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沙拐枣

沙拐枣(学名: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是蓼科,沙拐枣属灌木,高可达150厘米。老枝开展,拐曲;当年生幼枝灰绿色,有关节,叶片线形,花白色或淡红色,簇生叶腋;花梗细弱,花被片卵圆形,瘦果果肋突起或突起不明显,沟槽稍宽成狭窄,5-7月开花,6-8月结果,新疆东部,8月出现第二次花果。

分布于中国内蒙古中部西部、甘肃西部及新疆东部。蒙古也有分布。生于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沙地、沙砾质荒漠和砾质荒漠的粗沙积聚处。

沙拐枣是防风固沙的先锋植物。沙拐枣先后的结果期、大量的果实,从4月到6月,在沙漠中形成特殊、美丽的景观。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沙拐枣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蓼目

科:

蓼科

亚科:

蓼亚科

族:

木蓼族

属:

沙拐枣属

种:

沙拐枣

命名者及年代:


形态特征

灌木,高25-150厘米。老枝灰白色或淡黄灰色,开展,拐曲;当年生幼枝草质,灰绿色,有关节,节间长0.6-3厘米。

叶线形,长2-4毫米。花白色或淡红色,通常2-3朵,簇生叶腋;花梗细弱,长1-2毫米,下部有关节;花被片卵圆形,长约2毫米,果时水平伸展。

果实(包括刺)宽椭圆形,通常长8-12毫米,宽7-11毫米;瘦果不扭转、微扭转或极扭转,条形、窄椭圆形至宽椭圆形;果肋突起或突起不明显,沟槽稍宽成狭窄,每肋有刺2-3行;刺等长或长于瘦果之宽,细弱,毛发状,质脆,易折断,较密或较稀疏,基部不扩大或稍扩大,中部2-3次2-3分叉。花期5-7月,果期6-8月,在新疆东部,8月出现第二次花果。

查看全部

生长环境

沙拐枣多生于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或石质地,在沙砾质戈壁、干河床和山前沙砾质洪积物坡地上也能生长。具有抗风蚀、耐沙埋、抗干旱、耐脊薄等特点,枝条茂密,萌蘖能力强,根系发达,能适应条件极端严酷的干旱荒漠区,是荒漠区典型的沙生植物。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内蒙古中部西部、甘肃西部及新疆东部。蒙古也有分布。 沙拐枣


繁殖方法

沙拐枣 播种繁殖:播种地的准备:播种地应选择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播种时间:可在4月播种,也可在11月初秋播。沙拐枣播种前种子用清水浸泡24小时后播种。我们分别在细砂和黄土中进行播种,在细砂中沙拐枣的出苗率可达到86%以上,在黄土中出苗率低于52%。

扦插繁殖:扦插一般在3-5月进行,剪取15-20厘米长的插穗,将插穗的下切口削成斜面,切口应平滑,先用木棒按5-8厘米株行距插孔,再将插穗插深4-6厘米,按实后浇一次透水,床土可10天浇灌一次并浇透,扦插成活率达80%以上。

查看全部

栽培技术

栽植采用无灌溉方式,对引种材料移栽时浇一遍透水,以后不进行人工灌溉,使其在自然状态下生长。栽植时挖30×30厘米的浅沟以便能储存雨水,提高成活率。为进一步提高成活率,对部分材料栽植时施加保水剂,挖好树坑后,在坑中撒入3-5克的保水剂,使其与土壤混合。填土后浇透水,使保水剂能吸足水分,以供植株生长所需,栽植后进行修剪,以利于成活。并定期观察成活情况。


主要价值

沙拐枣

沙拐枣有很强的生长势,生根、发芽、生长都很快,在沙地水分条件好时,一年就能长高两三米,当年即能发挥良好的防风固沙能力,而且在大风沙条件下,有“水涨船高”的本领,生长的速度远超过沙埋的速度,即使沙丘升高七八米,它也能在沙丘顶上傲然屹立,绿枝飘扬。因此,人们选用它作为防风固沙的先锋植物。在新疆吐鲁番盆地腹心的流动沙地上,就有几千亩人工播种形成的沙拐枣林地,成为新疆大面积固沙造林的样板,带动了新疆乃至西北地区的防风治沙。沙拐枣林地中,上百万株沙拐枣,以不同的果实形态、先后的结果期、大量的果实,从4月到6月,在沙漠中形成特殊、美丽的景观,吸引了大量游人前往观赏。


物种研究

该种的特征变异较大。分布于中国东部(内蒙古)者:瘦果宽椭圆形,肋不明显,不扭转或微扭转,每肋通常3行刺;刺稠密,较细,易脆。分布于中国西部(新疆)者:瘦果窄椭圆形,肋较明显,不扭转、微扭转至扭转;每肋刺2行,往往较稀疏,少数稍密,基部有时稍扩大沙拐枣。产于甘肃河西走廊的标本,其瘦果近于内蒙古植株的特征,但刺较稀疏,质较硬,每肋刺2行,肋中部凸起,似乎是刺3行与2行的过渡特征。郝景盛于1934年根据采自内蒙古的标本,建立了Calligonum dielsianum Hao,他指出该新种与该种相近,其主要区别是:果实每肋刺2行;幼枝有腺毛。《中国植物志》编委们研究了此模式标本和原描述,发现幼枝发霉,不是腺毛;产内蒙古的植株中,某些果实肋也同时具有2行刺,为个体变异,故归并。A. Los. 根据Г. Н. Потанип1877年在新疆哈密一带所采的标本,建立的C. potanini A. Los.,它与该种的区别是:果刺2行;果肋极扭转。此均为该种的特征,也予以归并。

沙拐枣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酸模,别名遏蓝菜、酸溜溜、山菠菜等,为蓼科酸模属下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酸模根为须根,茎直立,不分枝。…
  • 戟叶酸模,灌木植物,高50-90厘米。茎多分枝,老技木质。叶互生或簇生。4月开花,花序圆锥状,顶生…
  • 木藤蓼 Holub)是蓼科,何首乌属半灌木。茎缠绕,灰褐色,叶簇生稀互生,叶片长卵形或卵形,近革质,…
  • 波叶大黄是蓼科大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基生叶心状卵形或宽卵形,暗紫红色;茎生叶三角状卵形,…
  • 水蓼 Spach),为蓼科蓼属,是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别名辣蓼。株高达80cm;茎为红紫色,…
  • 拳参,又名:拳蓼,拉丁学名:Polygonum bistorta L.属蓼目,蓼科多年生草本,…
  • 戟叶蓼,是蓼属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或上升,具纵棱,沿棱具倒生皮刺,基部外倾,节部生根,高30-90厘米。…
  • 药用大黄,为蓼科大黄属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高可达2米,根及根状茎内部黄色,粗壮,基生叶大型,叶片近…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