檫木(学名:Sassafras tzumu(Hemsl.) Hemsl)是樟科,檫木属落叶乔木,高可达35米,胸径达2.5米;树皮平滑,顶芽大,椭圆形,芽鳞近圆形,叶片互生,聚集于枝顶,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裂片先端略钝,坚纸质,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叶柄纤细,花序顶生,先叶开放,多花,与序轴密被棕褐色柔毛,苞片线形至丝状,位于花序最下部者最长。花黄色,雌雄异株;花梗纤细,花被筒极短,花被裂片披针形,花丝扁平,被柔毛,果近球形,果托呈红色。3-4月开花,5-9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区。常生于疏林或密林中,海拔150-1900米。
该种木材浅黄色,材质优良,细致,耐久,用于造船、水车及上等家具;根和树皮入药,功能活血散瘀,祛风去湿,治扭挫伤和腰肌劳伤;果、叶和根尚含芳香油,根含油1% 以上,油主要成分为黄樟油素。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基本信息
落叶乔木,高可达35米,胸径达2.5米;树皮幼时黄绿色,平滑,老时变灰褐色,呈不规则纵裂。顶芽大,椭圆形,长达1.4厘米,直径0.9厘米,芽鳞近圆形,外面密被黄色绢毛。枝条粗壮,近圆柱形,多少具梭角,无毛,初时带红色,干后变黑色。叶互生,聚集于枝顶,卵形或倒卵形,长9-18厘米,宽6-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浅裂,裂片先端略钝,坚纸质,上面绿色,晦暗或略光亮,下面灰绿色,两面无毛或下面尤其是沿脉网疏被短硬毛,羽状脉或离基三出脉,中脉、侧脉及支脉两面稍明显,最下方一对侧脉对生,十分发达,向叶缘一方生出多数支脉,支脉向叶缘弧状网结;叶柄纤细,长(1)2-7厘米,鲜时常带红色,腹平背凸,无毛或略被短硬毛。
花序顶生,先叶开放,长4-5厘米,多花,具梗,梗长不及1厘米,与序轴密被棕褐色柔毛,基部承有迟落互生的总苞片;苞片线形至丝状,长1-8毫米,位于花序最下部者最长。花黄色,长约4毫米,雌雄异株;花梗纤细,长4.5-6毫米,密被棕褐色柔毛。雄花:花被筒极短,花被裂片6,披针形,近相等,长约3.5毫米,先端稍钝,外面疏被柔毛,内面近于无毛;能育雄蕊9,成三轮排列,近相等,长约3毫米,花丝扁平,被柔毛,第一、二轮雄蕊花丝无腺体,第三轮雄蕊花丝近基部有一对具短柄的腺体,花药均为卵圆状长圆形,4室,上方2室较小,药室均内向,退化雄蕊3,长1.5毫米,三角状钻形,具柄;退化雌蕊明显。雌花:退化雄蕊12,排成四轮,体态上类似雄花的能育雄蕊及退化雄蕊;子房卵珠形,长约1毫米,无毛,花柱长约1.2毫米,等粗,柱头盘状。果近球形,直径达8毫米,成熟时蓝黑色而带有白蜡粉,着生于浅杯状的果托上,果梗长1.5-2厘米,上端渐增粗,无毛,与果托呈红色。花期3-4月,果期5-9月。
常生于疏林或密林中,海拔150-1900米。
檫树喜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为12-20℃,造林地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下,向阳山坡。适宜土层深厚、通气、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长。凡属酸性红壤或微酸性黄壤等土类如红壤土、黄壤土、沙壤土,黑沙土及其它类型的填方土等,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水分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均适宜栽种檫树。
分布于中国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区。 檫木
檫木一般以实生苗造林为主。但有些地方,在不利气候条件下(干旱、冰冻)利用檫树萌芽能力强的特点,采用截干造林效果也好。檫树芽苞萌动期早,在冬季无严重冻害的地区,尽可能在檫树落叶之后,采用冬季造林。
造林地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下,向阳山坡。适宜土层深厚、通气、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长。凡属酸性红壤或微酸性黄壤等土类如红壤土、黄壤土、沙壤土,黑沙土及其它类型的填方土等,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水分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均适宜栽种檫树。
