展种群和群落生态学研究,了解百山祖冷杉的生存环境、群落结构和种群特征及其动态,基本摸清干扰和环境变化导致的致濒原因;开展根际微生物研究,对百山祖冷杉根际、根面和根内微生物进行一次本底调查,从微生物角度阐明百山祖冷杉濒危的原因;开展内生真菌研究,了解百山祖冷杉枝叶的内生真菌资源,以及各类群真菌在百山祖冷杉生存中所扮演的生态学角色,并将提取的有益真菌类群接种于幼苗,提高其抗逆性和生长速度;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对百山祖冷杉种内不同遗传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的相似程度、遗传分化和变异程度研究,分析其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并分析是否已有与日本冷杉杂交的情况。着手种子野外和实验室萌发实验、大棚育苗等研究,将培育更多的苗木,为近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创造条件,期待其濒危状况得到较大的改善。

成功培育百山祖冷杉组织培养幼苗:开展组织培养和快繁研究,研究团队以百山祖冷杉未成熟球果为起始材料,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离体无菌培养,获得成功,培育出百山祖冷杉幼苗。胚胎培养将百山祖冷杉“胚—种子—幼苗”的生长历程缩短为“胚—幼苗”,同时改善球果发育时间长、胚早期败育或者发育不良的现状,减轻了百山祖冷杉种子萌发率低、萌发速度缓慢等物种繁衍困难,增加了百山祖冷杉物种数量,提高了出苗率。掌握了这一技术,可以在短期内培育出大量的组培苗,并进行长期的离体保存。该研究成果已经申请了中国国家发明专利,这对于百山祖冷杉的抢救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查看全部

冷杉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樟子松是松科、松属植物。常绿乔木,高15-25米,最高达30米,树冠椭圆形或圆锥形。树干挺直,…
  • 乔松是松科、松属乔木,高达70米,胸径1米以上;树皮暗灰褐色,裂成小块片脱落;枝条广展,…
  • 松球,中药名。为松科植物Pinus massoniana Lamb.、油松Pinus tabula…
  • 白扦是松科云杉属的植物,乔木,高达30米,胸径约60厘米;树皮灰褐色,大枝近平展,树冠塔形;小枝有…
  • 云南油杉是松科,油杉属乔木,高可达40米,树皮粗糙,暗灰褐色,枝条较粗,开展;叶条形,在侧枝上排列…
  • 丽江云杉 Pritz.)是松科云杉属植物,乔木,高达50米,胸径达2.6米;树皮深灰色或暗褐灰色;…
  • 油松,又名巨果油松、紫翅油松、东北黑松等,是松科松属的常绿乔木。植株高达25米,…
  • 日本落叶松,学名:Larix kaempferiCarr,是落叶松属下的一个物种,…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