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学名: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Trev.)是败酱科、败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200 厘米;茎直立,基生叶片丛生,花时枯落,卵形、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端钝或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被糙伏毛或几无毛,茎生叶对生,宽卵形至披针形,顶生裂片卵形、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花序为聚伞花序组成的大型伞房花序,顶生,总苞线形,苞片小;花小,萼齿不明显;花冠钟形,黄色,花冠裂片卵形,花丝不等长,花药长圆形,瘦果长圆形,扁平种子。7-9月开花。
中国除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和广东的海南岛外,中国各地均有分布。俄罗斯、蒙古、朝鲜和日本亦有分布。常生于海拔50-2600 米的山坡林下、林缘和灌丛中以及路边、田埂边的草丛中。
全草(药材名:败酱草)和根茎及根入药,能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活血祛瘀,治慢性阑尾炎,疗效极显。山东、江西等省民间采摘幼苗嫩叶食用。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基本信息
败酱 多年生草本,高30-100(-200)厘米;根状茎横卧或斜生,节处生多数细根;茎直立,黄绿色至黄棕色,有时带淡紫色,下部常被脱落性倒生白色粗毛或几无毛,上部常近无毛或被倒生稍弯糙毛,或疏被2列纵向短糙毛。
基生叶丛生,花时枯落,卵形、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8-)3-10.5厘米,宽1.2-3厘米,不分裂或羽状分裂或全裂,顶端钝或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被糙伏毛或几无毛,具缘毛;叶柄长3-12厘米;茎生叶对生,宽卵形至披针形,长5-15厘米,常羽状深裂或全裂具2-3(-5)对侧裂片,顶生裂片卵形、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具粗锯齿,两面密被或疏被白色糙毛,或几无毛,上部叶渐变窄小,无柄。
花序为聚伞花序组成的大型伞房花序,顶生,具5-6(7)级分枝;花序梗上方一侧被开展白色粗糙毛;总苞线形,甚小;苞片小;花小,萼齿不明显;花冠钟形,黄色,冠筒长1.5毫米,上部宽1.5毫米,基部一侧囊肿不明显,内具白色长柔毛,花冠裂片卵形,长1.5毫米,宽1-1.3毫米;雄蕊4,稍超出或几不超出花冠,花丝不等长,近蜜囊的2枚长3.5毫米,下部被柔毛,另2枚长2.7毫米,无毛,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子房椭圆状长圆形,长约1.5毫米,花柱长2.5毫米,柱头盾状或截头状,径0.5-0.6毫米。
瘦果长圆形,长3-4毫米,具3棱,2不育子室中央稍隆起成上粗下细的棒槌状,能育子室略扁平,向两侧延展成窄边状,内含1椭圆形、扁平种子。花期7-9月。
该种瘦果不具增大膜质苞片和花序梗仅上方一侧被开展白色粗糙毛等特征,极易与同属内的其他种区分开。由于该种叶子形状和大小,毛被的有无以及茎的粗细变化很大,因此Bunge,Komarov等人曾发表的种和变种,都不能成立。
中国除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和广东的海南岛外,中国各地均有分布。俄罗斯、蒙古、朝鲜和日本亦有分布。常生于海拔(50-)400-2100(-2600)米的山坡林下、林缘和灌丛中以及路边、田埂边的草丛中。
败酱比较耐寒,田间栽培在-6℃仍能正常生长,但以20-30℃生长最适宜。喜湿不耐旱,败酱草根系发达,土壤保水透气需兼顾,否则不利于根系生长。耐阴,以林间坡地或背阴山垄田种植为佳,忌暴晒,夏季平原田块种植要搭建遮阳棚。以腐殖质丰富的壤土或沙壤土为适,pH6-6.5。
人工繁殖栽培主要以采挖野生苗为主。野生植株采回后保留茎上部20厘米,剔除病弱老根,将簇生根茎掰开,留带根茎做繁殖苗。
