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野雉尾金粉蕨

土生,高60cm左右。根状茎长而横走,粗3mm左右,疏被鳞片,鳞片棕色或红棕色,披针形,筛孔明显。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野雉尾金粉蕨

别名:

野鸡尾、金粉蕨…

界:

植物界

门:

蕨类植物门

亚门:

真蕨亚门

纲:

薄囊蕨纲

科:

中国蕨科

属:

金粉蕨属

种:

野雉尾金粉蕨

分布区域:

东亚、东南亚、…

形态特征

植株高60厘米 1-7 左右。根状茎长而横走,粗3毫米左右,疏被鳞片,鳞片棕色或红棕色,披针形,筛孔明显。叶散生;柄长2-30厘米,基部褐棕色,略有鳞片,向上禾杆色(有时下部略饰有棕色),光滑;叶片几和叶柄等长,宽约10厘米或过之,卵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渐尖头,四回羽状细裂;羽片12-15对,互生,柄长1-2厘米,基部一对最大,长9-17厘米,宽5-6厘米,长圆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并具羽裂尾头,三回羽裂;各回小羽片彼此接近,均为上先出,照例基部一对最大;末回能育小羽片或裂片长5-7毫米,宽1.5-2毫米,线状披针形,有不育的急尖头;末回不育裂片短而狭,线形或短披针形,短尖头;叶轴和各回育轴上面有浅沟,下面凸起,不育裂片仅有中脉一条,能育裂片有斜上侧脉和叶缘的边脉汇合。叶干后坚草质或纸质,灰绿色或绿色,遍体无毛。孢子囊群长(3)5-6毫米;囊群盖线形或短长圆形,膜质,灰白色,全缘。


生长环境

生林下沟边或溪边石上,海拔50-2200米。


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华东、华中、东南及西南,向北达陕西(秦岭)、河南(鸡公山)、河北西部(新乐)。也分布于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爪哇)及波利尼西亚。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中国植物志:3(1):108


主要价值

叶(小野鸡尾):苦,凉。清热解毒,止血,利湿。用于跌打损伤,烧、烫伤,泄泻,黄疸,痢疾,咳血,狂犬咬伤,食物、农药、药物中毒。根状茎:清热,凉血,止血。用于外感风热,咽喉痛,吐血,便血,尿血。

全草有解毒作用。

药用部位:全草有解毒功效,清热降火。

药用主治:流行性感冒、咸冒、咳嗽、

肝炎、尿路感染、过敏性皮炎、外伤出血、

烫火伤、食物中毒和药物中毒。

查看全部

植物名录

门中文名

蕨类植物

门拉丁名

Pteridophytes

科中文名

中国蕨科

科拉丁名

Sinopteridaceae

科号

P30

种拉丁名

Onychium japonicum (Thunb.) Kze.

种中文名

野雉尾金粉蕨

引种地点

湖北利川、鹤峰

引种时间

20031007、20040226

引种号

030214、046157

引种材料

鉴定人

赵子恩、蔡妍

Id

74

栽培地点

引种过渡圃、温室

引种数量

9株苗

栽培方式

盆栽

生长性状

草本

查看全部

金粉蕨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