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棒络新妇

棒络新妇,学名:Nephila clavata L. Koch, 1878,属蛛形纲蜘蛛目园蛛科,在山区林间、灌丛间结网,果园以及庭院也常见到。卵袋附于叶的表面和枝干上,毒性很小。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棒络新妇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亚门:

螯肢亚门

纲:

蛛形纲

目:

蜘蛛目

亚目:

后纺亚目

科:

园蛛科,有的分…

亚科:

络新妇亚科

属:

络新妇属

种:

棒络新妇

功能类别:

捕食性天敌

寄主危害作物:

水稻、果树

形态特征

雌蛛体长20~25毫米。背甲黑褐色,密生灰色绒毛。头部隆起,中间有一褐色“V”形斑,颈沟凹陷,中窝横向。螯肢棕黑色。触肢黄色多小黑刺,.跗节末端黑色。胸板棕黑色,密被细长毛,中央有黄白色宽条纹。步足黑色,多黑毛和长刺。腿、胫与后跗节上有黄色轮纹。腹部圆筒形,腹背黄色底,有青绿色横带相间,腹侧有黄色与黑色斜纹相间,腹末端色深,有黄色圆斑。腹面中央有一棕褐色横列“E”字斑。纺器棕黑色,成熟雌体纺器周围有一鲜红色大斑纹,非常艳丽。

雄蛛体长仅为雌蛛的1/4左右。体色较暗淡。背甲浅黄褐色,中央的两侧各有一暗褐色纵带,从头部侧缘直伸至背甲的近后缘处。腹部长卵形,前端覆盖在背甲的后端上方。背面青褐色,前牛部中央的两侧各有一黄白色纵条斑,后牛部具几个黄白色斑点。腹部的侧面后半部以及腹部的腹面后端无红色斑,步足以及步足上的刺相对雌蛛的较长。触肢器的盾板外侧面观呈球形,引导器长度不足盾板长度的2倍;   鉴别特征:本种雌蛛的背甲无角状突起,胸板无锥状突起;腹部的背面具5条蓝绿色横带,而有别于劳氏络新妇N.1aurinae和斑络新妇N.pilipes,后两者背甲和胸板均具突起,腹部背面具纵条纹或斑点。雄蛛触肢器引导器的长度不足盾板长度的2倍。

查看全部

生物学特性

常见于树林间、灌木丛、果树间或稻田外周结大圆网,网之四周还有不规则小网粘附,丝色金黄。卵囊球形,茧状。9~10月成熟,体型特小的雄蛛在网的一侧相伴。


地理分布

国内分布于北京,江苏溧阳、江苏灌南、宿迁、盐城,河北,山西,辽宁,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台湾。国外分布于日本,印度。 帮络新妇蜘蛛


定名资料

编号:

13404

拉丁目名:

ARANEAE

中文目名:

蜘蛛目

拉丁亚目:

Metathelae

中文亚目:

新蛛亚目

中文科名:

肖峭科

拉丁科名:

Tetragnathidae

中文亚科:

络新妇亚科

拉丁亚科:

Nephilinae

中文属名:

络新妇属

拉丁属名:

Nephila

拉丁种名:

clavata

定名人:

L.Koch

年代:

1878

中文名:

棒络新妇

原始文献:

L.Koch,1878,verh.Zool.Bot.ges.wien 27:741

模式产地:

?

生境:

灌木丛

国内分布:

四川,北京,山东,辽宁,安徽,浙江,河南,湖南,贵州,云南,台湾,甘肃

国外分布:

印度至日本

备注:

Platnick,1993 将本属放入肖峭科(Tetragnathidae)中

资料来源:

冯钟琪,1990 P.96;陈孝恩 高君川,1990 P.69;陈樟福 张贞华,1991 P.110

部分资料来源 [1-2]

查看全部

蜘蛛目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