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模叶蓼(学名: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是蓼科,蓼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90厘米。茎直立,无毛,节部膨大。叶片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上面绿色,叶柄短,托叶鞘筒状,膜质,淡褐色,无毛,总状花序呈穗状,顶生或腋生,花紧密,花序梗被腺体;苞片漏斗状,被淡红色或白色,花被片椭圆形,瘦果宽卵形,黑褐色,有光泽,6-8月开花,7-9月结果。
广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朝鲜、日本、蒙古、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及欧洲也有分布。生田边、路旁、水边、荒地或沟边湿地,海拔30-3900米。
酸模叶蓼是中国农业有害生物信息系统收录的杂草,常见于田地边、沙地及路边荒芜湿地。清理方法简单,可以通过人工、机械拔除或喷洒农药等方式治理,酸模叶蓼危害各地均有发生,南方发生较重。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基本信息
一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茎直立,具分枝,无毛,节部膨大。
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3厘米,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上面绿色,常有一个大的黑褐色新月形斑点,两面沿中脉被短硬伏毛,全缘,边缘具粗缘毛;叶柄短,具短硬伏毛;托叶鞘筒状,长1.5-3厘米,膜质,淡褐色,无毛,具多数脉,顶端截形,无缘毛,稀具短缘毛。
总状花序呈穗状,顶生或腋生,近直立,花紧密,通常由数个花穗再组成圆锥状,花序梗被腺体;苞片漏斗状,边缘具稀疏短缘毛;花被淡红色或白色,4(5)深裂,花被片椭圆形,外面两面较大,脉粗壮,顶端叉分,外弯;雄蕊通常6。
瘦果宽卵形,双凹,长2-3毫米,黑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6-8月,果期7-9月。
该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是叶下面密生白色绵毛。
产地、生境与酸模叶蓼相同。
该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全植株密被白色绵毛。
分布于中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云南。生田边湿地,沟边及水塘边,海拔80-2500米。分布于印度北部、不丹、缅甸及马来西亚。
广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朝鲜、日本、蒙古、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及欧洲也有分布。生田边、路旁、水边、荒地或沟边湿地,海拔30-3900米。
酸模叶蓼一年生多次开花结实,是旱田和水田及其周边较常见的杂草。发芽适温15-20℃,出苗深度5厘米。黑龙江4月下旬开始出苗,6月下旬开花,7月中旬种子开始成熟。上海3月上旬出苗,5月开花结果。广东12月出苗,2月开花结果。 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9月份至第2年春出苗,花果期4-5月份,先于作物果实成熟。适应性较强。
在黑龙江普遍发生。主要为害玉米、水稻、麦类、豆类、薯类、大葱、油菜、芝麻、棉花等农作物,其对芝麻危害较重,一般造成芝麻减产10%-25%。
农田杂草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人工防治、化学防治、机械防治、替代控制和生态防治等方法。
⒈控制杂草种子入田人工防除首先是尽量勿使杂草种子或繁殖器官进入作物田,清除地边、路旁的杂草,严格杂草检疫制度,精选播种材料,特别注意国内没有或尚末广为传播的杂草必须严格禁止输入或严加控制,防止扩散,以减少田间杂草来源。用杂草沤制农家肥时,应将农家含有杂草种子的肥料经过用薄膜覆盖,高温堆沤2-4周,腐熟成有机肥料,杀死其发芽力后再用。
⒉人工除草结合农事活动,如在杂草萌发后或生长时期直接进行人工拔除或铲除,或结合中耕施肥等农耕措施剔除杂草。
结合农事活动,利用农机具或大天型农业机械进行各种耕翻、耙、中耕松土等措施进行播种前、出苗前及各生育期等到不同时期除草,直接杀死、刈割或铲除杂草。
主要特点是高效、省工,免去繁重的田间除草劳动。国内外已有300多种化学除草剂,并加工不同剂型的制剂,可用于几乎所有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地地除草。
利用覆盖、遮光等原理,用塑料薄膜覆盖或播种其它作物(或草种)等方法进行除草。
习见萹蓄是蓼科、萹蓄属的一年生草本。茎平卧,自基部分枝,长10-40厘米,具纵棱。…
丛枝蓼,又名簇蓼,平卧或斜生草本植物,属石竹亚纲、蓼科、蓼属植物,多生长于溪边或阴湿处,…
尼泊尔蓼 H. Gross),是蓼科蓼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尼泊尔蓼茎外倾或斜上,…
红蓼 Spach)是蓼科蓼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达2米;茎直立,粗壮,上部多分枝,…
酸模叶蓼 Delarbre),是蓼科蓼属的一年生草本。株高可达90厘米;茎直立,分枝,…
一年生草本,高达1米。茎直立或基部平卧,有分枝,下部无毛,上部具小刺。托叶鞘褐色,膜质,先端稍有缘…
水蓼 Spach),为蓼科蓼属,是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别名辣蓼。株高达80cm;茎为红紫色,…
刺蓼 H. Gross ex Nakai)是蓼科、蓼属植物。茎攀援,多分枝,被短柔毛,四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