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败酱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以后历代本草均将其收入。其根茎、根及全草均可人药,性味苦、辛、凉,具清热利湿、解毒排脓、活血化瘀、清心安神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阑尾炎、痢疾、肝炎、扁桃体炎、痈肿疮毒等症。
(概述图来自:中国自然标本馆 )
基本信息
白花败酱 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Juss. 多年生草本,高达1m。地下茎细长,地上茎直立,密被白色倒生粗生或仅两侧各有1列倒生粗毛。基生叶簇生,卵圆形,边缘有粗齿,叶柄长;茎生叶对生,卵形或长卵形,长4~10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1~2对羽状分裂,基部裂片小;上部不裂,边缘有粗齿,两面有粗毛,近无柄。伞房状圆锥聚伞花序,花序分枝及梗上密生或仅2列粗毛;花萼不明显;花冠白色,直径4~6mm。瘦果倒卵形,基部贴生在增大的圆翅状膜质苞片上,苞片近圆形。花期5~6月。
喜生于较湿润和稍阴的环境,较耐寒,通常生于海拔50—2000m山地的溪沟边、山坡疏林下、林缘、路边、灌丛及草丛中。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但以肥沃的沙质壤土为佳。
生于山坡草地、路旁。除西北外,全国均有分布。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和返璞归真、崇尚自然观念日益增强,膳食结构和饮食口味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绿色无公害保健食品越来越为人们所青睐。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小毒。
营养及药用价值
白花败酱因其有益药用成分异戊酸和多种皂苷具有的独特陈酱气和清苦味而得名,是我国的传统救荒野菜。
据分析,每100g鲜嫩茎叶含17种氨基酸,总量还14995.69mg,维生素C 42.65mg,维生素B 20.22mg,B-胡萝卜素8.36mg,乙酸75.8mg,苹果酸92.77mg,同时富含铁、洹?~、锰、钾、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
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败酱的根茎和根含多种三萜类皂甙(败酱甙等)和环烯醚萜及含有以败酱烯和异败酱烯为主成分的挥发油,此外还含有内酯、香豆素、黄酮类及微量的生物碱。具有镇静、镇痛、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保肝利胆、止血和增强免疫力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这些都为将白花败酱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白花败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链球菌和变形杆菌等亦有抑制作用。
夏季开花前采挖,晒至半干,扎成束,再阴干。
1、选地做畦选择近水源田块翻土做畦,畦宽80厘米,畦沟深20厘米,宽25厘米。清除杂草,平整畦面。每畦横行打穴2个,株行距40×20厘米。每穴施腐熟栏肥和山灰少量,合667平方米施栏肥1750公斤,山灰1500公斤。 2、育苗定植采用幼苗定植、根状茎扦插繁殖或种子繁殖均可。经试验,幼苗定植返青最快,产量和产值最高。幼苗定植从2月至8月均可,最早可提前到年底。采用地膜覆盖,可提早出苗,早期效益高些,但相对来说成本也高些。一般立春后移到生长良好的地方,用锄头连根挖取健壮的幼苗,剪掉顶端的黄茎叶定植,大苗1~2株一穴,小苗2~3株一穴,定植后用土盖平。定植时间以晴天傍晚为佳。出苗后在畦中央浇施稀薄氮肥,一般每667 平方米施10公斤尿素掺水1000公斤。注意不沾着根。
别名:苦荠公, 苦斋, 败酱草, 胭脂麻,败酱科,苦益菜,萌菜。
性状:一年生草本, 高达1米, 茎直立, 全株初具倒生白色粗毛, 后渐光滑, 仅留少数于节处, 上部少分枝.叶对生, 几无柄, 叶片狭椭圆形, 两面均具粗毛, 先端长尖或尖, 边缘具粗锯齿, 基部窄狭, 下延并抱茎.花白色。
性味:苦、寒, 无毒.
功效:能散瘀消肿, 活血排脓.治肠痈有脓, 血气心腹痛, 目赤障膜弩肉及敷疮疖疥癣.
主治:阑尾炎、痢疾、肝炎、扁桃体炎、痈肿疮毒等症。
少蕊败酱为忍冬科败酱属的植物。分布在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江西、辽宁、广西、甘肃、湖北、江苏、河南、云南、四川、湖南、陕西、贵州、河北、山东等地,生长于海拔150米至3,100米的地区,见于灌丛中、林下、林缘、山坡草丛、田野溪旁或路边,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本种供药用。
白花败酱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以后历代本草均将其收入。其根茎、根及全草均可人药,性味苦、辛、凉…
糙叶败酱( Patrinia rupestris Juss.subsp.scabra H.J.Wang),败酱科植物,多年生草本,茎丛生,茎上部多分枝,叶对生,裂片倒披针形、狭披针形或长圆形,聚伞花序顶生,呈伞房状排列,花小,黄色,花冠合瓣,果实翅状,卵形或近圆形,种子位于中央。
攀倒甑 Juss.)是败酱科败酱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地下根状茎长而横走,偶在地…
败酱是忍冬科败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2米;根横卧或斜生、大多是细根;茎直立,…
岩败酱 Juss.),中药名。为败酱科植物岩败酱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