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背地鸫(学名:Zoothera mollissima)为鹟科地鸫属的鸟类。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四川、云南等地,多生活于通常栖息于海拔2700-4000米林线以上的低矮的杜鹃灌丛以及或长有稀树灌丛的岩石地及裸岩的坡地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大吉岭。
基本信息
体型略大(26厘米)的地鸫。上体全红褐色,外侧尾羽端白,浅色眼圈明显,翼部白色斑块在飞行时明显,但停歇时不显露。与长尾地鸫的区别在尾较短,胸具鳞状斑纹而非黑色横纹,翼上横纹较窄而色暗。
虹膜-褐色;嘴-黑褐,下颚基部色较浅;脚-肉色。
通常栖息于海拔2700-4000米林线以上的低矮的杜鹃灌丛,或长有稀树灌丛的岩石地及裸岩的坡地上。
分布范围:巴基斯坦至中国西南、缅甸北部及越南北部。
分布状况:不常见。指名亚种为留鸟于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南部;griseiceps 为留鸟于四川中部至云南西北部。广东北部有一次记录。
国内分布:西藏(南部,昌都地区西南部),四川(木里,康定,雅安,宝兴,峨边,峨眉山,茂汶),云南(盈江,永丰,漾濞,镇康,耿马,沦源,绿春,丽江,贡山,泸水,永善,昆明)
国外分布: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越南
光背地鸫告警时的串音叫声似乌鸫。另有单音节叫声。繁殖于近林线处有稀疏矮灌丛的多岩地区。
光背地鸫西南亚种(学名:Zoothera mollissima griseicep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越南北部Chapa。
光背地鸫指名亚种(学名:Zoothera mollissima mollissima)。分布于不丹、尼泊尔、印度、孟加拉、缅甸、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四川、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大吉岭。
光背地鸫滇西亚种(学名:Zoothera mollissima whiteneadi),俗名光背地鸫云南亚种。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主要生活于贡山东坡海拔2900-3000米的沟谷地带以及泸水北部海拔1900-2500米的沟谷地带。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Khagan河。
宝兴歌鸫,是鹟科、鸫属的鸟类。宝兴歌鸫为中型鸟类,体长20-24厘米。上体橄榄褐色,眉纹棕白色,…
灰头鸫:中型鸟类,体长23-27厘米。整个头、颈和上胸褐灰色,两翅和尾黑色,上、下体羽栗棕色。…
白喉红尾鸲,小型鸟类,体长14-16厘米。雄鸟额至枕钴蓝色,头侧、背、两翅和尾黑色,翅上有一大形白斑,…
乌灰鸫是雀形目鸫科鸫属鸟类,又称黑鸫、灰背黄春鸟。雌雄羽色相异,…
紫啸鸫是雀形目鹟科啸鸫属鸟类,又称黑雀儿,山鸣鸡、乌精。…
红尾歌鸲:体长13-15厘米。上体橄榄褐色。尾羽棕栗色,眼先和颊黄褐色,眼周淡黄褐色。…
白眉歌鸫,是雀形目鸫科鸫属鸟类。体型略小并具有褐色斑点的歌鸫,上体橄榄褐色,眉纹白色,脸部斑驳,…
岛鸫是鸫科、鸫属中型鸟类。雄性头部和脸完全是浅灰色或浅棕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