檫树整地采用大穴或水平撩壕等整地方式。穴大50厘米×50厘米×30厘米或40厘米×40厘米的水平环山壕沟。有条件的地方先施放基肥,每穴放入0.25千克的过磷酸钙等其它钾肥,与土壤拌匀,准备造林。
檫树造林一般以实生苗造林为主。在不利气候条件下(干旱、冰冻)利用檫树萌芽能力强的特点,采用截干造林效果也好。檫树芽苞萌动期早,在冬季无严重冻害的地区,尽可能在檫树落叶之后,采用冬季造林。
檫树5年生高可达7-10米。因此应适当稀植。低丘红壤上13年生的檫树人工林,每亩初植107株现保存66株,平均胸径13.9厘米,平均树高为12米,每亩立木蓄积5.98立方米。
檫树适宜混交种植,利用种间的相互关系,既能充分发挥檫树的优良特性,又能促进混交树种的生长,效果比纯林好。据湖南靖县排牙山林场,采用一行檫树与二行杉木的混交试验(每亩檫48株,杉82株),13年生,每亩立木蓄积为12.37立方米。其中:檫树平均胸径14.6厘米,树高为14米,立木蓄积为6.69立方米,杉木平均胸径12.7厘米,树高为8.7米,立木蓄积为5.68立方米。可见,檫、杉混交是可行的,在土壤、水肥条件较好的平地或缓坡地栽植,用于"四旁"绿化,均生长良好。
檫树林地,一般属酸性红壤与黄壤。这类土质较为瘠薄,粘性重、蓄水保肥性能差。因此,施肥、抚育管理十分重要。幼林期间要全垦深翻埋青,或以耕代抚间种豆类和绿肥。达到疏松土壤,增强土壤透气和蓄水性能,有利根系伸展,促进幼林生长。
檫树为强阳性树种,自然整枝明显,不需整形修剪。檫树嫩枝或新梢受损伤后,在气温高,阳光直射时,树皮易产生日灼。大枝折断、病菌随雨水从伤口进入树心,常致心材腐烂变质。
根系好通气,怕渍水和土层板结。主根被切断不易再恢复,但能促使侧根发达。檫树属混合花芽,早春先花后叶。幼苗不耐严寒和霜冻,苗期常因霜冻而枯梢。
抚育工作应做好补植、除萌、开沟排水、扶正培土、除草松土等项工作。
檫树郁闭成林后,林木生长转入高粗生长盛期、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肥。5年生的檫树进行成林全垦抚育试验,郁闭后未垦复的第1年,树高年生长为70.5厘米,第2年就降到27厘米,第3年垦复后,上升为117.5厘米。抚育时期最好安排在4-7月与9-10月两个生长高峰之前进行。抚育方式,可采用开沟渠抚压青施肥或种植冬季绿肥等措施,为檫树后期速生创造条件。
在密度较大的5-6年生的林分,郁闭度达0.7以上,自然整枝明显突出,本着留优去劣、留稀去密、分布均匀的原则,可分一至二次间伐,最后每亩保留40-50株。10年以上的人工林,应根据经营目的,林分生长状况,及立地条件等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密度,但切忌打枝。
檫树的主要病虫害有檫白轮蚧:檫白轮蚧多发生在纯林树冠中上部1-2年生的嫩梢、枝条和叶片上。在猖獗盛期,虫口密度大,有虫部分象打过霜和刷过石灰水一样。受害枝干树皮凸凹不平,叶片失绿,卷曲萎缩,轻者影响林木生长,重者导致林木死亡。该虫易发生在温暖潮湿、空气不大流通、日照不易直射的纯林内,主要借风、昆虫及其他动物传播。
防治方法:⑴营造混交林。⑵用50%马拉松、40%乐果、1000倍液,或50%杀螟松、25%亚胺硫磷800倍液在5月底至6月上旬防治第一代初孵若虫。
经济:本种木材浅黄色,材质优良,细致,耐久,用于造船、水车及上等家具;果、叶和根尚含芳香油,根含油1% 以上,油主要成分为黄樟油素。
药用:根和树皮入药,功能活血散瘀,祛风去湿,治扭挫伤和腰肌劳伤; 叶入药,有祛风逐湿,活血散瘀之效。
黄丹木姜子 Benth.et Hook.f.)是樟科木姜子属常绿乔木,常绿乔木,…
毛叶木姜子是樟科木姜子属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米;树皮绿色,小枝灰褐色,有柔毛。叶互生或聚…
潺槁木姜子 C. B. Rob.)樟科木姜子属常绿乔木,高可达15米。…
乌药,中药名。为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 Kosterm.的干燥块根。…
土玉桂,中药名。为樟科新木姜子属植物大叶新木姜子Neolitsea levinei Merr.的根…
木姜子,中药材名。本品为樟科植物木姜子的果实。8~9月间采取。功能主治为:健脾,燥湿,调气,消食。…
桂枝,中药名。属樟目,樟科中等大乔木;一年生枝条圆柱形,顶芽芽鳞宽卵形,绿色的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至…
香叶树樟科山胡椒属的常绿乔木或灌木。高达25米;幼枝绿色,被黄白色短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