整地施肥:选 败酱 择排灌方便的中性壤土田,结合深耕整地,每亩(1 亩=1/15公顷)施钙镁磷肥30公斤、硫酸钾30 公斤,拌腐熟有机肥1000公斤为基肥,然后细耙整平做畦。开好排水沟,畦宽1.2米,中间开沟,沟深宽30厘米×30厘米,畦面挖穴。
合理定植:种苗按20厘米×20厘米的规格进行栽植, 每亩约植6000-8000株,栽植后浇1次透水。3天后每亩喷施50%丁草胺乳油500倍液处理草芽,苗大封行后,当土壤有足够湿度、杂草生长旺盛时, 每亩用6.9%威霸水乳剂50毫升对水25公斤对畦面进行均匀喷雾以防除杂草。
田间管理:小苗成活后每亩用48%三元进口复合肥3公斤加尿素3公斤掺水施1次促苗肥。败酱草吸肥能力强,茎叶采摘后可视生长状况,结合疏松畦面,及时追施土杂肥和化肥。同时,败酱草生长需保持土壤湿润,天气干旱时早晚应注意浇水,雨季要注意及时排水,防涝渍,以促进植株正常生长。
遮阳:败酱草耐阴,阴凉湿润有利于枝蔓茎叶生长,反之则生长受抑。所以,每年6-8月畦面上应搭建简易遮阳棚,避免强光暴晒。一般棚高1.5米,用竹木搭架,其上覆盖塑料遮阳网,保持畦面通风透气,方便采收。
修剪:败酱草生长旺盛,生长后期茎叶交叠,当植株枝条过密、过高及生长明显减弱时,不利于通风及田间操作,亦影响植株的生长。此时应将植株近基部的老化枝叶进行疏除更新,同时,增施有机肥和培土。
败酱草虫害主要以蚜虫、白粉虱、跳甲、蜗牛、蛞蝓为主;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灰霉病、白锈病、细菌性穿孔病等。
以植株健身栽培为目标,首先要注意防旱排涝,特别要防止畦沟积水、排水不畅。同时,要经常疏松畦面,协调好根部与茎叶的关系。其次要及时疏剪老蔓旧枝,促进菜园通风透气,增强植株抗病力。
蚜虫、白粉虱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亩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2-4克对水60公斤防治;
跳甲用20%灭扫利乳油2000-3000倍液,或52.25%农地乐乳油1000-1500倍液、及克乳油2000倍液防治(应从田块四周向中间喷药,防止逃跑);
蜗牛、蛞蝓每亩用6%密达杀螺剂1公斤撒施;
炭疽病宜在发病初期用25%施保克乳油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600-8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洒1次,连续2-3次;
灰霉病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1000倍液防治;
白锈病用53%金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防治;细菌性穿孔病用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喷雾。
花语:1、纯洁的恋情。2、坚守约定。
岩败酱 Juss.),中药名。为败酱科植物岩败酱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白花败酱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以后历代本草均将其收入。其根茎、根及全草均可人药,性味苦、辛、凉…
攀倒甑 Juss.)是败酱科败酱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地下根状茎长而横走,偶在地…
败酱是忍冬科败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2米;根横卧或斜生、大多是细根;茎直立,…
糙叶败酱( Patrinia rupestris Juss.subsp.scabra H.J.Wang),败酱科植物,多年生草本,茎丛生,茎上部多分枝,叶对生,裂片倒披针形、狭披针形或长圆形,聚伞花序顶生,呈伞房状排列,花小,黄色,花冠合瓣,果实翅状,卵形或近圆形,种子位于中央。
少蕊败酱为忍冬科败酱属的植物。分布在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江西、辽宁、广西、甘肃、湖北、江苏、河南、云南、四川、湖南、陕西、贵州、河北、山东等地,生长于海拔150米至3,100米的地区,见于灌丛中、林下、林缘、山坡草丛、田野溪旁或路边,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本种供药用。